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連鎖經營管理研究所 黃晶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0-2015年)》的頒布,標志著國家新一輪職業教育改革的正式啟動。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由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和職業教育自身發展規律雙重決定的,是當前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教育戰略目標的需要。進行職業教育分級制改革,則是實現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目標的重要突破點。這幾年,國內職業教育界紛紛走出去,學習德國“雙元制”、澳大利亞TAFE和英國的國家職業資格(GNVQ)等職業教育理念。2011年9月,北京市正式開始了職業教育分級制改革的試點工作,首批選取機電一體化、生物技術及應用、汽車制造、軟件技術、市場營銷、畜牧獸醫、通信技術、物流管理、珠寶玉石加工鑒定與營銷、數字展示、安保管理和旅游管理12個專業進行試點。但是目前來說,該試點項目仍處于試運行期,不一定適用于其他地區,而且關于物流人才分級培養相關問題仍在探討中。
2011年,北京市“現代物流專業”職業教育分級制改革試驗項目在北京財貿職業學院開始試點,該試點項目的推進對物流人才的分級培養與評價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義。但從我國整個物流管理專業職業教育體系來說,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如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定位區分度不足,導致中高職銜接、高職與應用型本科銜接不暢。具體來講,包括各層次物流管理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晰,課程設置銜接不上,專業課內容重復或缺失等情況。這一系列的問題必須通過職業教育分級制來解決,而職業教育分級制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在于結合物流人才職業發展的路徑來明確不同級別物流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從而確定各級物流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我國全面推行職業院校學生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使職業院校畢業生在領到學歷證書的同時,取得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有效提高了職業院校畢業生的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實現職業教育與勞動就業相對接。但是,“雙證書”制度從另一側面反映了我國職教體系不夠健全。在現行的職教體系下,學生一方面要通過中職或高職教育獲得學歷證書,另一方面,還需要通過專門的社會培訓機構培訓獲得某種職業資格證書,而這種職業資格證書與在職業教育階段所學的專業可以完全不相關。如何探討一種完善的職教體系,學員獲得本專業的畢業證書后等同于同級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既可以將現行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與職業教育體系并軌,又可以減少學生在外培訓的各類成本。
20世紀80年代,中等職業教育恢復并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為我國現代職教體系的初步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90年代,職教體系初步建立并得到發展,國家明確提出了建立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包括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職業教育建設。目前,我國職業教育形成了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體系,而這幾種形式的職業教育均采用全日制的教學模式,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招生,并未向成人繼續教育開放。與此同時,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高考生源的減少,出現了中職、高職生源不足的問題,而應用型本科作為近年來剛剛提出的一種新型本科形式,其培養目標尚處于探討中。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開放性非常有限,無法為成人提供終身學習的機會。而對比國外先進的職業體系,有必要拓展招生對象,將全日制的教學與業余學習相結合,一方面為成人繼續教育提供機會,另一方面可解決部分學校生源不足的問題。
職業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及成人教育,職業教育面向的學員即應包含符合入學條件的應屆畢業生,也應為符合入學條件的具有工作經驗的往屆畢業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還應打通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間的通道,實現各類職業人員的上升直通車。
然而,我國目前的現狀是多數企業只認可第一學歷,很多中職、高職的畢業生在工作若干年后希望進一步發展時,從職業教育中受益空間很小,無非也就是混個本科文憑,對個人職業發展來說,繼續學習的意義不大。高職教育被多數人理解為職業類正規教育的“終結”,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系統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缺陷。隨著應用型本科的發展,這種局面略有改觀,但中職與高職、高職與應用型本科的對接問題成為了制約職業院校發展、造成人才培養困境的主要因素。
2012年6月,麥克思調查2012年就業“紅黃綠牌”專業出爐,其中高職高專物流管理專業出現在黃牌專業中,被列為除紅牌專業外,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同時,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畢業生存在離職率較高、專業對口率較低,高職高專畢業生三年后就業滿意度僅為31%。究其原因分析,與目前職業教育體制密切相關,一方面,很多企業用工短缺或者招聘不到合適技能人才,高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另一方面,高職學生畢業后就業率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而且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半年內離職率高,其中對就業不滿意的主要原因就是感覺沒有很好的職業發展,反映出目前物流人才后續職業發展能力不足等現實問題。職業教育分級制的提出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明確的思路。
職業教育分級制的提出重點在于依據職業需求來開展職業教學,但我們在探討職業教育分級制的同時,一方面強調企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問題,另一方面強調教育整合問題,而忽略了物流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問題。如何將物流管理人才的職業發展路徑與職業教育分級制問題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站在一個全新的角度探討職業教育分級的問題。前期課題組通過對武漢地區物流人才需求情況進行調研,掌握武漢地區物流人才需求,并對物流人才職業發展路徑進行規劃,在此基礎上,我們將進一步探討職業教育分級的問題。在職業路徑規劃的基礎上進行職業教育分級制探討,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用工短缺或者招聘不到合適技能人才的問題,也為職業院校在面對生源危機時提供了機會,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學生職業發展的需求,為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勝任本職要求并得到較好的職業發展提供值得借鑒的人才培養模式。
現代化建設對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層次性、專業性和發展性,構成了職業教育分級的客觀基礎。從分級標準可以反映出社會分工的復雜性和用人結構的層次性對職業人才應當具備的職業素養、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識的具體要求。
職業教育一般從1級到5+級,分六個級別。職業教育等級劃分依據如表1所示。

表1 職業教育等級劃分依據
職業教育體系不同于傳統的學歷教育,具有開放性、多樣性等特點。職業教育體系的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學制學歷開放、人才培養目標開放、學習對象開放;職業教育多樣性主要表現為既有學校教育又有社會培訓,既有正規教育又有非正規教育。基于以上特點,有必要將考慮職業教育分級與國內現行職業資格認證體系以及學歷教育體系的對接。
物流管理職業教育分級依據職業教育1級~5+級分級框架,為了便于與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部物流師職業資格認證對接以及與學歷教育對接,將現代物流專業職業資質1~5+級與物流師職業資格級別及學歷教育級別對照如表2所示。
表2將職業教育等級與學歷教育對應,對于中職以下學歷者需要通過社會培訓達到物流管理職業教育等級1級水平;物流管理中職學歷的畢業生等同于達到職業教育2級即獲得物流員資格;物流管理高職學歷的畢業生等同于達到職業教育3級即獲得助理物流師資格;物流管理本科學歷的畢業生等同于達到職業教育4級即獲得物流師資格;物流管理碩士學歷的畢業生等同于達到職業教育5級獲得高級物流師資格。通過統一規劃物流管理職業教育各等級的職業面向、能力標準、教學內容、評價考核等多方面的內容,將物流管理職業教育等級與職業路徑的發展同步。同時,職業教育等級2~5級教學內容融入物流師職業資格標準,使學員在獲得職業教育等級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

表2 職業教育等級與學歷教育、職業資格標準對照

表3 職業教育面向的職業崗位及任職要求
職業教育分級后,物流管理各級職業教育可招收具有上一級職業級別的應屆畢業生或面向社會招收符合入學條件、有一定年限工作經驗的學員,可以采取脫產或業余學習的方式,完成相應的學時和課程考核即可獲得相應等級的職業級別證書。
通過課題組前期對物流管理人才職業發展路徑的研究,結合物流職業教育分級的要求,將各職業教育等級面向的職業崗位及任職要求歸納如表3所示。
[1] 趙俊梅.對職業教育分級制度改革的思考與建議[J].職教論壇,2012(12).
[2] 趙明安.北京市職業教育分級制改革對我省職業教育改革的啟示[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
[3] 王喜雪.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