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電力公司 朱永彥 程 璐
省級電網企業投資效能分析模型的開發及應用研究
●江蘇省電力公司 朱永彥 程 璐
堅持效益導向、提升投資效能是當前電網企業投資管理的重點探索方向和具體工作中的現實要求。結合省級電網企業的管理模式、投資管理現狀和管理提升要求,本文在參考借鑒已有定量化投資決策分析方法的基礎上選擇多元回歸預測法進行電網企業投資效能分析,分析過程中全面考慮投資效能的影響因素,并提出可利用精度驗證和模型調整、跨期模型和基于數據積累的模型自學習等進行優化,提高投資效能分析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電網企業 投資效能分析模型 多元回歸預測
電網企業承擔保障安全可靠用電的公共事業職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長期以來需要較高水平的投資以維持電網的擴張、更新和技術進步,投資管理便成為日常經營管理的重點。當前,其投資活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電網投資持續高位,可持續性受到關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廣大電力用戶對電能質量、用電可靠性等技術服務性能要求的不斷提升,近年來電網投資保持在較高水平。以華東地區的省級電網為例,近五年來年均投資額在200-300億元,電量的復合增長率在10%以上。投資有力地帶動和發揮了電量的增量效應,電網網架結構得到升級優化,安全供用電及優質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受宏觀經濟形勢和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影響,電量的增量效益逐步減弱,長期大規模的高位投資難以為繼。如何兼顧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需求,用好有限的資源,滿足特高壓、智能電網和地區電網建設所需,是電網企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難題。
二是投資的效能引領薄弱,需要重點強化。在當前實際的投資決策中,通常在開展投資決策時會對投資能力、投資規模、投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進行論證。但專業部門都是對項目的單體考察,關注技術因素,而對整體性和經濟性考慮不足。客觀上,電網投資受電量增長、電網安全等市場需求和運行水平等因素影響較大,是投資決策時主要的考慮因素,但長期來看都會體現為對經濟效益的影響,對當期經營效益影響不大。而目前,科學的投資評價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現有的考評體系主要是對當期的技術績效進行評價,導致投資決策時較多憑經驗判斷,缺乏長遠考慮,忽視投資能力及投資效益等效能指標,需要重點強化。且具體工作開展時重經驗判斷、輕數量化分析,投資決策過程的可驗證性和可重復性較差。
三是不同公司投資管理模式差異較大,需要可普適的分析模式。當前我國有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同時按照國家行政區劃設置了省市縣三級電力公司或供電公司。以規模較大的國家電網為例,各省級電網企業是兩大電網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總部對各省級電網企業實行總體的投資預算管控,以按照財務分析方法測算投資能力為主,要求各單位實際投資不得超過其投資能力。而各市縣供電公司和省級電網企業的關系較為復雜,有分公司、子公司、躉售公司等。對于省級電網企業而言:對子公司依舊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分析;躉售公司通常自行負責經營管理,大電網企業實行代管時也可以視同為子公司進行分析;但分公司無完整的經營管理權限,尤其在統一購電、資金統貸統還等前提下,無法獨立核算其經營效益,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投資管控方法。另外,對于省級電網企業來說,還需要在其供電區域內調劑投資,統籌發展,因此對投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鑒于此,隨著近年來集團化、精細化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對投資安排合理性和投資活動效益的要求不斷提高,電網企業提出了投資效能管理。雖然一直以來電網企業均秉持效益導向安排投資,且其中的效益是多元目標,包括技術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但如何按照科學合理的方法統籌兼顧實現綜合平衡,達到高水平的投資效能,且形成規范的工作機制,是需要重點探索的。
(一)要求和目標。基于上述要求和背景,省級電網企業投資效能的分析,需要滿足以下目標和要求:
