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卓,李 征(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81)
非遺視角下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
成卓,李征
(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81)
隨著我國大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建設,高職藝術類學校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設計充分地考慮進去。高職藝術設計類課堂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使用新型的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藝術學習中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
高職藝術;非物質文化遺產;課堂改革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藝術類高校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充分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響。全球化進程讓我國的文化走出了國門,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只有設計出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產品,才能真正在激烈的市場中立足。因此高職藝術類學校需要不斷地進行藝術課堂改革的探究工作,力圖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課程設計中的地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中華文化歷史的重要載體,而且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體現了中華民族獨有的思維方式、文化意識、精神價值等。各族人民不斷地傳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于口頭的表現中,體現在娛樂、休閑、健身、節慶、風俗等之中。環境的改變會讓人們失去了藝術的傳承,若是沒有繼承人,我國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會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正如同少林拳,若是沒有了傳承人,那么少林拳就失去了意義。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是農耕文化和狩獵文化的產物,創造者所在的環境、文化背景等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很大的影響,一旦農耕文化和狩獵文化發生了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會遭遇困境。在高職藝術設計類院校中,要做好文化的傳承,在課堂設計方面進行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職藝術設計類課程中的重要性
1.是文化傳承的需要。高職藝術類學校肩負著傳授知識和傳播文化的需要,因此在進行藝術設計類教學的過程中,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告訴學生,讓學生能夠認識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主動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保護和研究。高職藝術設計類院校在課程設計中,要結合自身的能力,擴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理論,加強教學的設計。
2.是人才培養的需要。社會上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重視,所以相關方面的人才稀缺。高職藝術設計類院校在進行教學時,若是能夠培養具有強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觀念的人才,那么就會在社會上發揮重要的作用。學校要認識到人才的稀缺,主動地進行課程設計的改革,培養關心非物質文化遺產、致力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高素質人才。
3.是學科研究的需要。高職藝術設計類院校要重視人才和科研的作用,加強健全非物質文化遺產體制,讓學校的科研成果更加顯著。認識到民族的文化才是最流行的財富,不斷地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探究,這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是科研的需要。所以高校要結合自身的藝術類教學特色,制定合理的教學課程改革方案,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一)將地方的民族文化融進課程教學中
高職藝術設計類院校為了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和保護工作,要做好人才的培養,所以教學課堂設計勢在必行。高校要結合自身所處的環境,依據教學的特色優勢,建設地方民族文化教學特色課程。每個地區都有自身豐富多彩的文化,高校要做好教學實際調查,找到本地區獨特的地方文化,開設相關的課程,提高教學的效果。在一年級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同學們實地參觀地方民族文化;在二年級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自行設計具有文化特色的作品,提高藝術課程的實踐性。例如在立體構成課程中加入陶瓷藝術或剪紙藝術、扎染藝術等。
(二)挖掘非物質文化思維,豐富教學方法
教師要認真地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找到其和藝術教學的交融點,從而更好地進行知識的傳承工作。在教學方法中,教師要對原來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觀念,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可以將本民族的圖騰或者是圖案添加到設計中去,讓學生對民族文化產生共鳴。例如在包裝設計中加入特色禮品設計,把牡丹、鳳凰等傳統紋樣重新組合,使其既適合現代人的審美,又賦予它新的美好寓意。
(三)建設民族特色社會服務模式
為了提高學生繼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積極性,高校課程設計要有實驗性和精英性,保持教學課堂改革的興趣。學??梢院推髽I進行聯合辦學,讓學校、學生、企業之間形成很好的溝通渠道,不斷地進行教學設計的探究工作。學生在這個溝通過程中就能夠了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加強對文化的重視,做好文化的傳承工作。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職藝術設計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主動地進行教學的改革,提高學生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神,更好地進行文化的保護。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課題“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角下高校藝術設計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413089。
G642.421
A
1007-0125(2015)02-01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