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濤
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分析
徐 濤
新媒體的發展使得職業播音主持人群不斷擴大,整個行業也處于魚龍混雜的情況,但由于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內容擁有較大的影響力,因此正確而規范的播音主持語言成為對新媒體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本文從播音主持的藝術性概念、特點及優缺點進行分析,得出改進新媒體播音主持人語言藝術性的方法與要求。
新媒體;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
播音員主持人一直作為比較特定的專業群體,活躍在廣播與電視等傳統媒體中,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的誕生使得更多非專業人群成了播音主持人,這些播音員主持人改變了傳統媒體的交流形式,也獲得不少的社會受眾,但其整體素質的發展及主持語言的規范性和藝術性也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如何正確對待新媒體中播音主持語言的發展就是本文的研究重心。
播音主持語言藝術性目前沒有嚴格的學術定義,但就播音主持的特點而言,要做到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性,就是要在保持事件的新聞真實性的基礎上,播音員可以根據新聞學的基本規律,加工新聞稿件的語言表達,使之具有藝術性且能夠更加容易被公眾接受與理解。
1.音聲性。由于播音主持是用電視、廣播等有聲語言作為媒介進行傳播的,音聲性也是作為播音員進行播音主持的特征之一。作為播音主持人,能通過聲音表現語言藝術性也是其能力的表現,而且播音主持是通過有聲媒體傳播,相較于傳統的文字媒介擁有較大的優勢。在向受眾傳遞信息時調動了受眾的聽覺和視覺,可以幫助受眾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播音內容,也可以讓受眾對新聞內容更加印象深刻。但這同時也受到了一些約束,例如由于受眾通過聲音媒介了解信息時,沒有過多的時間去思考或理解,播音完畢,信息即完畢,而傳統文字媒體則可以給讀者充分的時間去思考。
2.真實性。由于播音主持時是對新聞事件的播報,這就需要充分反映事件的真實性,不可以隨意杜撰、修改播音內容。播音主持是在對社會上發生的一些真人真事進行客觀的描述與通報,即使是增加播音主持時的藝術性,也要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不能改變事件原來的意思,更不能添油加醋或刪減信息進行藝術創作。
3.交流手段的單一性與間接性。播音員主持人在向受眾傳達信息時,往往是通過電視或廣播,并不能和聽眾近距離、面對面地交談,這就使得其交流手段僅限于有聲語言,受眾也只能從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中掌握信息,即使是通過電視畫面可以看到播音員主持人的表情或眼神,但這仍然不能充分體現播音員主持人的思想與感情,因此播音主持的交流手段具有單一性。此外,播音員主持人通常是在密閉的播音室中通過電波或聲波向受眾傳達信息,因此并不能直接和受眾有良好的交流與互動,即使是現場直播但也不能改變信息交流的滯后性,所以這種交流方式是一種間接的交流手段。
4.藝術性與創造性。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可以充分展示有聲語言的語言藝術,當播音員主持人用字正腔圓的標準普通話配合變化多樣的語言對新聞事件進行描述與表達時,就可以充分體現播音主持語言的優美。同時,播音員主持人的語言創造性還在于通過播音語言不僅可以表現事件的真實信息,還可以表達出稿件作者的一些言外之意,這些是其他媒體難以表現的。正確而具有藝術性的播音語言能夠引導受眾思考與理解,更有助于稿件作者思想的表達與傳遞。
1.播音員主持人群體的擴大化。傳統意義上的播音員主持人應當是經過專業培訓,擁有專業技能的小眾人群,例如對于市級廣播電視臺,其上崗人員的要求應該是擁有普通話一級乙等的資格證,省級及以上則要通過普通話一級甲等的測試,這就使得播音員主持人的人群受到了限制。但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對播音員主持人的要求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科班出身,他們可以是具有一定知識面或語言表達能力的非播音主持專業的人員。新媒體下流行的網絡節目主持人多為演員、音樂人或文字傳媒人等,他們的活躍使得播音主持不再被局限,而是讓更多的普通人可以接觸播音主持,向大眾傳播自己的想法與思考。
