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豫劇是流行于河南地區的戲曲劇種,豫東調是豫劇四大流派之一。目前,豫東調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從豫東調的內涵與特點出發,分析其現狀,希望能助力于豫東調的發展。
【關鍵詞】豫東調;保護;繼承;發展
中圖分類號:J61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2-0006-01
一、豫東調的內涵與發展特點
豫劇在發展過程中,受到了多地風土人情的影響,并被劃分為不同流派。豫東調作為豫劇的主要流派之一,在歷史上常常受到其他戲曲的影響,特別是山東地方戲曲“棗梆”的影響。豫東調流行于老藝人所稱的“外八處”,具體地點為河南永城、松城、夏邑、寧陵、曹縣、菏澤一帶,具有聲音高亢、奔放、豪放等特點。
傳統豫東調唱腔音樂極具特色,豫東調的聲腔語言基礎是中州音韻的豫東地區音調和語調,其旋律受豫東地區及周邊地區(山東、安徽、河北)的影響,音調多長而徐,曲調進行的骨干音由fa、sol、la、si、do五音組成。曲調進行旋律先是sol、la、re、si、la、re、fa、sol。[1]豫東調的男女聲唱腔也是很有特點的,男聲以粗放、豪邁、激情為基調,女聲以輕快、乖巧、靈動為特點,充分展現出了豫東地區人民群眾的風土民俗、語言特色,別有一番風味。
二、豫東調的現狀分析
(一)國家對豫劇的發展更加重視
新時期以來,國家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提出了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并要大力發展我國民族文化,要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繼承與創新。豫劇作為我國戲劇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受到了國家與政府的重視,具體體現為投資逐步增加、優惠政策更為多樣。近年來,河南省及商丘市、縣三級都明確表明要關注豫劇發展,增加政府投資,大力扶持豫劇劇團的發展壯大。豫東調也由此獲得了良好的發展。
(二)人才呈上升發展趨勢
談到豫東調的發展,不得不提到唐玉成與劉忠河兩人。唐玉成與劉忠河是商丘地區豫東調發展的領銜人物,更是豫東調發展歷史上的關鍵人物。兩人對豫東調的推廣與壯大,使豫東調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還有許多人前來拜師,向劉忠河學習豫東調。在相關的調查中,我們也得知豫東調藝術人才的培養情況更是越來越好,具體體現為人才數量增多、人才水平提升。隨著國家的日益重視,政府加大了對豫東調劇團的投資建設,豫東調的師資水平有所提升,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豫東調、了解豫東調,并學習豫東調,甚至成為了演唱豫東調的主力軍。
(三)藝術人才生存環境亟待改善
在文化大融合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受到現代文化的沖擊,還受到了外國文化的沖擊。在此背景下,戲劇藝術的發展也是步履維艱。電視劇、電影、演唱會等等藝術表演形式常常將傳統古樸的戲劇表演淹沒,豫東調戲劇的生存空間更是十分狹小。戲劇創作成本高、周期長,但戲劇票價低廉,也造成了豫東調藝術人才收入水平低、生存環境惡劣的情況。相關的資料顯示,排練一場戲劇,從劇本到舞臺花費的時間常常需要一年及以上的時間,而類似于豫東調這類相對稀有的戲劇需要的時間則更長,而最終所得到的回報相對于娛樂晚會和綜藝節目來說要低很多??傮w而言,目前豫東調藝術人才的生存環境是亟待改善的。產生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希望豫東調藝術人才能夠盡量從自身的條件出發,尋求更好的生存發展條件,這并不是讓藝術人才們放棄藝術,而是要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使得豫東調藝術表演贏得更多人的喜歡與關注,同時,國家、政府、劇團都需要作出一定的政策或發展策略的調整,幫助豫東調藝術人才開拓更好的發展舞臺并達到更高的收入水平。
(四)大眾熟知度低
豫東調作為一種地方戲劇藝術形式,在河南地區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就全國范圍而言,觀眾對豫東調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更別提去欣賞了。在對全國觀眾進行的網絡調查中,有很多觀眾都表示他們沒有聽說過豫東調,就連豫劇也有些觀眾是只聽其名、未聞其聲的,只有少數觀眾知道豫東調的存在,而這類觀眾不是河南地區的人民就是從事戲劇工作的人員。面對這一現狀,豫東調要想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加大推廣力度,讓大眾對豫東調的熟知度有所提升,在具體的推廣過程中可以通過舉行豫東調的相關比賽,并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進行傳播,還可以打造一個豫東調宣傳大使,利用名人效應擴大其影響力。豫東調的推廣將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需要讓觀眾逐漸地認識、熟悉、喜愛豫東調,不能太急功近利,不然會造成文化的負向發展。
豫東調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不僅僅是河南省的特色文化,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民族傳統藝術文化。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的變遷,人們對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關注度卻逐漸降低,豫東調的發展也并不是那么順利。所以,保護、繼承與發展豫東調是非常迫切的。在各種文化的沖擊下,需要把豫東調發展得更好,發揚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優勢,使得我國的文化實力在不斷強大的同時,仍將保留鮮明的中國特色。
參考文獻:
[1]汪振軍.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與傳承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9(1).
作者簡介:
熊金波(1976-),男,漢族,湖北隨州人,學歷:本科,講師職稱,主要研究方向:聲樂教育及民族民間音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