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芳燕,王華芬,胡晨璐,楊 靜,施冬虹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浙江杭州 310009)
在發達國家,60%以上的腫瘤患者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1]。肝膽胰惡性腫瘤手術復雜、創傷大,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心、肺、肝等重要器官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免疫功能差,有較高的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率[2],圍手術期管理難度明顯增大。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本院肝膽胰外科五病區對185例老年肝膽胰惡性腫瘤患者加強圍手術期護理,效果較好,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85例,男101例,女84例;年齡65~84歲,平均71歲;合并高血壓52例,糖尿病20例,冠心病2例;肝細胞性肝癌54例,膽囊癌14例,膽管癌34例,胰腺癌66例,壺腹周圍癌17例;行肝膽胰惡性腫瘤手術,術后病理診斷確診為惡性腫瘤,分化程度為高分化28 例、中分化121例、低分化36例。
1.2 結果 術后發生并發癥20例(10.8%),其中肺部感染2 例、腹腔出血1 例、胰瘺11 例、膽瘺4例、譫妄2例,經治療均好轉出院;165例患者無術后并發癥,康復出院。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惡性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是患者嚴重的負性生活事件,必定引起心理應激,造成患者生理、心理、精神上的嚴重創傷[3],而老年患者又存在智力水平和記憶能力下降、固執、依從性差等特征,心理問題更加嚴重。針對上述情況,本科運用AIDET 溝通模式(由構成溝通框架的5個關鍵詞首字母組成,即Acknowledge 了 解、Introduce 介 紹、Duration過程、Explanation解釋、Thank you感謝)進行心理護理,護士對患者表示同情和尊重,及時告知患者要做的檢查、護理、治療的大致時間及目的,使其對自身病情和治療有充分的了解,以增強其治療依從性[4]。本組185例患者經積極心理干預,情緒穩定,均能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
2.1.2 個體化的風險評估及對癥處理
2.1.2.1 基礎疾病 結合老年患者的疾病史及心肺方面的臨床癥狀,選擇行24h動態心電圖、心臟彩超、肺功能監測及血氣分析,以全面評估心肺功能。本組合并高血壓52例,術前正確評估患者的血壓分級,結合以往控制經驗,采用個性化的控制管理方案,將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降壓藥用至手術日晨;合并冠心病2例,請心內科會診,予以擴張冠狀動脈藥物,增加心肌供血,使心功能維持在Ⅰ級或Ⅱ級;合并糖尿病20例,三餐前后及睡前監測微量法血糖,根據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的劑量,使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
2.1.2.2 營養狀況 入院時由責任護士協助測量體重和身高,并計算體質指數(BMI);次日晨空腹抽血生化;按照NRS 2002方法完成營養風險篩查。本組營養風險患者26 例,營養不足患者12例,請營養科會診,通過跨團隊合作,制定營養支持方案,包括腸外營養(靜脈輸注中長鏈脂肪乳、支鏈氨基酸及多種維生素等)、腸內營養(管飼和口服營養),每周復評營養狀況,待營養狀況改善后再行手術。
2.1.2.3 肝臟儲備功能 肝臟手術前測定吲哚氰綠15min儲留率(ICG-R15)來判斷肝臟儲備功能,據此評估肝臟可安全切除的范圍,以減少術后肝功能衰竭的發生[5]。本組54例肝癌患者,其中35例ICG-R15值<10%,評估切除2個以上肝段或30%以上的肝組織;15 例ICG-R15 值10%~19%,評估行右半肝切除或左半肝切除;4例ICG-R15值20%~29%,評估行1個肝段切除術,患者均能較好地耐受手術,術后無1例發生肝功能衰竭。
2.1.3 呼吸功能鍛煉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是改善肺通氣和換氣功能的有效方法,有利于術后呼吸功能恢復[6]。責任護士首先評估患者的學習動機及接受能力,再選擇合適的時機,采用移動PC機音頻宣教及現場演示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指導。指導患者先作深而慢的吸氣,在吸氣末停滯1~2s后緩慢地呼氣,3 次/d,10 min/次;教會患者有效咳嗽,先作深吸氣關閉聲門,而后胸腹肌驟然放縮,將氣沖出氣道;訓練患者及家屬學會雙手保護腹部切口,以減輕咳嗽引起的疼痛。評估患者的方法是否正確,正確者鼓勵自行練習,錯誤者反復多次指導直至掌握為止。
