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周開顏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6醫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1.1 兒童青少年脊柱凸的治療
1.1.1 內固定手術治療:葉啟彬,王以朋等總結應用脊柱側彎矯正新裝置板棍系統(PRSS)[3]通過一次手術矯正生長中兒童的脊柱側彎,矯正裝置能隨兒童生長而自動延長,有助于防止側彎兒童術后軀干變短和防止“曲軸”并發癥。龐曉東,葉啟彬總結應用PRSS治療早發幼兒型進展性脊柱側彎不需植骨融合一次手術即可滿意矯正側彎和在脊柱生長期維持矯正且不影響固定節段的脊柱生長,是一種較理想的矯正生長期兒童脊柱側彎的矯形裝置。付微平,張海鷹,楚戈等進行椎弓根螺釘和椎板鉤選擇性融合治療胸椎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差異[4]總結報道,后路選擇性融合治療特發性脊柱側彎(胸段主彎、腰段代償彎),與椎板鉤相比,椎弓根螺釘有更好的矯正效果且內固定后冠狀面失代償發生率低。
1.1.2 矯形器配合矯形操:周萬勇,于峰等人總結矯形器配合矯形操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5]配戴矯形器治療2a,平均每天配戴20h以上,每天至少1h同時配合矯形體操鍛煉。所有患者脊柱側彎的程度均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療效明顯。矯形體操治療早期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觀察指標為每位患者治療前后Cobb角的角度變化情況,然后評定療效。結果總有效率為60%。其優點是簡便、無痛苦且依從性高,但該療法必須長期、持續地進行。
1.1.3 佩帶支具:盧有瓊,李明等人報道支具治療[6]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總有效率為91.41%,是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采用熱塑料支具治療或輔助治療,對各種脊柱畸形有不同程度的矯正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側凸的發展,甚至可以避免手術或減輕手術患者側凸的嚴重程度及手術難度,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有75%的青少年型特發性脊柱側凸患者取得滿意的療效。章恒亮,李旭明,楊明等人提出核心肌力訓練法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療效優于傳統胸腰骶支具療法。
1.1.4 正骨推拿配合牽引:全曉彬,陳紅娟,曹大成等人報道正骨推拿配合牽引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7],正骨推拿治療可隨時根據側彎的程度進行調整,恢復關節的解剖位置,是側彎得以矯正,無明顯的副作用。大重量持續牽引可降低椎旁攣縮軟組織的張力,有利于側彎的矯正,對脊柱側彎的治療有較好的療效。
1.1.5 單純后路經肋橫突孔單側脊柱栓系:孫東博士為了解決脊柱非融合術療效不確定和脊柱融合術后嚴重阻礙軀干和胸廓的發育,甚至危機患者心肺功能的兩難困境,進行的單純后路經肋橫突孔單側脊柱栓系治療生長期脊柱側彎,已經獲得可喜的研究成果。
1.2 成年人的脊柱側凸的治療
1.2.1 后路楔形截骨:郭海龍,鄭新峰,盛偉斌總結后路楔形截骨內固定治療僵硬性脊柱側彎[8],是一種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療方法,通過椎弓根螺釘的應用,達到良好的矯形效果。
1.2.2 擴大蛋殼技術:此技術通常用于復雜脊柱爆裂骨折,鄭國權,王巖等人總結擴大“蛋殼”技術治療重度特發性脊柱側凸畸形[9],經隨訪截骨部位融合良好,未發現斷釘、斷棒及假關節形成,是一種較好的矯形方法。
1.2.3 顱盆環牽引結合植骨融合內固定:重度脊柱側彎患者入院后行顱盆環牽引,牽引達到極限后行脊柱后路手術植骨融合內固定。治療后患者脊柱側彎得到了矯正,身高較術前增加,身體外觀,行走姿勢及心肺功能均得到明顯改善,無脊髓神經損傷等嚴重并發癥發生。
1.2.4 懸吊運動訓練:郭險峰,元帥霄,李旭報道評估軀干左右側側屈肌群力量,應用懸吊運動訓練技術可有效減輕成人特發性脊柱側彎慢性腰背疼痛[10],成為治療脊柱側彎腰背疼痛的新方法。
1.2.5 小針刀結合綜合康復治療:運動員脊柱側彎需求一種方便易行、快速、有效的治療方法,臨床采用小針刀與艾灸綜合康復手段治療,可松解僵硬的軟組織和緩解疼痛,取得良好治療效果。
2.1 非手術治療的護理:在保守治療中要有針對性的進行護理。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佩戴胸腰骶外固定支具,注意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包括皮膚壓瘡、肢體腫脹麻木、神經受損,肌力減退,呼吸、消化系統癥狀等。婁湘紅,李萍,劉勇總結穿戴前進行全面評估,穿戴后進行連續護理觀察,重視患者感受后需求。
2.2 手術治療患者的術前護理
