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中西醫結合開展中醫藥院校中醫醫德教育
趙霞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德術并重是中醫的本質。然而,很多中醫藥院校沒有中醫醫德專門教育,只是將其歸于一般醫德教育。如何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開展中醫醫德教育是中醫藥院校德育面臨的問題。本文主要探討采取中西醫結合模式——用現代醫德教育形式承載中醫醫德內涵,開展中醫藥院校中醫醫德教育,為高校教學改革探索一條新路徑。
中醫;醫德教育;中西醫結合
德以術顯,術以德彰。中醫自古以來就把醫德作為醫術的一部分來要求,二者緊密相連,不可偏廢。中醫藥院校是醫學生中醫醫德養成的主陣地,學校不僅應培養學生精湛的醫術,更要引導學生建立以“醫乃仁術”“以濟世為良,以愈疾為善,以活人為心”等理念為代表的中醫醫德。在現代醫學為主流的今天,現代醫學倫理學主導著中醫醫德教育,很多中醫藥院校沒有專門的中醫醫德教育,而是將其歸并于一般的醫德教育。如何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開展中醫醫德教育,找到傳統醫德教育與現代醫學醫德教育的契合點,是中醫藥院校德育面臨的問題。本文從中醫德與術的關系、傳統醫德教育與現代醫學倫理的結合、西方國家醫德教育的啟示等方面探討采取中西醫結合模式——用現代醫學醫德教育形式承載中醫醫德,開展中醫藥院校中醫醫德教育,為高校教學改革探索一條新路徑。
醫德作為中醫醫術的一部分,不僅代表醫生的道德水準,也是衡量其專業水平的重要依據。但醫德教育在中醫藥院校未得到足夠重視,中醫醫德教育更鮮有涉及。
1.1醫德教育學時偏少
河南中醫藥大學2011年5—8月對河南中醫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長春中醫藥大學與天津中醫藥大學5所中醫院校醫德教育的調查表明,醫德教育課時為18~36課時,沒有專門的中醫醫德課程[1],繼續教育階段也沒有醫德教育要求。
1.2醫德實踐教育匱乏
長期以來,醫德教育重規范、輕情感,重灌輸、輕訓練,忽視道德選擇和價值澄清能力培養,忽視德育過程由知到行的轉化,具有較強的封閉性。醫德教育內容往往是預設的、靜態的、抽象的,多是以條條框框的知識邏輯體系呈現出來,抽離于其所產生的豐富的、有意義的經驗背景[2]。學生只是被動聽課、考試,沒有在醫學實踐中體會、理解,隨著課程的結束,醫德教育也就結束了。
1.3教育理念缺乏針對性,教育內容缺乏專門性
被調查的5所中醫藥院校醫德教育均使用現代醫學倫理學教材,沒有中醫醫德專門教材。74.7%的學生認為所在院校醫德教育沒有突出中醫藥文化特色。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醫學倫理學》教材第一章是“醫學的道德傳統”,也僅在第一節講解中國醫學的道德傳統[3]。從筆者查閱的幾本醫學倫理學教材來看,涉及我國傳統醫德的內容都比較少,大多是介紹我國傳統醫德的概念、發展和形成過程,歸納總結優秀醫德傳統等,很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1.4醫德教育手段與考核方法有待完善
醫德教育手段單一、落后。河南中醫藥大學的調查顯示,學生對醫德教育模式的滿意度:29.2%的學生不滿意,60.5%的學生認為“一般,可以接受”[3]。
醫德教育考核方法一般為課堂考試,學生把重點背下來就行了,沒有與實踐相結合的考查,學生對醫德與其職業生涯關系的認識還停留在課本、考試層面。
醫德是醫務人員在執業活動中應具備的醫學品德和應遵守的醫學道德規范。中醫醫德就是在中醫這種獨特的醫學模式背景下,醫務人員所應持有的觀念、態度、行為準則和規范[3]。
中醫“天人合一”思想認為醫學的科學價值與道德價值應相統一,即醫德高尚與醫術高超是不可分割的。崇高的醫德存在于對疾病的精心診治之中,對醫學活動的科學評價本身就包含著道德評價,對醫學活動的道德評價也包含著科學評價,而且對醫德的認知先于醫術,即“先知儒理,然后知醫理”。故加強中醫醫德教育是深入掌握中醫醫術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中醫院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3.1在現代醫學背景下開展中醫醫德教育
古代醫學技術的傳授基本上以“師帶徒”形式完成,醫生之間的經濟利益并不存在密切聯系,同行競爭也不明顯,所以不需要制定醫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倫理準則,而是強調醫生對自己的約束,即“慎獨”。中醫傳統醫德規范與醫術的傳授雜糅在一起。《黃帝內經》中關于醫德的論述是蘊藏在醫術當中的,所以德術無法明確分離,追求醫術的精湛必然有醫德的精進,所以醫德多體現為醫者自律,醫德規范的內容散見于醫學經典的各個章節,不夠系統,也不夠獨立[4]。
現代“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突破了傳統醫學模式的局限性,使中醫教育由“師帶徒”轉變為院校教育,醫生主要通過在校集中學習培養。醫德教育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教育形式演變為現代教育背景下的獨立課堂講授、社會實踐、考試等,中醫醫德教育從形式到內容都被賦予新的內涵。
3.2西方國家醫德教育的啟示
類似地, ?1)1).由命題2.3知,是X的一個猶豫模糊反群濾子.綜上所述,是X的一個猶豫模糊閉反群濾子.
