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舉 蔣佩嵐(.蘇州市體育專業運動隊管理中心江蘇蘇州5000;.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江蘇蘇州5000)
跆拳道與武術差異研究
□馬文舉1蔣佩嵐2(1.蘇州市體育專業運動隊管理中心江蘇蘇州215000;2.蘇州市體育運動學校江蘇蘇州215000)
本文通過比對分析方法探討了武術同跆拳道運動存在的差異,并得出了重要結論。對改革更新我國傳統武術運動,使跆拳道成功發展的經驗得以傳承延續,促進武術運動的持續全面發展,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跆拳道武術差異
跆拳道是一項韓國廣為人知的搏擊運動,通過不斷的改革發展早已成為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并逐步風靡全球。武術是我國一項傳統功夫,在全球知名度較高。當然,跆拳道同武術包含顯著的差異,因此兩者呈現出不一樣的狀態,通過分析對比差異,對正面認識武術存在的問題,使跆拳道繼續發揚光大,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1、單一性同多樣性差異
武術與跆拳道相同之處在于兩者均是搏擊技術中的經典,而從內涵上來講,武術更勝一籌,因此要比跆拳道更加抽象。通常武術涵蓋了較多類型的拳術,依照修煉內容劃分為內家以及外家拳。前者屬于武當流派,類別要比外家拳少,更加看重內外修煉。而外家拳則以少林為代表,主練外功夫。無論什么拳種均為單獨的系統,涵蓋套路、技能、方式、器械與搏擊等,而其中任何一個均無法代表武術的全部。由此層面來說,跆拳道就好比我國武術其中的一個流派。由于武術門類的龐大復雜使之呈現出了多樣性特征,內涵更加豐富,不但包含了地域文化,同時還涉及到宗教文化。例如少林武術中體現了較多的儒學思想,太極拳則倡導人同自然的良好和諧性,不同人群之間和諧相處的倫理觀點以及自我的養生觀點。跆拳道無論外在表現或是內在具體內容,均呈現出了更大的單一性。首先,著裝采用白色道服,而道帶的不同顏色則反映出了練習者具體的水平,這在各個國家、各個地區均相同。唯一的不同是,各個國家會在道服上印自己國家的旗幟與名稱等。與之相反的是,我國武術著裝并不統一。從禮儀的角度來講,跆拳道具備一致規范的要求,開賽之前需要立正、互相鞠躬。而我國武術在禮儀上雖類似,卻沒能全面統一,各個門派禮儀存在區別。精神層面跆拳道更是具備了百折不撓、隱忍、克己等標準,相反我國武術卻較難用簡單的一句話進行概括。內容方面,跆拳道各個招式的名字與標準體現了一致性,不會私下改造加工,而等級上也有一致的考核標準。正是由于跆拳道標準一致的特征使其更加順暢的向著項現代化賽事方向發展演變,最終成功晉級到奧運會比賽項目中。我國武術由于標準不一致、各個拳種通過不同武師發展傳承,勢必有所增加與改變。而在水平等級上,武術也欠缺一致的量化標準。
事實上,導致武術同跆拳道存在多樣性與單一性的差異,與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悠久的發展歷史密切相關。
2、2、社會適應性差異
我國武術在農業環境下產生,跆拳道則形成于現代商業環境,由該層面來講,跆拳道無疑更加符合當前的社會環境。這并不是說跆拳道發展歷史不悠久,只是說跆拳道是在朝鮮半島最終的獨立后方走向世界,實現了更大的發展。其具備了民族特色,同時借鑒了更多對抗性比賽的優勢,因此跆拳道成為了競技化的項目。經過體制的不斷更新,更加適合組織比賽,因此在較短的發展時期里,跆拳道真正的風靡全球,成為奧林匹克眾多比賽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國武術看重長期的積累,而非速戰速決,需要腳踏實地的長期練習。同時,武術還重視訓練人格、情感,習武之人需要不斷的培養形成良好的品質。這些特點對于現代社會來講多少會有些水土不服。跆拳道則恰恰相反,其更加符合當前的城市環境,無論從服裝、器材上均有統一標準,教練則要通過資格認證,這恰恰反映出跆拳道的日趨成熟性以及產業化特征。正規化、專業化的跆拳道運動還推動了租賃行業、器材制造領域的快速發展,與之相比,武術變更加簡單,通常是就地取材,將生產勞動同日常訓練進行交叉融合。因此現代化社會通常較難為我國傳統武術提供更適合的組織訓練環境,武術本身對于現代化器材、場地環境并無太高要求,而是更關注習武之人自身內在的特征。
