姜 巖(吉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鋼琴演奏中的民族風格
姜巖
(吉林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與面貌是通過藝術表現出來的,中國傳統音樂的民族性主要是通過藝術創作來體現的,因而,要彈奏好一首中國鋼琴曲不僅要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還必須準確把握作品的創作背景、節奏風格、創作手法、音樂內涵等。
鋼琴;演奏;民族風格
鋼琴的音色比中國傳統樂器的音色單調,以民族器樂曲改編的鋼琴曲無論在風格色彩上,還是在曲式結構上都與西方鋼琴作品體現出極大的差異,因而要想準確詮釋民族樂器的特色,演奏者在演奏以民族器樂曲改編的鋼琴曲時不僅要了解各種民族樂器的演奏方式,還要精通鋼琴觸鍵、踏板技巧的運用,這樣才能完美地體現樂曲的民族色彩。如改編自陜北民歌的《蘭花花》以變奏手法歌頌了叛逆女性“蘭花花”不甘命運安排,勇敢追求自由、幸福的故事。要想演奏好這首樂曲,演奏者不僅要理解樂曲創作的背景,更要體會其中的情感變化,還要對民歌的曲調、音樂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這樣才能選擇合適的技巧以鋼琴的聲音營造音樂意境,以音樂表達委婉動人的故事情景。再如采用主題音調重復、變奏、衍生等創作技法改編的鋼琴獨奏曲《夕陽簫鼓》,充滿了中國民族五聲調式色彩,散發出古色古香的氣息。在演奏引子部分時,演奏者主要運用敲的方式模仿鼓聲;在本曲演奏中,大臂提前提起帶動手腕落鍵,手臂動作柔悠但指尖落鍵迅速快捷有力,以模仿空幽的簫聲;彈奏顫音時,手腕放松帶動手指彈奏,指尖保持迅捷有力的感覺,以模仿琵琶輪滾指的演奏技法。鋼琴音樂作為西方音樂的表現形式,要想真正融入中國音樂文化,實現中國鋼琴音樂的民族化就必須以中國民族音樂為基礎,將西方鋼琴的演奏技巧、樂曲創作技法、藝術語言等融人民族音樂,唯有如此,才能促進中國鋼琴音樂的創新和發展。
音樂往往具有情感渲染的作用,在聽到清新的音樂時,聽眾會變得放松,在聽到哀婉的音樂時,聽眾會變得悲傷。音樂對于聽眾的情感觸發作用不僅僅是針對于人類,對動物也是如此,比如奶牛在產奶的時候聽輕快的音樂,產奶速度也會變快。因此,音樂是有情感的。在鋼琴演奏中,鋼琴演奏者應該學會感受鋼琴作品的情感,將鋼琴作品的情感通過自己手指的律動向聽眾呈現。演奏者感受鋼琴作品的情感,其實就是一次情感的共鳴,從審美角度上來講,情感的共鳴是一種審美的移情。演奏者要將鋼琴作品的情感呈現出來,并不僅僅是將鋼琴作品完整地彈奏出來,還要注意控制自己在彈奏時的指法組合、觸鍵速度、觸鍵力度,比如在演唱歌曲時一個巧妙的轉音,一次音量的轉換,都可以改變音樂的感覺,改變音樂的情感。在鋼琴演奏中也是如此,演奏者要根據自己對鋼琴作品的感受來控制自己的觸鍵,觸發音樂的情感。
神思境界是非常抽象的,它不僅僅是一種心境、一種情感,還是一種物我合一的狀態。對于神思境界的解釋,難以用文字描述出來,筆者只能介紹達到神思境界的要求。達到神思境界主要有兩大要求。演奏者自身的情感會隨著鋼琴曲目的變化而變化,而神思境界就是在這種變化最為細膩時出現的。另外,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藝術想象,在表達鋼琴音樂的情感時,引發自己的心靈共鳴,從而傳達出更為深遠的思想,這也是達到神思境界的要求。任何物質都有其存在形式,物質的美在于物質的存在和美的存在,當美和諧地疊加到物質之上,物質的美就表現出來了。音樂亦是如此,鋼琴演奏的美在于鋼琴音色之美和彈奏內容相契合,鋼琴音色之美本身是存在的,并非因為音樂作品才產生。感悟鋼琴聲音之美的存在,演奏時才能夠選擇更適合鋼琴演奏的曲子。鋼琴音樂與作曲家和演奏家無關,它可以獨立存在,不為某一首曲子所束縛,不被演奏家所改變,演奏者對于鋼琴音色美的存在和鋼琴音樂的存在要進行深刻的理解,了解鋼琴所有獨立的存在,對于其存在和獨立之美進行提升和發揚,才能讓鋼琴演奏的過程更為純凈,更有情感。
鋼琴演奏之美是鋼琴演奏所表達出的情感,時而給人鼓勵,時而給人寧靜,其藝術的表現具有社會價值。某些鋼琴演奏帶給人們的鼓舞和安慰是永恒的。在這個基礎上,鋼琴演奏不僅僅是一項藝術的表現手法,更是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活動,正因為鋼琴演奏給人們帶來情感的慰藉,才能表現出其永恒的魅力。鋼琴演奏敲打著人們內心深處對于真善美的追求,讓人們在音樂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生命的價值。
J647.41
A
1007-0125(2015)02-00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