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波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保山 678000)
淺議中藥學專業整合教學改革
陳紅波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保山 678000)
以我校中藥學專業的教學改革為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轉變教育思想,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構建適應新世紀人才培養需要的中醫藥職業教育現代教學模式,在中藥學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方面提出建議。
中醫藥職業教育;中藥學專業;教學改革
當前,隨著中醫藥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課程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在教學中引入整合教學的理念勢在必行。以下的討論以我校中藥學專業為例展開。
中藥學專業開設的主要專業課程包括中醫學基礎、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化學技術、中藥藥理與應用、藥理學、藥用植物學、藥用植物栽培技術、中藥鑒定技術、中藥炮制技術、中藥藥劑學、中藥制劑分析、醫藥市場營銷、藥事管理法規、中藥制藥設備等。在課程設置體系中,課程的系統性決定了涉及的課程較多、較雜,且各課程之間密不可分、環環相扣,這就導致課程之間存在教學內容互相重疊、交叉和融合的問題。例如專業基礎課程藥用植物學與專業課程中藥學中的“來源”、與中藥拉丁語中“植物學名及發音”、與中藥炮制技術中“采收凈選和加工”、與中藥資源學中“分類”、與中藥鑒定技術中“細胞、組織、顯微鏡應用”等內容互相重復,導致了大量重復教學的現象。按道理說,不同課程由不同教師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教學時段對同一知識點進行教學,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學習應該是全面而立體的,對該知識點的認識應該與重復教學的次數呈正比,即重復教學的次數和角度越多,對知識點的掌握越牢固、越全面、越立體。但教學實際效果告訴我們,在重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多次、多角度地對同一知識點進行了學習,但教學質量和效果并不理想。
在教學中多門課程從多個角度和多個時段涉及同一知識點,雖重復多次,但學生每一次學習都不透徹、不到位、不立體,這就造成學習時沒有學會、學深、學透,用時根本用不上或不會用,通常是后續課程用到前面學過的課程內容時,大多數學生不是遺忘就是淡忘,更談不上掌握和領悟,沒有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廣義的課程整合不僅是一種組織課程內容的方法,還是一種課程設計理論以及與其相關的學校教育理念;狹義的課程整合指一種特定的課程設計方法。本文談的主要是狹義的課程整合,即中藥學專業的課程整合,是專業內相關課程間的一種整合,主要是通過整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來實現課程教學的優化,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學習主體——學生,常常把每一門所學課程都孤立起來,容易遺忘。通過對不同課程中相同知識點的整合教學,引導學生尋找出不同課程中的同一知識點即不同課程的交匯點,形成一個立體狀態的知識點,這種整合能力是終身學習應必備的學習能力之一。
在經過充分的教學研討活動后,根據各門課程教學目標、教學特點和優勢,對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組織、梳理和有效整合,圍繞焦點課程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課程整合體系。
3.1 確定焦點課程和外圍課程
比如把專業基礎課藥用植物學設為焦點課程,設為外圍課程的有:中藥學、方劑學、中醫學基礎、中藥鑒定技術、藥用植物栽培學、中藥炮制技術、中藥藥理學、中藥藥劑學、中藥資源學和中藥化學技術。
3.2 尋找課程之間的交匯點
圍繞焦點課程的知識點對外圍課程展開搜索,尋找出課程間的知識交匯點,根據交匯點輻射到每門課程相應的知識點。例如藥用植物學與中藥鑒定技術中“細胞、組織、顯微鏡應用”、與中藥學中“來源”、與中藥炮制技術中“采收、凈選和加工”、與中藥資源學中“分類”等內容互相重復。
把焦點課程作為一個點,通過每一個知識交匯點與外圍課程連接成線(兩門課程)或面(兩門以上的課程),根據每門課程教學側重點和內容的不同,通過相應課程的講授完成教學任務,并輻射到相關課程,突出該知識交匯點在相關課程中理論和技能的運用,即把該知識交匯點一次性相對完整、立體地呈現在教學對象面前。
