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工程學院 于天野
由于資源具有稀缺性,我們必須把有限的資源合理地分配到各個領域,來實現資源的最佳利用。有效的信貸資源配置是應該把有限的銀行信貸資源投放到有競爭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的行業,在投資報酬率高的企業追加信貸投放,從而促進企業、行業的發展。
本文選取了在滬深A股市場(不包括中小企業板和創業板)上的43家遼寧上市公司的2011~2013年的連續三年數據進行分析。在43家遼寧上市公司中,2011年僅有4家公司無信貸資源、2012年僅有5家無信貸資源、2013年僅有5家無信貸資源,也就是說近90%的上市公司會獲得信貸資源。而且信貸資源在企業資金的來源中所占比重最高達70%多,在企業負債融資中所占比重更是高達80%多,近三年基本呈穩定狀態??梢?,信貸資源是企業資金的重要來源。
2013年末存在短期借款的上市公司有36家,總金額達1 079億元,其中:金額>100億元的有3家;金額在10~100億元的有11家;金額在1~10億元的有17家;金額<1億元的有5家。前10名企業獲得了全部短期信貸資源的85.8%,也就是相對少數的企業獲得了大部分的短期信貸資源。近三年短期信貸資源規模逐年擴大,且高度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
2013年末存在長期借款的上市公司有29家,總金額達1 080億元,其中:金額>100億元的有1家;金額在10~100億元的有9家;金額在1~10億元的有14家;金額<1億元的有5家。前10名企業獲得了全部長期信貸資源的95.2%,也就是少數的企業獲得了絕大部分的長期信貸資源。近三年長期信貸資源規模逐年擴大,且高度集中在少數企業手中。

表1 2011~2013年遼寧上市公司短期借款家數分布情況

表2 2011~2013年遼寧上市公司長期借款家數分布情況
在43家上市公司中,存在國有股的有33家,占76.4%。在這33家企業的短期信貸資源占全部企業短期信貸資源的80%以上;長期信貸資源占全部長期信貸資源的90%以上。也就是說76.4%的企業占有了大部分的信貸資源,集中程度較高。

表3 76.4%的遼寧國有股上市公司借款金額及占比情況
遼寧的43家上市公司涉及八類行業,從絕對指標看,主要集中在水電氣生產及供應、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業;從相對指標看,主要集中在水電氣生產及供應、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近三年各行業信貸資源總體有擴大趨勢,但仍然主要集中在水電氣生產及供應和制造業,集中度很高。

表4 遼寧上市公司信貸資源行業配置情況
本文主要用固定資產投資擴張率來表示企業投資效率,該指標反映了固定資產投資的擴張程度。如果該指標較大,說明企業正在進行較大規模的資產擴張投資項目,表明企業長足的盈利能力能夠有所增強。如果過大,也需要注意企業是否盲目投資,導致投資失敗。通常來說,處于成長階段的企業有更強的投資欲望。計算公式:固定資產投資擴張率=(本年固定資產總額-上年固定資產總額)/上年固定資產總額
2011~2013年43家遼寧上市公司中有21家固定資產投資擴張率大于0,22家固定資產投資擴張率為負數。指標最大值達到了2.46,最小值達到了-0.84,各企業間投資效率差別較大,且半數企業存在投資效率低的現象。
本文用凈資產利潤率指標來反映企業在獲得信貸資源后的企業獲利能力。該指標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該指標越低,說明企業所有者權益的獲利能力越弱。一般來說,負債增加會導致凈資產利潤率的上升。指標計算公式:凈資產利潤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
2013年43家遼寧上市公司中有36家凈資產利潤率大于0,僅有7家虧損。2012年有35家,僅有4家虧損。2011年有36家,僅有7家虧損。指標最大值達到3.94,最小值達到-8.89。有23家企業凈資產利潤率有下降趨勢,有16家有上升趨勢,僅有4家企業保持穩定水平。
國有商業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掌握著大量的信貸資源。雖然我國的國有商業銀行已經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但是由于國有股具有控制權,在信貸資源配置中很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造成國有股企業比民營企業更容易獲得信貸資源。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深化商業銀行改革,適當引入民營資本、外資資本,實現產權結構多元化,加大股份制改造力度。同時,建立健全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形成有效的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之間的制衡機制,充分發揮和強化監事會的監督作用,以防國有控股給商業銀行帶來信貸資源配置效率損失。
發揮銀行在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積極支持符合遼寧產業政策的信貸需求。對遼寧經濟發展具有支柱作用的產業、企業,以及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應大力提供信貸支持,并引導社會資本進入綠色領域,一方面有助于解決遼寧環境治理的資金缺口問題,另一方面有利于推進遼寧產業結構調整。在信貸投放時,要準確評估風險并嚴格執行授信操作程序,防范因信貸資源配置對象和行業過于集中帶來的風險。針對已經授信的客戶,要持續動態跟蹤和了解政策、市場和企業經營的變化情況,及時準確地識別和衡量信用風險,研究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案。
銀行在為企業提供貸款時,不能只關注企業的投資額,更要關注投資的質量。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遼寧的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從結構不合理轉向結構優化。遼寧的企業應注重質量發展,從要素投入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防止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企業通過加強銀行授信管理,既可以滿足企業對短期資金的使用需求,又可以有效緩解擠占生產經營資金的矛盾。授信銀行也要多渠道了解企業情況,對借款單位申請授信的原因、用途、用款計劃進行了解,分析借款人是否具備產品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效益、不擠占挪用信貸資金等基本條件,對借款企業整體實力作出全面、準確的判斷,防范多頭授信、過度授信等現象的產生。
[1] 于天野.會計信息、政治關聯與信貸資源配置[J].中國商貿,2014(7).
[2] 陳涵慧.商業銀行信貸資源配置優化對策[J].現代商業,2014(23).
[3] 王永恒.信貸資源配置和優化問題研究——對金昌市信貸資源配置情況的分析與思考[J].西部金融,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