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樹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實驗中學
班主任與班級文化建設
張建樹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實驗中學
班級文化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學生一旦置身于班集體的文化氛圍之中,他們的思想觀念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種與班級文化相融合的價值觀,其社會化的水平也會不斷得到提高。
班級管理;班主任;班級文化
所謂班級文化,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共同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的總和。班級文化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力量,表現出一個班級獨特的精神風貌,它是班級的靈魂所在,具有凝聚、約束、鼓舞、同化的作用。因此,構建良好的班級文化是提高班級管理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班級文化來促進學生健康、持續地發展呢?
1.明確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共同的目標可以增強班集體的凝聚力,使每一位成員都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進而形成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如學校廣播操比賽,班集體的目標可以定為爭取第一,落實到個人的目標是每一位班級成員近期規范好廣播操的動作,不因為個人原因而使班集體失分。這樣一來每位成員都會積極練習,不僅是為自己的健康而鍛煉,更是為集體榮譽而鍛煉。強烈的集體意識會產生強大的動力,促使學生和集體步調一致,使學生的動力與集體的意志融為一體。
2.重視培養班級學生干部。
班級學生干部是學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引航人,是聯系教師和學生的紐帶,是班集體凝聚力的核心,也是和諧班風的建設者和維護者。因此在班干部的培養和選用上應充分醞釀,多設置角色,強化學生“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服務意識,在此基礎上選出有能力、肯奉獻的班干部隊伍,這是營造和諧班風、打造和諧班級的基礎,同時也是構建班級文化的重要保證。
3.培養正確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首先,要加強班級的民主作風。在班級工作中不論是建立組織、評比先進,還是日常班務工作都應采取民主形式。這樣選出的班干部才有凝聚力,評出的先進才有感召力,處理的事情才有說服力,全體班級成員才有主人翁的責任感。其次,及時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的思想行為,促使學生的好思想、好品德得以保持和發揚,不良的言行得以改正。如:班級里有學生做了好人好事,班主任教師一定要及時地表揚并大力宣傳。若班級里有學生做了違反校紀班規的事,無論是誰都要進行批評并督促其改正,使班級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利于形成班級公平競爭的良好班風。
4.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首先要締造美好的師生情。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才會坦誠地向教師敞開心扉,訴說心中的困惑,提出良好的建議,這種相互間的交往就會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優秀的品格,其心理也能得到健康的發展。在學生生日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小壽星”寫一句話或一首詩,請會畫畫的同學給“小壽星”畫一幅肖像或者為“小壽星”拍一張生日當天的學習生活照……學生會因此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其次幫助學生建立友誼。班主任要在工作中教會學生怎樣獲得友誼以及人際交往的技巧,還可以讓學生成立互相幫助的小組,即“結對子”,讓學生在互相幫助中建立友誼。如:當有同學碰到困難時,班主任應發動全班同學幫助他,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同學之間的友誼和關愛。
制定班級量化管理制度。班級制度的形成就不應該是班主任的“閉門造車”,而應由班委組織,學生共同商議制定,讓全班學生共同制定。
建立班級自主管理模式。教師的過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只會限制學生自主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更使學生失去了履行自己責任的權利和機會,影響了班級文化教育功能的發揮。要讓學生根據學校的規章要求、文化約束做出自己的選擇,更多地意識到自我的力量,使自己作為生活的設計者而日益富有自主性和創造性。但是學生的自主管理絕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學生們在共同享受自己的感情、潛能。
班級物質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教室環境建設。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在布置教室時,要注意室內各種設施顏色的搭配,同時要發動每一位學生參與教室的布置,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可以把教室墻壁劃塊分割,分別承包給不同的學習小組去完成,積極參與班級布置并定期更換。如可以在墻壁兩側貼上一些字畫、人物像等;把教室的四角安排成自然角、科技角、書法角;黑板報由同學自行參與設計、排版,并定期更換;在黑板報的兩側貼上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教室前面的黑板上方張貼班級的座右銘“有志者,事竟成”或其他警句、格言。黑板兩側可以布置“心語心愿”,讓學生將自己喜歡的格言和感悟貼在上面。這樣能在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強化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這些文化活動主要有:設計系列主題班隊會,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組織文體活動,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
為使每個同學都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班主任除了精心策劃和組織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班會、社會實踐活動外,還要利用學校安排的集體活動,如運動會、文藝演出、七一演講比賽、廣播體操比賽等,班級必須認真組織開展公益活動,積極參加。因為這些活動最能體現班級的凝聚力、向心力、團結精神,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班級文化彌漫在班級的各個角落,學生一旦置身于班集體的文化氛圍之中,他們的思想觀念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日積月累就會形成一種與班級文化相融合的價值觀,其社會化的水平也會不斷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