一是引入數量化分析方法,改變以往單純按照經驗判斷的傳統做法。雖然在以往的投資決策過程中設置了多維度的眾多指標,但是對指標的分析判斷依然采用對關鍵指標的確定值或區間等進行分析的做法,尚未建立起系統有效、科學合理的量化分析方法,各類分析工具的應用也較少。因此,此次投資效能分析的重點是引入量化分析模型和方法,由標準、統一的分析過程得到可供參考的數據分析結論,并使之與傳統的經驗判斷相結合。
二是確定統一的標準,便于各維度比較。傳統按照經驗判斷的方法中雖然有標準,但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且在不同項目之間、不同決策周期之間的變化較大。引入量化分析方法后,一旦設定模型,便可以確定算法、關鍵指標及其標準值,模型測算結果的數值高低能夠按照統一標準反映不同項目的差異,真正實現可比。
三是依托公司信息系統,將前述分析過程固化、自動化,既提高工作效率,又使之可重復、可驗證,更加可信,能夠不斷重復并調整優化、持續改進。
四是要在實現上述要求的同時,使投資效能分析的原理、過程、步驟等盡量清晰明了簡單易行,便于在實務工作中推廣應用。
(二)具體技術方法的選擇。在投資決策領域,常用的方法有關鍵變量(如未來售電量)的灰色預測法、模糊分析法、層次分析法、專家法、基于價值鏈的貢獻度評價法等,但這些方法的共同特點是需要對關鍵變量進行打分賦值、設置權重等,高度依賴使用人員的業務能力、技術水平和職業素養,可重復性和可驗證性較差,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因此,需要尋找最大限度減少主觀因素的方法。此外,國外私有化的電網企業往往采用基于IRR、NPV等關鍵財務指標的分析法,重點強調投資的財務回報,和我國電網企業的定位與管理模式也不盡符合。
綜合分析比較各種方法,基于電網企業當前的數據可得性和數據質量,也考慮到后續操作的便利性,并便于操作人員理解,本文認為可以選擇常用的多變量回歸分析預測法作為投資效能分析工具。對其說明如下:
回歸分析預測法是在分析市場現象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相關關系的基礎上,建立變量之間的回歸方程,并將回歸方程作為預測模型,根據自變量在預測期的數量變化來預測因變量關系。回歸分析預測的關鍵點在于找到主要自變量,并獲取足夠的數量資料。自變量的選取建立在一定邏輯推理的基礎上,同時結合回歸系數進行判斷,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變量數據難以獲得,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以可得性較高的相似變量進行替代,例如用財務指標代替技術指標。
最關鍵的是,多元回歸預測時,避免了設置權重這一受主觀因素影響較大的步驟。同時,本文認為初始階段直接采用最受廣泛應用的線性模型,避免設置非線性模型中的參數設置,最大限度做到不同時點、不同類型分析的縱向橫向比校。
按照前述思路和多元回歸預測方法的要求,本文設計了電網企業投資效能分析的具體步驟:
(一)明確投資的目標和導向。電網企業的投資決策目標是多元的,包含滿足客戶用電需求、保障可靠的電力供應、提高電網技術服務能力、創造經濟效益等多個維度的目標,且從短期、中期和長期來看也呈現不同的目標導向。尤其在當前發策、運檢、營銷、調度等專業部門基本以單體項目立項的方式形成投資,在主要關注技術性指標的背景下,關注投資活動對公司整體財務績效(經營效率、經營績效、資產狀況等)的影響便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按照技術和經濟并重的思路,在構建投資需求測算模型、量化投資決策的過程中,便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使投資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二)分析投資活動影響因素并確定指標。電網投資的目標是多元的,故其影響因素也是多元的。因此,投資決策制定需要考慮多方面指標。在指標分類和具體的指標選擇方面,參考借鑒了美國的智能電網評估體系、國網系統“一強三優”對標體系、各電網企業的主網與配網效益評價和“一流配網評價體系”以及其他配網評價體系等成果中的指標分類和具體指標的確定。綜合分析電網企業投資的理論研究成果、實踐經驗分析和本公司投資決策的實際考慮方面,本文明確了以下六方面及具體指標:
1.反映電力需求的社會經濟發展指標和電量、負荷以及電網發展情況等指標。這些指標主要用來衡量電網投資的驅動因素和電網本身的特征,比如GDP、電網中各類設備的規模(容量、長度),這些是從根本上對電網投資起到決定作用的因素。
2.反映經營管理水平的經營效率類指標。用來衡量電網投資帶來的成本變化,比如線損率、單位電量成本、每萬元資產輸配電成本等,這些指標對于按照成本加成定價的電網企業而言,促進其在保障安全可靠電力供應的同時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性。
3.反映經營績效的綜合效益類指標。用來衡量投資產生的綜合收益,包括單位電量貢獻毛益、成本費用利用率(耗費效率)、銷售收入利潤率(產出效率)、資產報酬率(資產占用率)、資本收益率(投入資本效益)、人均利潤等。這些指標越大,說明投資的綜合效益越好,未來可以多分配投資。
4.反映電網運行狀態的技術類指標。包括電網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優質性和電網發展的協調性等多個方面,是從技術角度對電網進行的綜合考察,也是立項時的直接依據。
