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130111)
?
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分析
□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130111)
摘要:培養學生體育運動習慣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還受到一些客觀因素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在引導學生養成運動體育習慣上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將從體育運動習慣的概念、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阻礙因素、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養成的有效途徑這三個方面進行簡單分析。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育體育運動習慣分析
在近些年關于體育運動習慣的概念研究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意見。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定義。有學者認為體育運動習慣是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通過重復的練習形成的,并且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行為模式。也有學者認為體育運動習慣和其他的行為習慣之間存在差異,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與其他行為習慣相比較,體育運動習慣更加的理性,社會化程度更高,需要具體的表現在身體行為上。還有學者認為體育運動習慣是主觀、穩定的行為,是在后天的體育鍛煉中慢慢養成的。體育運動習慣是為了滿足自身的內在需要而在運動鍛煉中主動養成的具有穩定性的行為模式。所以說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是帶有目的性的,一旦養成了體育運動習慣就不會輕易的發生變化。養成體育運動習慣是需要在一些情景中反復刺激,持續的練習,在此過程中人們會產生愉悅的體驗,當運動習慣已經養成了,就不需要更多的意志力進行控制,節省很多運動精力。
2.1、學校缺乏完善的體育教育評價體系
雖然我國很早就出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文件,在具體實施上也有一些成果,但是在高校體育教育中并沒有起到十分顯著的成效。學校缺失完善的評價體系造成大學生對參加體育運動的集體忽視,降低了高校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
2.2、家庭教育觀念的影響
家庭教育觀念和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之間也是存在一定的關系。在學生的初中和高中階段,都有很大的考試學習壓力,學生都把很多的時間投入到了考試課程的學習上,忽視了體育運動,沒有重視到養成體育運動習慣的重要性。等到了大學學生又面對著嚴峻的就業壓力,家長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有著很高的要求,身體素質培養還是沒有引起家長的關注。再就是大學時期生活上的經費支出就是來自家庭,很對的體育運動都會伴隨一定程度的經費支出,在一些家庭經濟能力不是很寬裕的條件下,家庭對學生非專業學習的支出是持不支持的態度的,所以說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觀念是阻礙高校學生運動習慣的養成的一大問題。
除了以上主觀的幾點問題,還有一下幾點客觀方面的問題。
2.3、學校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專業的老師指導
在長期傳統教育模式影響下,很多高校還是單一的將文化課程作為提升教育質量和提高整體競爭力的核心內容,在體育課程建設上投入很少,開展體育課程知識為了應付國家教育部門對高校學生體育素質達標的要求。體育教學內容落后,教學活動只是流于形式。我國在體育教育專業人才方面是非常缺乏的,老師在體育教學中沒有順應時代的發展,實現課程創新,都是亙古不變的教學模式,這些都嚴重影響了高校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
2.4、學校體育場地和器材的缺乏
體育場地和器材可以說是大學生養成體育運動習慣的基礎設施。近些年,各大高校都在實施擴招,學生數量出現的很大的上升,但是學校的體育設備和體育場館規模沒有增加,導致有限的運動設施和場地在龐大的學生數量面前顯得完全不夠用。還有就是很多高校的體育場館都是按照體育競賽的標準建設的,學生在實際運動中對這中標準的設施使用率并不大,或者是這些場館都是在各種社團活動和單位機關進行相關活動才對外開放,對學生的日常使用很少開放,沒有起到體育場館的作用,這些問題都對大學生開展體育運動帶來不便,妨礙了體育運動習慣的形成。
3.1、學校要重視建設完善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結合國家教育部門的相關規定和學校本身的特點,從體育考試標準、課程設置以及教學質量評估等方面建設符合學校自身條件的評價體系。學校還要通過組織培訓、推薦進修、引進具有綜合素質的體育人才、采取合作化辦學等各種形式來提升高校體育師資隊伍的質量,為學校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奠定基礎。
3.2、運動要有新意,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
體育運動看似沒有什么難度,但是學生如果在體育活動中無法獲得內心的愉悅,在單一的教學方法和簡單的教學內容下不停的重復性鍛煉,學生很快就會覺得厭煩,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高校的體育課程不能只是憑借老師的主觀教學意愿和教學大綱中的內容開展,要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自身特點,把握學生的自身需求,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創新教學方法。體育教育中要重視基本能力的訓練,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和身體素質掌握幾項運動技能。學生是存在差異性的,所以教學形式和活動內容不要去統一標準,有人喜歡排球、有人喜歡籃球、有人喜歡跑步,不能局限學生的學習內容,要引導學生挖掘自己的體育潛能,在最適合自己的體育環境中獲得最大的發展,讓學生體會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在教學中嘗試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將游戲、競賽和體育運動相結合,增添體育運動的樂趣,只有內容多樣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性,才能讓學生愿意長期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伴隨時間的推移,學生的鍛煉水平得到了提高,使得學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形成了鍛煉的自身需求,為學生養成體育運動習慣提供保障。
3.3、課外活動是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養成的重點
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是養成體育運動習慣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學生體育綜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豐富的課外體育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可以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課程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將體育鍛煉的時間都集中在短短的體育課程上面,運動習慣的養成是需要長期堅持進行的。高校大學生的課外時間是比較充裕的,部分學生能夠自覺參加,但是還有大部分學生是需要督促完成的,所以課外體育也要添加到體育教學的評價標準上面來,對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有要求、有規劃,保證每天的運動時間,對學生的運動質量要有考核標準。社團在高校的課外時間
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要重視體育社團的紐帶作用,通過成立各種多種類型的體育社團來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和展示自己的體育特長。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素質和意愿參加自己感興趣的體育社團中,由此來培養學生的體育運動習慣。學校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體育競賽,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提高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頻率。學校和學校組織要采取各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并在鍛煉過程中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體育運動習慣。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只有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的投身到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去。良好的體質是需要依靠長久的鍛煉來實現的。據最近的權威調查顯示我國大學生在耐力、爆發力等一下身體素質指標都在下降。出現這樣的情況站在長遠考慮會對國家未來的國力造成影響。所以培養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對整個民族體育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的教育部門要相互合作,深度的分析制約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養成的因素,結合學校實際和國家方針,制定具體的措施來應對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強,侯雁春,史偉娟.艱苦專業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特征研究[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01.
[2]徐斌.當代大學生體育行為和體育態度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景德鎮學院學報,2014,06.
[3]葉國璽,余衛平.試論培養大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途徑[J].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