英美等國醫學教育界非常注重醫德教育,認為醫德教育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一種態度、一種方式、一種終身追求。美國醫學院醫德教育強調職業風格和從醫行為,即培養有教養的醫生,認為醫學生不僅應接受嚴格的學術訓練,還應接受廣泛的包括醫德教育在內的通識教育[5]。以美國哈佛醫學院為例,其在醫德教育實施方面的經驗可為我們借鑒。
3.2.1貫穿始終的醫德教育(1)在校期間的醫德教育。哈佛醫學院設立醫德教研室,專門進行醫德課程研究,相關課程一直持續到學習結束,如醫患關系課程從第二學年開始一直貫穿4個學年。
(2)醫德繼續教育機制。完成在校基礎醫學教育后,大部分畢業生將到醫療機構完成畢業教育,繼續接受專門的醫學教育,并延續相關的職業道德教育。
3.2.2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醫德教育課程美國醫學院醫德教育內容和課程設置無論從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十分注意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使人才培養更符合社會發展需要。醫德教育課程包括醫學倫理以及反映有歷史淵源和重大意義的行為、同生物倫理學原則相一致的行為、基于當代社會規范和法律的行為、社區實踐等。
學校醫德教育只是美國醫德教育的一小部分,更多的醫德教育是在校外完成的。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促使學生參加校內外教學實踐。為達到教學目的,采用各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包括學術研討、課外閱讀、論文寫作甚至參與教學等。
3.2.3醫學專家組成的師資隊伍哈佛醫學院醫德教育每門課均有3~7名教師參加,教師一般具有博士學位。有些教師不僅是醫德教育專家而且是醫學專家,他們均在不同學科領域有所成就。由于教師本身就是臨床醫生,所以其授課能夠針對臨床實際問題,有的放矢,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2.4教育評價及獎勵機制美國醫德教育評價機制是把學校、社會、家庭有機結合起來。就評價方式而言,除了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外,還有家長評價和社會評價。
為獎勵那些對醫學道德發展做出貢獻的學生,提高醫德教育的權威性,美國醫學院把醫學生道德素養與獎學金評選掛鉤,于1998年由美國醫院協會成立了亨利·比車從醫道德獎學金。美國醫學院學會還設立了醫學人文教育獎,獎勵在醫學教育中關心學生的導師,在臨床工作中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生以及講授倫理學、移情作用和為之提供服務的人[7]。
3.3討論
德術并重是中醫的本質。由于傳統中醫醫德產生的文化背景與今天的社會環境不同,中醫醫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除西方醫德教育與我國傳統醫德教育理念的共通之處,如強調實踐性、貫穿始終的醫德教育、醫學與人文并重外,現代醫學的發展也應體現在中醫醫德中。因此,對現代醫德教育的研究與借鑒也成為中醫醫德教育在現代醫學教育環境下發展的一部分[8]。
結合我國中醫院校實際情況,中醫醫德教育可以嘗試現代醫學教育模式,將醫德教育貫穿入學、實習以及工作的各個環節;中醫醫德教育的開展不應局限于課堂,還應增加相應的實踐環節。醫德教育的方式應該多樣化,課堂教學可以采用案例教學、師生互動、討論等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度。嘗試由醫學專家講授中醫醫德課程,建立適合中醫醫德的評價及獎勵機制。
在現代醫學背景下,一方面要研究現代醫學的最新進展,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中醫醫德教育的理論根源,提出具有中醫文化特色的具體措施,全面系統地開展醫學生醫德教育。
借鑒西方醫德教育經驗,發展中醫醫德教育,賦予傳統醫德以新生命,使其在現代醫學背景下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在培養現代中醫藥人才、緩解醫患關系、促進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以及傳承中醫藥文化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韋妍.高等中醫藥院校學生醫德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鄭州:河南中醫藥大學,2012.
[2]劉興來,吳秀玲,王坤.古代中醫醫德思想對現代醫德教育的意義[J].生物技術世界,2012,54(5):122-123.
[3]侯艷.基于中醫院校中國傳統醫德教育現狀構建連續性大醫德教育模式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2013.
[4]周曉菲.中醫醫德倫理思想根源及其內涵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0.
[5]王昕,黃蕾蕾.英美醫德教育模式對我國醫德教育的啟示[J].教育科學,2014,30(1):84-88.
[6]賀加,Diane Heestand.美國醫學院臨床前期課程改革現狀及趨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2,2(6):39-41.
[7]滕黎.英美兩國醫德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醫藥衛生,2012,28(15):2381-2385.
[8]楊曉梅,哈斯也提·艾力.關于建構醫學院醫德教育新模式的思考[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1):154-156.
G417
A
1671-1246(2015)23-0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