5.反映服務水平的社會滿意度指標。顧客對服務的滿意程度是衡量電網投資最終成果的重要指標,具體包括居民滿意度、用電企業滿意度和政府滿意度三個方面。這些指標的測量往往存在較大誤差或人為調整空間。但由于電壓合格率、可靠性水平、安全性等技術指標是滿意度指標的基礎,通過對技術指標的考察,也就間接考察了滿意度指標。
6.根據經驗判斷設定的管理性指標(啞變量)。如江蘇省內不同地區發展差異較大,通常分為蘇南、蘇中、蘇北三個區域,近年來對不同地區投入的傾斜力度有差異,其投資也有明顯差異。
(三)構建投資效能分析模型。首先,在眾多投資影響因素和變量的基礎上,通過相關分析初步識別影響因素,為回歸分析奠定基礎。其次,酌情運用主成分分析對眾多變量中的同類指標進行綜合簡化,構建新的綜合因子。最后,應用多元回歸預測方法中的隨機效應模型,經過多次擬合比較,由軟件自動析出明顯影響投資效能的因素,形成模型。
投資效能i+1=α+β1社會經濟發展i+β2物理狀態 (資產狀況)i+β3技術水平i+β4經營效率i+β5經營效益i+β6已有的投資活動i+β7管理因素i+μi
本文在實際的分析過程中,選取了200多個初始指標進行篩選,最后進入模型有顯著影響的指標集中在預期售電量、成本水平、資產成新率、供電可靠性、造價水平、以前年度投資規模、經濟效益、地域因素等方面,模型結果與實際情況高度契合,也與經驗判斷和常識相一致,說明該模型是較為合理的。
(四)數據分析、精度驗證和模型調整。首先,在每次分析中,通常都會選擇一個省級電網企業所有市縣公司及本部多期數據,因此不是樣本,而是“全體”,使得利用多元回歸方法估計出主要模型(包含具體變量及參數)的科學性和可靠性較高。除此之外,意識到歷史數據本身及其分析方法可能存在的不足,分析時往往保留了從經濟含義角度出發較為重要、但未能穩定地保留在模型中的個別變量(典型的如預測的下一年售電量,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其發揮重要影響),使得投資效能分析模型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在利用歷史數據對模型進行訓練時,遵循通行的模型驗證程序,分別采用了樣本內預測和樣本外預測方法檢驗預測精度,其中:樣本內預測(in-sample forecasts)指使用模型預測樣本內的值,其與實際觀測值的差異即殘值,體現了模型本身的合理性;樣本外預測(out-sample forecasts)指使用模型預測樣本外的值,體現了模型對現實世界的預測能力。兩者相互印證是對模型合理性和對未來預測能力的全面檢驗。根據精度驗證結果,對模型的變量及算法中的具體細節進行調整,直至精度達到管理要求為止。
根據以上分析步驟,得到了投資效能模型,該模型綜合考慮了多種投資活動影響因素,且經過統計過程檢驗,同時包括在數量分析和經濟含義分析兩個考量過程中認為的顯著和重要因素。該模型一方面能夠評價以前已經完成的投資效能,另一方面能夠被改造為跨期模型,基于當前年度數據和未來售電量等關鍵指標預測現有投資在未來能夠產生的效能,促進投資決策優化。
此外,模型中通常包含若干業績評價或公司系統的同業對標指標,可以相應調整其權重,使投資活動能夠促進公司經營業績的提升。
基于當前電網企業實際的投資管理工作,尤其是投資決策過程,該方法具有的功能特點和應用場景如下:
一是兼顧嚴謹性與靈活性。該模型首先收集某個省級電網企業全部市縣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和技術服務類指標,利用多元回歸預測模型設定公式,其產生過程遵循嚴格的統計分析要求。另外,根據不斷提升的管理要求和投資的未來導向,允許在后續實際應用時調整變量和參數,是開放、動態可調的。由此兩方面相結合,既尊重客觀事實又可開放動態靈活調整,模型能夠較好起到決策支持作用。
二是實現“自學習”和動態完善。基于“大數據”的理念,分析過程中盡量搜集大量指標和基礎數據,數據基礎較好。進一步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數據的不斷積累,模型包含的觀測值會不斷增加(每個“公司-年”為觀測值),基于更大數據量生成的模型也會更加穩定并全面反映真實情況,發揮更強的投資輔助決策功能。
三是適宜推廣應用。前文構建的多元回歸預測模型原理簡單、方便易行,是對此類問題的通用解決方案和工具。各省級電網企業利用自身歷史數據可以得到滿足本公司管理要求的模型,而非統一套用某個模型,以達到因地制宜的效果。同時,對于同一省市的不同市縣,又可采用統一模型測算,實現了靈活性和原則性的較好統一。■
1.馮亞民、蔣躍強、齊曉曼等.2009.基于LCC的輸變電資產的集成運維管理探討[J]華東電力,6。
2.黃華煒、陸一春.2009.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標準體系的研究[J],華東電力,10。
3.李欣然.2007.基于灰色理論的地區電網建設規模評估研究及系統實現[D].湖南大學。
4.李欣然、劉楊華、朱湘有.2006.高壓配電網建設規模的評估指標體系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6。
5.秦國強.2013.電力公司資金項目計劃規模測算方法研究與實現.電子科技大學工程碩士論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