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潤興
(佛山市南海區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廣東 佛山 528200)
中職生處于思想道德初步形成、性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關鍵階段,此時中職生對性產生好奇,渴望得到性知識但又羞于啟齒,且向往與異性密切交往。目前性教育并沒有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納入學校教學體系,有些學校甚至采用回避方式,使性教育整體效果不盡如人意;同時由于很多家長思想保守,很少向孩子提及性的問題。這樣便導致黃色書刊、網絡、影碟等成為部分學生獲取性知識的途徑。因部分學生缺少自我保護意識,過早出現性行為,導致懷孕、墮胎等現象增多,使身心受到嚴重傷害。
早在1909年,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魯迅先生就開始向青年學生講述生殖系統的生理學知識。新中國成立后,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多次強調要重視青少年的性教育問題,并指出普及性衛生知識不單純是一種科學教育,還是破除封建迷信和移風易俗的大事。如果對于青少年的性教育采取回避方式,往往事與愿違。無論是家庭、社會還是青少年本人,都迫切希望普及正確科學的性知識。
在中職醫學專業一年級開展的正常人體學基礎教學,為中職生的性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理論基礎,特別是“生殖系統”章節最適宜用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性教育滲透?!吧诚到y”講述了男女性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功能、陰莖的形態與特點、精子的產生與排出、月經的形成及子宮內膜的周期性變化等。這些內容讓學生充分了解人體生殖器官的形態和功能,消除了學生對性既渴望了解又羞于開口的心理,能以正確的心態對待性這一問題。
3.1.1 對待教學內容要科學嚴肅,把握尺度 生殖系統教學在整個正常人體學基礎教學中所占課時比例較少,但在教學反饋中卻發現學生對該部分內容頗感興趣,課堂氣氛相對活躍。但部分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或認為此系統內容對日后的專業課程作用不大,或覺得不好意思講解,不能進行性教育滲透,導致教學效果欠佳。作為醫學專業教師,既不能回避,又不能無度,應把握好原則及講授尺度,用科學的態度嚴肅對待,向學生傳授全面且正確的醫學知識和性知識。
3.1.2 對待學生要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 中職生是社會群體中的特殊部分。他們處于未成年與成年的過渡階段,即將走向社會,身體機能逐步發育成熟,但對自身認識不足。此時對中職生的教育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教師應理解此時期學生的特殊性,了解其對性好奇的心理,不能一味地批評,應用切實有效的方法讓學生增長知識并形成良好的道德觀。
3.2.1 對比介紹男女生殖系統,正確認識人體 無論是進行性教育還是生殖系統教學,都應向學生介紹男女生殖系統。教師引導學生對比學習男女生殖系統,可利用圖片、模型,讓學生先自行觀察和學習,明確生殖系統的組成及各器官的名稱和主要功能,然后男、女生分別負責匯報其學習情況,最后教師進行分析和講解。這種方法不僅培養學生探索解決問題能力,而且能加強學生對自身生殖系統的認識。同時教師應做好心理準備,特別是面對一些調皮學生用方言說出生殖器官的名稱時,應保持嚴肅的態度,在糾正學生此行為的同時必須科學、正確地向學生滲透醫學知識和性知識。
3.2.2 聯系實際,解釋生理現象“生殖系統”一章中除了講述生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外,還涉及精子的形成、月經的形成、受精的部位、第二性征等內容。對于已出現第二性征的中職生,教師可以結合具體實例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這些生理變化的承受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聯系班級女生的月經情況講解月經的形成、周期、經量以及經期衛生保健等;可以聯系男生遺精現象,講述精子的形成、精液量和排出等;可以聯系節育措施講解男、女性結扎部位等。理論和實際的聯系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加大,教育的實效性得到提高。
3.2.3 突破教材局限,拓展內容 教師不應拘泥于書本有限的知識,還應向學生拓展更多的性保健知識,如常見的性病及傳播途徑、避孕套的使用及作用、包皮過長及處理、女性處女膜的部位、處女膜與處女的關系、女性容易懷孕的時期、懷孕的指標、意外懷孕的處理等。另外,還應進行性道德教育,如性責任教育、男女貞潔觀教育、異性交往方法及分寸等。一旦有學生遇到以上情況,就會知道如何做出正確處理,這不僅普及了性保健知識,也維護了中職生的身心健康。
3.3.1 傾聽解疑,保護隱私 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總會遇到一些跟性相關的問題,如性幻想、手淫、早戀等,還有由于性所引起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為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問題,教師要主動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態度誠懇、自然大方地和學生討論,客觀公正地對學生的疑惑進行專業解答;可以當學生的知心朋友,通過書信、互聯網方式,讓學生打開心扉、吐露心聲。此外,教師還要堅守保密原則,在確保學生健康安全成長的前提下保護學生個人隱私。
3.3.2 及時反饋,預防傷害 當學生向教師坦露心聲或說出困惑時,教師應適時給出反饋,主動關心,特別是發現學生面臨受傷害或已受傷害時,及時和學生家長、班主任等人聯系,爭取把傷害降到最低。近幾年由于學生性意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導致學生懷孕、擅自墮胎事件屢有發生,教師需格外注意學生向自己反映的月經情況,多留意學生身型和習慣的改變,避免傷害繼續發生。
中職生處于青春期這一非常時期,身心各方面都面臨著巨大改變,幫助中職生順利度過這一時期,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吳階平教授曾說:在青春期教育中,如果不把性教育放在應有的地位,其他方面的教育也難收到應有的效果。醫學專業教師更應借教學之機不斷向學生滲透性教育,對其性問題給予及時指導和幫助,引導學生在探索醫學奧秘的同時,正確科學地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愛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