2.2 術后護理
2.2.1 呼吸道管理 接受腹部手術的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發生率高,病死率高居各種并發癥之首,呼吸道管理是預防肺部感染的有效手段。術后全麻清醒,血壓平穩即采取半臥位,每2h協助翻身、拍背1 次,鼓勵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至少4 次/d。術后第1天起予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復方異丙托溴銨加入等滲鹽水中霧化吸入,3次/d,15~20min/次。早期離床是預防墜積性肺炎最有效的措施,制定術后早期活動的方案:手術當天指導床上做下肢的屈伸、足和趾的主動活動;術后第1天,協助床上坐起;術后第2天,生命體征平穩者協助下床,床邊活動,至少3次/d,15~20min/次,正確評估其活動耐力;術后第3天逐步過渡到病區內活動,累計下床時間>2h。本組發生肺部感染2例(1.1%),予化痰藥物和抗生素治療,1周后好轉。
2.2.2 早期拔除導尿管 Wald等[7]回顧性研究顯示,大手術患者86%在圍手術期間留置了導尿管,其中50%留置時間長于2d,這些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是留置時間短于2d的2倍。高年齡段患者發生感染的概率要顯著高于低年齡段[8]。美國2009預防導尿管相關性尿路感染指南建議:術后留置導尿的患者沒有特殊原因應該盡早拔除導尿管,建議24h內拔除,除非有特殊原因[9]。本科運用品管圈質量改進工具及方法,建立了早期拔除導尿管的標準流程,即術后全麻清醒,及時夾閉導尿管,每隔2~4h開放導尿管1次,24h后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平穩,能配合抬臀、側身動作,自覺夾管后有尿意,即拔除導尿管。本組患者術后留置導尿的平均時間為36.3h,尿路感染發生率為0。
2.2.3 預防靜脈血栓栓塞(VTE) 惡性腫瘤患者血液多呈高凝狀態,易并發血栓,且以年齡越大,發病率越高。術后返回病房2h內采用Caprini評分表進行VTE 風險評估,評分1~2 分為低危組,對患者進行預防靜脈血栓知識宣教,使用間歇充氣壓縮泵,1~2次/d,每次15min,同時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評分3~4分為中危組、評分≥5分為高危組,如無出血風險,機械預防聯合使用速碧凝皮下注射,1次/d,床頭予警示標識,密切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如伴出血風險,予機械預防,直到出血風險降低,再開始給予藥物預防。本組患者均未發生VTE。
2.2.4 腹腔出血的護理 近年來,腹部手術后腹腔出血在臨床并不少見,發生率約為0.68%[10],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導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嚴重后果。術后予心電監護,每30 min~1h監測生命體征1次,每6~8h監測中心靜脈壓1次,密切觀察患者的腹部體征、尿量及切口滲血、滲液情況,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及量的變化,若每小時引流量超過200 ml且引流管溫暖或者8h超過400ml以上,報告醫生配合處理;一旦發現突然的心率加快或腹脹等癥狀時,引起重視,警惕術后腹腔出血,及早干預。本組發生腹腔出血1例(0.5%),術后第1 天 引 流 管 引 出 血 性 液400ml,心率120 次/min,患者自覺腹脹,腹部壓痛明顯,報告醫生,即刻行床邊B 超,予以止血、擴容、輸注濃縮紅細胞、新鮮血漿,引流管內液體逐漸轉為暗紅色,經早期干預后出血停止。
2.2.5 胰瘺和膽瘺的護理 胰瘺是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最危險、最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率5%~25%,病死率可高達20%~50%[11]。老年患者術后胰瘺發生率高于年輕者[12]。術后1~3d靜脈持續泵入生長抑素[2],保持充分引流,每2~4h擠壓引流管1次,嚴密觀察引流液的量、色、性狀;術后3d、5d、7d分別監測引流液淀粉酶;密切監測血糖,必要時靜脈持續泵入胰島素以有效控制血糖;保證足量的靜脈營養支持,適當補充膠體,持續少量應用白蛋白及利尿劑維持出入量平衡[2]。本組發生胰瘺11例(5.9%)、膽瘺4例(2.2%),經積極處理后均痊愈。
2.2.6 肝功能衰竭的護理 肝功能衰竭是肝癌術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術后予持續中流量吸氧24~72h,維持脈搏氧飽和度在95%以上,以利于肝細胞的再生和修復;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有無皮膚黏膜黃染、腹脹不適,并注意患者的意識、表情、行為、睡眠,動態監測肝功能變化;積極予以補充白蛋白、腸外營養、護肝等措施。本組患者均未發生肝功能衰竭。
