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鵬(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天津300387)
?
基于新課標下中學體操教學內容的優化研究
□閆鵬(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天津300387)
摘要:作為中學體育課程的必修內容,體操教學對于發展和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身體平衡性、協調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傳統中學體操教學中,許多學校并未能注重體操教學的意義,一些鍛煉價值極高且深受學生喜愛的體操項目未能得到充分重視。本文基于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就當前中學體操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從老師的角度提出了中學體操教學內容優化的原則和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中學體操教學內容優化措施
所謂體操是指根據人體的生理條件,在器械上通過持輕器械或者徒手完成各種具有藝術性的不同動作,從而達到鍛煉自己身體、表現人體美的一種體育項目。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其體質的健康直接關系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由于體操項目多,內容十分豐富,并且每種體操項目在身體鍛煉方面側重點各有不同,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中,體操教學得到了充分重視,不僅是學生強身健體,提高機體柔韌性、靈敏性以及平衡協調能力,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方式,而且也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克服心理障礙,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價值觀。
(1)教學內容不夠全面。在新課程標準實施中,絕大多數體育老師在教學安排上都以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為參考標準,誤認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方式就是在課程內容選擇上迎合學生的興趣。在教學具體實踐中,表現為體操教學內容選擇上,常常對于一些學生不喜歡的雙杠、單杠、跳馬等教學內容很少涉及,而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隊列隊形、徒手體操、韻律操等學生喜愛的項目上。同時,教師傳授內容隨意性較大,對于一些自己不擅長或者自己獨立完成較為困難的體操項目很少傳授。顯然,這種以學生興趣為主要教學內容的體操教學是不科學的,也與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相違背的。
(2)體操器材、設備嚴重不足。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許多老師誤認為中學生應以學習文化課程內容為主,將體操教學認為是學生玩耍的課程,由于這種思想的嚴重存在,很少學校不愿意將有限的資金用于購置體操器材,常常缺乏體操教學所必須教學場地、教學器材,并且一旦出現器材破損、損毀等情況時,不愿意及時維修,致使大部分體操器材閑置。同時,考慮到單杠、跳馬等危險系數較高的項目時,學校更愿意將其擱置在學生不會碰到的地方。這些情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協調、靈敏、柔韌等能力的培養,也不能按照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全面完成教學內容。
(3)體操教學課時安排不夠。教學課時是老師完成教學內容、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必要保障。在新課標實施之前,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在初中教學階段,體操教學課時平均不得低于22.5個學時,而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體育課程教學課時應有所增加。雖然,新課標中未能規定出每一個體育項目的具體課時,而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教學科目,體操的教學內容理應有所增加。但是,當前大部分初中學校,體操教學課時并沒有增加,甚至部分學校考慮到安全、器材設備等條件,根本不開設體操教學課程。顯然,這與新課標下的教學大綱有著較大的差距,無法從教學時間上保障體操的教學效果。
由于多種問題和影響因素的存在,我國初中體操教學與新課程的標準存在著較大差距。縱觀體操教學的主要目標,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社會適應、心理健康,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這幾個目標之間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因此,在優化體操教學內容中,務必根據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教學過程的安全性。務必將安全性放在首位,結合當地實際教學條件,最大限度地防止由于運動而產生的的事故,對于一些缺乏場地、缺乏器材的學校,加強資金投入力度,確保器材、場地保護的安全。
其次,知識和技能的整體性。務必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嚴格遵守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合理安排教學課時,注重每個項目對于學生不同能力的鍛煉,特別是發揮基本知識和動作,對于一些較高難度的體操項目,按照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促進各種技能最大限度地正向遷移。
再次,素質先導性和審美性。務必注重系統的素質訓練,努力為今后學習技術動作夯實技術夯實基礎,對于一些體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知識和簡單動作即可,在學習高難度動作時,可以通過觀看相關歷屆奧運會、亞運會影片,掌握必要的知識,體驗到體形、運動之美,激發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從根本上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對于一些體操基礎較好的學生,適當地增加一些具有技術性的動作,激發他們熱愛體育的激情,為今后更高階段的深層次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挖掘體操價值,開發拓展項目內容。運動項目的改造是新課標對課程內容開發的主要措施之一,體操老師務必根據初中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通過降低體操難度、簡化體操規則等方式加大對現有運動項目的改造力度,開發新的課程內容。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對于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的走、攀登、投擲等體操練習內容,通過游戲的形式進行練習,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同時,對于一些器械、技巧型體操教學內容務必“去競技化”,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體育體驗相聯系,最大限度地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以學生為主體,科學選擇教學內容。在初中教學階段,選擇體操教學內容務必突出體操內容的娛樂性和豐富性,從有利于學生身心的發展角度出發。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年齡在10-15周歲之間,心肺耐力增強,身體素質逐漸提高。同時,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學習和模仿能力強。所以,在初中體操教學內容選擇方面,應以徒手體操、健美操、隊列隊形練習為主要內容。除此而外,增加一些單杠、雙杠等技巧性項目,為高中階段的系統學習體操技術動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3)結合當地實際,開發特色課程。借鑒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初中體操教學經驗,務必結合當地實際,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體操教學項目。在具體校本課程開發中,由于每個學校所處的教學條件、教學環境、師資力量各不相同,體育教師應該根據體操具體教學目標和新課標課程理念,自主選擇教學內容,有效避免每所學校的教學內容完全相同,從而致使體操教學不再千篇一律、枯燥無趣。
(4)加大資金投入,有效改善體操教學條件。務必加大資金投入,徹底解決器材、學校場地不足等問題,有效保障教學過程的安
全。同時,充分發揮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要求體育教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打破“一次性教育”的傳統觀念,結合新課程標準理念,使課堂更富有趣味性和多樣性,并且加強體操教師繼續教育力度,積極更新知識結構,努力提高自身身體素養與專業素質。此外,加強專業體操老師引進力度,特別是引進一些專業女體操教師,充分發揮女體操教師在健美操、廣播操、舞蹈動作等方面的優勢。
(5)優化體操教學內容。在具體教學中,根據中學體操教學發展趨勢,務必優化體操教學的內容,加強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注重學生基本體操技能的學習。同時,加強學生保護與幫助、動作示范和體操教學能力的培養,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活動,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此外,應當明確課程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會適應五個方面的教學目標,充分把握體操特有的素質先導原則、技能整體原則以及安全性與審美原則。
綜上所述,世界各國體育教育界普遍認為體操運動能夠鍛煉身體,特別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體操運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在素質教育、終身體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挖掘體操價值,優化原有體操教學內容,努力形成本校特色的體操課程,最大限度地發揮體操運動優勢,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稿)[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潘紹偉.2011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理論與實施系列(三)如何正確認識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課程內容[J].中國學校體育,2013(1).
[3]楊梅.新課標下小學體育課程中體操教學內容的構建研究—以深圳市鹽田區為例[D].武漢體育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學位論文, 2014.
[4]劉劍,張薇.新課標下山東省普通中學體操教學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