2.2.1 床上二便訓練:術前3d常規進行,指導患者床上排便的技巧。
2.2.2 骨盆牽引:個別患者術前需行骨盆牽引2~3周,使椎旁攣縮的肌肉、韌帶及小關節松弛,以便手術時使畸形達到最大限度的糾正。
2.2.3 肺功能訓練:常規測試肺功能,并進行肺功能訓練,以改善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向裝有水的玻璃瓶內吹氣或吹氣球。
2.2.4 喚醒訓練:秦曉君提出為了了解患者在術中或術后是否發生脊髓損傷,椎弓根內固定系統是否因過度牽拉而壓迫脊髓神經,術前應進行患者的喚醒訓練,直到手術當日結束。
2.3 術后護理
2.3.1 體位護理:嚴格平臥位,以壓迫傷口減少出血;24h后視情況可酌情行軸線翻身。
2.3.2 生命體征及切口觀察:因手術創傷大,密切觀察心電監護的各參數值,時刻關注引流管道是否通暢,防止引流管脫出、打折及逆流,準確記錄引流量的顏色、量的變化,如引流量在400mL以上,顏色變淺應立即報告醫生并為患者取頭高腳低位。
2.3.3 呼吸道護理:因麻醉插管導致咽喉疼痛,影響自主咳嗽咳痰,嚴密觀察呼吸情況,陽珍金提出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可給予低流量吸氧,同時指導患者有效咳痰,囑患者深吸氣,在呼吸的2/3時咳嗽,反復進行,使痰液進入氣道而咳出,避免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2.3.4 胃腸道護理:由于手術牽拉或維持過度矯正的位置,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反應,待胃腸蠕動排氣后方可進食,腹脹者給予腹部按摩或熱敷,必要時行胃腸減壓或肛管排氣。
2.3.5 脊髓神經功能觀察:術后定時進行喚醒試驗,患者清醒后密切觀察下肢感覺及運動功能,指導患者進行足趾和踝關節的屈伸運動,如出現感覺減退或運動障礙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2.3.6 疼痛護理:因手術創傷大,可依據患者的疼痛評分數值,做好患者的對癥護理。
2.3.7 飲食護理:胃腸功能恢復后可逐漸從流質飲食-半流食過渡到普食,陰志華總結脊柱側彎患者圍手術期飲食結構包含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忌食生冷、甜食。
2.4 并發癥預防及護理
2.4.1 防止深靜脈血栓:術后早期活動,可應用動靜脈氣壓治療儀2/d,同時指導患者在床上主動行雙下肢屈伸運動,防止深靜脈血栓發生及肌肉廢用性萎縮,為下床活動創造條件。
2.4.2 防止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患者術后3d發生腹痛、惡心、噴射樣嘔吐,應警惕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立即禁食,認真檢查,及時給氧,并報告醫生緊急處理。
2.4.3 腰背肌肌力減退:韓淑杰總結脊柱側彎術后進行腹肌和背肌的鍛煉,做好術后患者支具佩戴的指導,半年內不得做上身前屈動作,避免提重物,盡量減少脊柱活動,不穿高跟鞋,保持正確的走路姿勢,以便逐漸恢復正常生活。
[1] 葉啟彬.脊柱側彎外科治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J].醫學進展,2000,4:6 ~9.
[2] 趙振國.特發性脊柱側凸的手術治療進展[J].中國醫刊,2005,40(10):51.
[3] 葉啟彬,王以朋,張嘉,等.不需植骨融合治療生長中兒童脊柱側彎的新裝置[J].第四屆全國康復護理研討會論文匯編,46.
[4] 付微平,張海鷹,楚戈,等.椎弓根螺釘和椎板鉤選擇性融合治療胸椎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差異[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1,15(22):4051~4055.
[5] 周萬勇,于峰,王世芳.矯形器配合矯形操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1,51(47):78~79.
[6] 盧有瓊,李明,張德文,等.支具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4):27 ~28.
[7] 全曉彬,陳紅娟,曹大成.正骨推拿配合牽引治療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32例觀察[J].浙江中醫雜志,2006,41(5):296~297.
[8] 郭海龍,鄭新峰,盛偉.后路楔形截骨治療僵硬性脊柱側彎[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0,24(7):885 ~886.
[9] 鄭國權,王巖,張永剛,等.擴大“蛋殼”技術治療100度以上重度特發性脊柱側凸畸形[J].脊柱外科雜志,2010,8(2):71~74.
[10] 郭險峰,元帥霄,李旭.懸吊運動訓練對成人特發性脊柱側彎慢性腰背疼痛的康復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0,16(8):71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