2.2.7 手術后精神障礙的護理 手術后精神障礙是指術前無精神異常的患者術后出現大腦功能紊亂,導致認識、情感、行為和意識等不同程度的障礙;術后疼痛可使患者緊張、失眠,繼而出現譫妄、抑郁及幻覺等[13]。采用硬膜外鎮痛、靜脈自控鎮痛及非阿片類止痛藥等多模式鎮痛,減輕患者的疼痛,減少因疼痛導致的應急反應。本組發生手術后精神障礙2例(1.1%),表現為夜間出現躁動不安、言語混亂伴有幻覺,予使用護欄、約束帶加強安全防護,請心理衛生科會診后予氟哌啶醇注射液2.5mg及氫溴酸東莨菪堿注射液0.3mg肌內注射,并口服奧氮平片2.5 mg、1次/d,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瞳孔變化和肢體活動情況,3d后癥狀緩解,無意外情況發生。
老年肝膽胰惡性腫瘤手術患者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特點,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高,護理難度大,因此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尤為重要。術前加強心理護理,行個體化的風險評估、呼吸功能鍛煉;術后加強呼吸道管理,早期拔除導尿管,預防VTE,加強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能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提高生活質量。
[1]于正洪,王蘇莉,史兆榮,等.老年人惡性腫瘤研究進展[J].現代腫瘤醫學,2009,17(7):1357-1359.
[2]王占春,董漢光,鄭文琦,等.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處理[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2,27(11):941-942.
[3]耿熠,趙亞寧,鄔德東,等.238例惡性腫瘤患者SCL一90的調查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10,18(3):564-565.
[4]袁華娣,單燕敏,鄭亞萍,等.AIDET 溝通模式在日間手術病房的應用[J].護理與康復,2013,12(10):979-980.
[5]張尊義,黃志勇.提高復雜肝切除術的安全性[J].肝膽外科雜志,2012,20(1):4-6.
[6]陳躍梅,鄭雪紅,馮偉.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肺部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8):734-735.
[7]Wald HI,Ma A,Bratzler DW,et a1.Indwelling urinary catheter use in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n prevention project data[J].Arch Surg,2008,143(6):551-557.
[8]劉萍,楊建英.老年術后病人導尿管拔出時間與病原菌感染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229-1230.
[9]Carolyn V,Craig A,Rajender K,et al.Guideline for prevention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2009[J].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2010,31(4):319-326.
[10]Pessaux P,Rosso E,Panaro F.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the hanging maneuver fo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Eur J Surq Oncol,2009,35(9):1006.
[11]House MG,Fong Y,Amaoutakis DJ,et a1.Preoperative predictors complications pancreaticoduodenectomy:impact of BMI and body fat distribution[J].Gastrointest Surg,2008,12:270-278.
[12]Kow AW,Sadayan NA,Ernest A,et a1.Is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justified in elderly patients[J].Surgeon,2012,10(3):128-136.
[13]許晶芳.老年患者腹部手術后并發精神障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理與康復,2009,8(8):685-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