2、3、傳播方式差異性
縱觀跆拳道發展歷史,其更加關注推廣與宣傳,而我國武術則較為關注傳承。現代社會,學習跆拳道技能的人數總量不斷增加,實質上并不包含傳承性。這是由于跆拳道學習門檻不高,較多人在短時期內便可學習到一定的動作本領,通常該類動作更加簡單實用。加之跆拳道自身具備完備的等級考試體制,因此人們將明顯的看到量化取得的效果,這樣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將被更大的激發出來。信息時代,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閑暇時間所剩無幾,無法像我國傳統武術所希望的一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刻苦練習,這正好令短時期便可以分享成功果實的跆拳道運動風靡全球、持續推廣。反觀武術,其物質標準并不高學習門檻卻較高。而跆拳道內在的商業模式、教師同學生的師生關系決定,其更加被普通人所接受,而我國武術則講究師徒關系,這就與跆拳道存在本質的不同。我國傳統文化的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觀點,導致了傳統時期武師、特別是造詣高、根底扎實的名師,萬萬不可能隨便收徒,如果收徒,則會對其抱有極大的希望,將其看作是自身為數不多的繼承人。另外,由于我國武術不看重商業禮儀,較少公開招賢納士,且選擇徒弟極為嚴格,要求標準較高,不僅需要徒弟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同時還要具備天賦技能,考察其武德。這就好比我國古代藝術品那樣,不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生產,而是幾代工匠通過高超技藝以畢生心血創造出舉世聞名的經典作品,一個時代可以稱得上是精品的創作少之又少。由此不難看出,我國武術更加看重精品,即不能用規模化的方式創造形成,因此其更加注重傳承。對我國武術家來講,一輩子培養教育出一兩個頂尖的武術人才,遠遠比培養出大量普通人意義重大。
再者,我國傳統武術并不提倡快速教學,而是關注腳踏實地的發展,一些武師甚至用十幾年的時間培養徒弟學習幾個方面的內容,雖然表面來說較為簡單,然而練習人卻長期無法取得顯著成效。這其中一方面原因在于為了根基牢固,另一方面也為了鍛煉習武之人消除浮躁、避免急于求成的不良心理,使他們真正成為堅定意志者。更有甚者,嚴厲的武師要對學習者觀察好幾年時間方決定最終是否將其選作徒弟。
我國傳統武術文化內涵十分豐富,可以說任何一個拳種均可稱其為一類學科。其包含基礎的防守進攻、處理特殊狀況的招式手法,破解對方的技巧,獨具特色的練功形式,對技法套路進行總結分析、預防受傷的對策、應用器械的方法等,甚至還包括修身養生的知識。上述內容均無法通過短期的時間快速掌握,甚至一些內容需要習武之人用畢生的精力掌握、領會,通過持續的總結、不斷的探索分析才能最終了解真正的精髓。也就是說,對一類傳統武術項目要想達到精通的狀態已經極為不易。當前,我們身處現代社會環境下,唯有專業習武之人方能達到更高的境界,而更多的普通人卻無法用畢生精力深入的鉆研武術。
綜上所述,武術同臺拳道存在的差異性實際上就是傳統同現代之間的差異。雖然,我國武術不斷的深化改造,更多的表演以及比賽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較多卻不具備武術自身格斗性特征。也就是說我國真正的武術仍舊無法全面符合現代社會發展形勢,因此我們急切的需要找尋突破口,使武術以最佳的傳播形勢既體現精髓,又真正實現推廣。為此,我國武術應充分借鑒跆拳道的發展成果與豐富經驗,根據自身特征加以改革創新,方能有效解決傳承以及發展的現實問題。
[1]韋群杰.論武術的內外兼修與內家和外家之區別[J].中華武術研究,2011,(1).
[2]孫健,喻快,楊萍.武當武術、武當武術文化的定義研究[J].大眾體育,2010,(15).
[3]龔紅.中國傳統文化視域下的少林武術文化[J].四川體育科學,2013,(4).
[4]邱丕相,王崗.走進主流社會的中國太極拳文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