2.播音主持語言傳播具有較強的趣味性。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播音主持的內容更加豐富多彩,也可以讓受眾能充分體會語言傳播的趣味性。通過新媒體,讓大眾可以感受到不同于傳統新聞播音的多樣化、娛樂化的播音主持。新媒體的傳播內容與形式都有了較大的創新,不局限于單一的演播室播音主持的方式,用更加貼近大眾生活的內容與形式獲得受眾的關注,也使得語言傳播更加生動形象。
1.“港臺腔”的錯誤傾向。“港臺腔”是指港臺人在使用普通話時,由于前后鼻韻不分、語句顛倒等原因,顯得較為嗲聲嗲氣的語言特點。這種語言方式在近年各種節目中被很多播音員主持人模仿與學習,很多由“港臺腔”衍生出來的詞匯也被不斷使用。盡管新媒體的發展讓很多人可以成為播音員主持人,但盲目追求新穎的語言方式、擅自進行語言創新,模仿港臺腔或其他表達方式使得國家對普通話的推廣與要求受到限制和誤導,因此應當要求新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也要遵守國家的相關要求,正確使用普通話,用字正腔圓的語言進行播音主持,避免帶給受眾不良影響。
2.新媒體主持人普遍缺乏話語權。由于廣播新媒體內容較多、較雜,受眾也比較單一,因此在大眾影響力方面新媒體播音員主持人的影響力遠不及廣播電視主持人,也就比較缺乏話語權。盡管新媒體主持人中不乏優秀的、有思想的主持人,但整體仍較為混雜,很多新媒體主持人相對于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而言,沒有受到專業訓練,也就缺乏播音主持人的綜合素質,這方面的不足使得新媒體主持人難以被大眾接受,也不太可能獲得較大的話語權。
播音主持具有規范性、莊重性和鼓動性的語言特點,要想提高播音員主持人個人的綜合素質,就要充分理解這三個特點。在新媒體語境下,要想提高語言藝術性,要先保證播音員主持人具有規范的語言和清晰流暢的語言表達,在播音時不能一味地推崇語言創新,更不能為了藝術而藝術,任何語言創新應當是建立在使用規范化的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盡管作為新媒體,就是要擺脫傳統媒體形式的單一化和統一化,但作為播音員主持人,還是應當讓受眾可以準確、清晰地了解播報的信息與內容,避免不規范的播音帶給受眾錯誤的引導。
新媒體主持人專業素養的提升有利于擴大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提高話語權。新媒體主持人提升綜合素質,要做到外在和內在同時提高。外在即個人形象管理,不僅是妝容、服飾得體,更要儀表得體。優雅的行為舉動和具有親和力的動作行為可以提升公眾對于新媒體播音員主持人的好感,獲得更高的關注與評價。而內在修養的提高則需要新媒體播音員主持人不斷自我補充學習,用豐富的專業知識裝備自己,富有涵養的語言表達可以充分體現一個人的自我修養。只有由內而外的提高自己,用更高的要求評價自己,新媒體播音員主持人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
播音主持時主持人的語言中應當充分結合個人的真實情感,如果只是像讀教科書一樣,照本宣科,就很難讓受眾感情移入,也難以獲得較高的傳達信息的效果。新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不光要準確地表達播音內容,還要與自己的真實情感充分結合,用表情和語調強化播音效果。
作為新媒體的播音員主持人,不僅要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進行傳播,還需要加入自己的語氣語調,畢竟播音主持是依托在語音傳媒的基礎上,真實準確的語調能帶給觀眾最真實的體驗,如果用過分夸張或過于平淡的語氣,就難以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還可能讓受眾產生厭煩的情緒,影響傳播效果。
播音主持絕非簡單的語言播報,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學問與藝術,正確運用播音主持語言,可以準確而豐富地表達內容與信息,正確傳達節目的文化內涵。因此要想在豐富多彩的新媒體中脫穎而出,就要不斷加強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和專業修養,注重語言藝術性的積累與表達,掌握其深刻內涵并付之以行動。
[1]趙建紅.淺談電視播音主持人的語言藝術[J].才智,2011(35).
[2]劉曉平.創新在播音主持藝術空間的拓展[J].采寫編,2010(6).
[3]王玖雯.關于廣播播音主持藝術的思考[J].新聞世界,2010(9).
[作 者]徐濤,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