3.3 突出理論夠用、強化實踐的特點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學生需求,根據對就業學生的調查反饋了解社會所需,結合中藥學專業教學的實際需要,從理論和實踐教學兩方面采集教學信息素材,整合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突出理論夠用、強化實踐的特點。
例如中藥拉丁語這門課程,總課時40學時,教學10周。根據教學、學生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把藥用植物學和中藥拉丁語整合為一門課程,從總學時中劃出20學時教授拉丁語發音和命名等內容,取消其他過難過多、不能學以致用的教學內容,節約出的20學時用于其他迫切需要的課程教學。
3.4 整合教學的方式
3.4.1 一對一的課程整合教學 通過一對一課程整合教學,可以讓學生學以致用,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達到學會、學深、學透的教學效果。例如藥用植物學和中藥鑒定技術這兩門課程具有廣泛的聯系性,且學生先學藥用植物學,因此植物的細胞、組織的構造、外形描述術語的運用和顯微鏡的使用等理論及實踐教學內容通過藥用植物學的課程教學完成,并輻射相關課程;而利用后含物的種類不同、組織不同、外形和構造不同、化學成分不同進行中藥鑒定,則通過中藥鑒定技術的課程教學完成。
3.4.2 一對二及一對多的課程教學整合 如藥用植物學中藥用植物的分類及各科屬的特點,涉及藥用植物栽培學、中藥資源學、中藥鑒定技術和中藥學幾門課程,尤其需要課程之間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藥用植物的藥用價值、藥用部分、藥用效果主要通過中藥學的課程教學完成,輻射方劑學、中醫學基礎的課程教學;藥用植物所含的化學成分及藥理通過中藥化學技術和中藥藥理學的課程教學完成;藥用植物的栽培、采收、凈選和加工通過藥用植物栽培學和中藥炮制技術課程教學配合完成;而藥用植物學的教學過程不再涉及上述內容,節約的時間用于加強相應部分課程的教學。
4.1 優化精煉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從目前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情況來看,必須突出職業性,強化實踐教學,這就應該參照相關的職業技術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優化和精煉教學內容,由此可以看出,課程之間的整合勢在必行。就中藥學專業而言,所有課程之間存在廣泛的聯系,在教學內容上存在較多的重復和交叉點,嘗試將課程之間的同一知識交匯點整合為一個內容,通過一門課程進行立體教學并輻射相關課程,這樣可以節省課時,使課程之間的連接更緊密,提高教學效果。
4.2 突出特色,培養能力
為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并實現其主要功能,必須改變傳統以課程體系為依據安排課程內容的方式,改變傳統的重理論、輕技能、理論與實踐分離的以課程為本位的課程體系,以培養學習能力為核心、以課程交匯點為支撐來構建課程體系。同時,每一門課程以理論和實踐活動項目為主線進行整合,讓學生在整個體系中進行相應的學習活動,在教師的主導下完成一個個整合項目,在此過程中,使學生掌握知識、培養相應的素質,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工作的本領,而且提高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實踐能力。當代人只有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通過整合教學模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整合學習的能力,從而為其將來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4.3 突出課程效能,提升教學能力
圍繞課程內涵設計、規劃、整合教學資源,突出中藥學專業的課程效能,特別是課程服務效能和就業效能。利用現有課程、教師、實驗設備、校內外實訓基地等資源,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的便利條件,尋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平衡點,增進教師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圖像資料的整合,將課程的課件和圖像資料通過整合教學形成共享,打破課程圖像資料的孤立性和私有性。要實現課程間的大融合,基礎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教師首先實現思想轉變,接受并參與到整合教學改革中,熟悉并掌握本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知識交匯點,從而在教學過程中熟練地穿插和運用,實現整合教學改革。
G420
A
1671-1246(2015)10-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