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經濟管理學院 譚彐瓊
傳統意義上的企業信息管理是建立在一系列信息平臺之上,這些信息平臺是與業務管理和決策支持等相對應的。它們從最低層次的交易信息貫穿到最高層次的執行信息(Turban et al.1999)。目前在較低層次,也就是交易層面上,有兩個增加的信息平臺補充了這些傳統的平臺。這個層面增加的平臺信息是指與跟蹤和追溯、質量保證和改進等有關的企業信息。
這些新的信息平臺,其關注的對象與傳統的企業信息平臺不同。它們注意的重心不是單個企業而是生產和貿易的縱向供應鏈。從工作原理上,它們與貨物的流動相聯系,這種聯系將生產的不同階段、彼此之間的貿易以及消費者鏈接起來。這些平臺的設立是立法和市場的需要,主要是為了以下目的。
(1)跟隨和追蹤能力;
(2)對消費者需要增長的考慮以及有關產品質量和生產流程的預期。
跟蹤和追溯能力以及質量期望的實現都依賴于貫穿供應鏈的所有活動,并最終取決于供應鏈各個階段與所建立的供應鏈或部門信息架構之間的溝通。
跟蹤與追溯的信息涉及到企業和供應鏈的規模。這些信息與商品的流動密切相連。在農產食品企業內部,傳統的ERP(企業資源計劃)解決方案不支持對單件物品或者批量產品的監控。這方面與ERP解決方案的整合是軟件開發的問題,它不要求任何供應鏈或者部門范圍的協定。
主要的挑戰來自于縱向供應鏈上貿易伙伴對單個或批量產品進行的監控。在一個明確界定且潛在貿易伙伴數量有限的環境中,比如在一個封閉供應鏈環境中,合理的信息架構可以建構在貿易伙伴組群的協定之上。
質量信息平臺將增加了跟蹤和追溯能力方面的內容。支持面向最終消費者的產品質量保證的信息架構建立在企業內部規程、直接消費者要求以及最終消費者要求的基礎之上。
利益的多樣化會產生幾乎無限可能的要求集合,然而部門是建立質量體系數量有限的基礎上,而且這些質量體系只是綜合某些質量要求。這些質量體系的部分內容在部門內被廣泛的接受,并依據相關質量特征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協定。此外這些系統中的某些事基于共應鏈觀點,并覆蓋了供應鏈的不同階段。
質量管理各方面

圖1 質量關注的層次
構建良好的組織架構的信息平臺,可以利用質量體系中與質量相關的4個不同質量關注層次。質量體系中的質量主要關注,生產的質量、流程組織的質量、流程管理的質量或企業管理的質量(圖1),這種方法也支持不同質量管理體系的整合。
部門信息架構的主要選擇,側重在兩個不同的方面。
首先,信息可通過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相連的共同數據網絡,在企業間進行交流(見圖2)。同樣也可選擇,信息在企業之間進行如圖所示的直接交流。這些方法反映了古典網絡的方法,如總線網絡或環狀網絡布局(Turban et al.1999)。
農產交易產業飼養

圖2 部門溝通和數據庫
其次,關系到交流的啟動問題。信息也許有需求才交流,或者選擇,信息也可以根據具體交流規則在任何時間進行交流,而不必考慮實際需要。
因此,信息構架可以建立在以下4個選擇方案的任何一個之上。

表1 信息架構的替代方案
不同信息平臺可以使用不同方案。事實上,尚未公開的研究進展主要側重:
(1)A-α方案用于追蹤、追溯的目的;
(2)A-α方案用于質量保證的交流;
盡管可以有另外的信息交流選擇,以避免數據交流,但保證交流在某些信息上是真實的。如果企業能確保其供應商履行了質量體系的要求,那么與此相關的信息就沒有必要進行交流;保證條款(如證書)就足夠了。當實現質量保證的信息架構還沒有充分建立起來,后一種方法就要與許多質量體系共同實施。相應的案例是QS系統(Nienhoff 2004)
判斷新建信息架構的成本與收益時,要切記,這種信息構架的存在,要能夠非常有效地促進大量的信息服務,以支持業務發展。
典型和基本的范例包括:
(1)側重于咨詢服務的供應鏈組織;
(2)針對消費者質量保證的交流;
(3)供應鏈存貨管理系統的建立。

圖3 證書履行質量要求的交流
新的信息平臺為那些側重于供應鏈的、與質量的提高有關的咨詢(擴展)服務提供了信息基礎。例如,質量信息平臺可以將農場生產信息,以及適合農場配送的加工部門信息等結合起來。該聯合信息與其他來源的外部信息,會為農場提供更好的咨詢服務,以用于其生產過程變化。
與消費者就有關標簽之外的質量保證方面的信息交流,已讓食品企業獲利。例如,最基本例子,為消費者提供一個他們自己檢查產品來源,或者產品供應鏈的路徑的能力,已成為一種具有競爭力的商業優勢(Boeve 1999;Schiefer et al.1999)。
供應鏈庫存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向更復雜的供應鏈管理方案邁進的第一步,這些方案可以利用新的信息架構。供應鏈庫存管理建立在信息交換基礎上,這些信息涉及供應鏈在各種不同階段上的存貨情況。
本文中我們都涉及了供應鏈管理的某些方面,以改進供應鏈的效率。而這依賴于信息架構的有效性。此外,質量的收益、供應鏈管理方面以及食品供應鏈的跟蹤、追溯能力的法律要求,為泛部門信息架構的建立,一起提供了理由。這些聯合收益與泛部門信息架構的成本,從長期來看是匹配的。
在食品供應鏈中,尤其是有關食品安全保證和質量保證活動方面,新管理方法的要求在信息管理方面采取更積極的措施。問題的核心在于需要新的信息平臺。新的信息平臺的建立要利用企業信息,但更為關注最終消費者質量保證的供應鏈與改善風險管理和跟蹤、追溯能力的供應鏈之間的交流,以避免食品安全或質量問題。
由于這其中的某些部分已經成為法律要求,所以部門被強制實施,新的信息平臺雖然超越了基本的法律要求,并包括了食品質量、追溯跟蹤和供應鏈效率的改進,而且規模有限的企業群網絡,在利用新的信息平臺的收益上,比較容易協調。然而,由于單個企業在整體部門解決方案上,成本和收益的平衡也許比較低,甚至可能為負,那么將解決方案建立在規模有限的企業群網絡上,就令人質疑。
文獻中一些尚未發表的方案仍在進行中。它們可能作為一個泛部門集群網絡的基礎,一個次優但可行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將來部門信息管理方面的需要。
[1] Su,X1 M11 Inter temporal pricing with strategic customer behavior[J].Management Science,2007,53(5).
[2] Dy e,C1 Y.,Ouyang,L1 Y1,Hsieh T1 P.1 Deterministic inventor y mo del for deteriorating items with capacity constraint and timeproportional backlogging r ate[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78(3).
[3] Disney S M,Towill D R.The effect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VMI)dynamics on the Bullwhip Effect[J].Interac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