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進偉(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取向研究
□李進偉(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甘肅蘭州730070)
西北民族地處亞歐大陸中心,高山環抱,展示給人們的是巍峨、遼闊、貧瘠。然而,進入探索西北民族文化時,卻能感觸到當地許多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當然,西北人的那種蘊含在骨子里的濃情、豪放、粗獷、張揚、雄渾、堅韌、溫良、智慧,是西北人這邊獨有的財富。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是探索知識的實踐活動,具有促進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播的雙重價值意蘊。問題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民族、民族體育文化、地域性文化及價值的研究4個方面。使人們能夠從文化的價值深度了解西北民族體育,認識民族體育的文化及價值。
西北民族民族傳統體育體育文化價值
對于一個民族共同體而言,文化是維系各個國家、民族、及成員之間的紐帶,是民族認同和身份認同的重要標志,也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核心。當然,文化從它自己本身來講就有一定的價值,文化剛開始存在的價值是極其微小的,隨著人們對它的深化、挖掘、發展,賦予一層滿足和需要的神秘色彩,進行包裝、加工后轉變成多層次的文化功效。文化價值在發展的過程中得到了升華,向著多層次、多功能的文化價值取向質變。辭海中指出:“文化價值是一種關系,它包含兩個方面的規定性:一方面存在著能夠滿足一種文化需要的客體。另一方面存在著某種具有文化需要的主體,當一定的主體發現了能夠滿足自己文化需要的對象,并通過某種方式占有這種對象時,就出現了文化價值關系。”我認為這種價值關系是在需求和滿足之間交易,交易的次數、頻率越多產生的價值也就越多。好比買西瓜和賣西瓜的人,他們之間進行的次數越多、量越大,既不而然,賣西瓜的人從中賺取的差價就會越多。雖然這個例子是從商業價值方面談的,但足可以說明文化在滿足和需求之間是有價值的。當前,文化立國已經成為現代化國家發展的共識。在此背景下,重新認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的價值意蘊,梳理相關價值研究的內容及進展,思考研究的未來走向,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1.1、西北民族文化認同的需要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價值、進展、與走向》一文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身份象征和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一個民族存在和發展的前提。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發展歷程中,各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體育項目,成為民族成長記憶中不可磨滅的文化標簽。象征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符號的武術、賽馬、射箭、摔跤不但對中華兒女有文化歸屬感和吸引力,而且對外具有很強的滲透力。這種內在的文化價值也顯得不是那么一文不值,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文化的底蘊也越來越豐厚。美國著名學者:約瑟夫奈將綜合國力劃分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其中硬實力由資源實力、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和科技實力構成,軟實力由文化、制度、傳媒等構成。他認為:“硬實力和軟實力同樣重要,但是在信息時代,軟實力正變得比以往更為突出。”在軟實力中,文化具有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日益成為國家競爭的重要籌碼。要想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文化戰爭,必須提高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加強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在中國傳統社會中,以血緣和地緣關系為主的社會結構相對封閉,人們使用著相同的文化符號、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規范。現如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那種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精神文化占據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相反,以“內外兼修”、“天人合一”、“身心自然”為內核的西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則逐漸被人遺忘。外源性文化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同危機。文化是一個民族生存的根基,如果民族成員連自己的文化都不認同,那么這個民族將處于一種無根的漂浮狀態。
1.2、民族文化傳播的需要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也是一個民族強大的堅實動力和國家“軟實力”的核心。文化的作用方式是柔性的、潛移默化的,但其效果往往高于軍事手段,呈現出剛性的“硬實力”特征。民族文化的內涵和精神,滲透在國家意志和國民行為中,體現著國家的整體形象。西方的罪文化、日本的恥文化,都為世界所熟悉。如果一個民族的文化被世界廣泛認同,那么該民族就越容易被世界接納,國家的“軟實力”就越強大。事實上,“軟實力”,就是一個國家文化的整體輸出和樹立。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強盛,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的使命和責任,就在于提供必要的探討,求索可能的答案。換句話說,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就在于尋求弱勢文化傳播的具體途徑和辦法,探索民族體育文化直面未來的方法和生命力。
西北民族體育是我國西北民族世代相傳的獨有民族特點的體育。當然,民族文化是這一地區非常獨有的,與其它地區的民族文化截然不同。黨的十七大指出: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我國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族體育事業中,西北民族體育文化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西北民族體育文化得到了充分的滋養,在國內乃至全世界將會越來越有了話語權,這種發展趨勢是勢在必行的。要想挖掘西北民族體育文化的內在價值首先要從地域性和民族性說起。
《西北民族體育文化》一文中指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群體都生活在特定的一個區域內,地域、地理、地緣的特性為生活在這里的民族和人民烙上深深地域印記。”這句話所講的是,地域性與文化的聯系是必然的,一切與自身文化有關的要從它的地緣性進行挖掘和整理,所以,對于尋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價值地域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杠桿。西北民族地區地處亞歐大陸中心,高山環抱,海洋水氣難以入內,氣候干旱,沙漠,隔壁綿延千里,是我國干旱面積最大的地區。西北地域廣闊、江河湖泊縱橫、高山峻嶺林立,其復雜地形地貌造成了復雜的生態環境,為文化的孕育及繁衍創造了必不可少的條件。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及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持續發展,主要是由于我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相對科學與完整,一定程度上促使人們的心理產生了固定的歸屬感與價值感。不同的文化通常會有自身特殊的價值體系與文化內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思維方式、觀念體系、價值取向及心理發展結構是在歷經長期的文化選擇、沖突與不斷融合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相對固定性,一旦形成,其價值體會對人們的價值觀念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影響。從價值的視角看待問題,眼光總會長遠。我們從認識價值、審美價值、應用價值看待西北的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未來文化。
要重塑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體系及內涵,需要不斷秉承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個人價值與修養,重視福壽與健康的民族品格將“動靜結合”、“陰陽相生”的養生理念融入到體育文化理念中,達到有形而下的身體鍛煉與體育發展,從而促成傳統體育形式及文化內涵的升華。文化認同反映了一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心態,是一種自然現象,是在一定的民族與地域中不斷形成并發展起來的精神架構。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同發展的過中,需要不斷的認識自己、發展自己,同時不斷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內涵,豐富和發展我國西北體育文化的核心價值內涵。
[1]張建華,常毅臣,盧平生.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價值、進展與走向[J].中國:中國體育科技出版社,2013,3.
[2]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陳青.西北民族體育文化[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4]萬義,白晉湘,屈杰等.民族傳統體育綜合創新發展觀的質疑與思考[J].體育與科學,2007,28(1).
[5]高守清.“人文奧運”視角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走向[J].體育與科學,200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