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揚
(太原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4)
“文似看山不喜平”是清代詩人袁枚《隨園詩話》中的詩句,意思是說讀文章好比看山,越是跌宕起伏、錯落不一的山峰就越有味道。《彼特利克夫人》可以說是故事情節構思方面的佳作和典范,作者通過對故事發展的戲劇性安排、人物心理的矛盾性刻畫、以及對貴族膜拜心理夸張的表現,讓讀者在有悖常理的怪誕中感受到合情合理,同時,也起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下面我們就將對《彼得利克夫人》創作的藝術特點做簡要分析。
《彼得利克夫人》的主人公名叫提摩太·彼得利克,他是一個平民出身的資產階級暴發戶。他的妻子在臨終前隱隱約約地向他透露出一個秘密,就是他的兒子可能是妻子跟其他人外遇的私生子。知道這件事后,提摩太十分憤怒,當即決定修改遺書,取消兒子的遺產繼承權,并且開始十分討厭和疏遠兒子,然而,經過提摩太的反復思索,他覺得妻子在臨終前仿佛在暗示他,這個私生子可能是她與一位伯爵的兒子,而這位伯爵有著最純正的皇室血統。發現了這個秘密后,提摩太的憤怒竟然開始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慶幸和喜悅的心理,并開始暗暗地在心理感激起妻子來,認為她是一位非常有品味的女性。從此之后,他又開始喜歡這個兒子,并不顧觸犯法律,自己私自篡改了遺囑。
故事的戲劇性開始升級,在提摩太把一切都安排好之后,他的妻子曾經的私人醫生在和提摩太交談的過程中提到他的妻子去世之前得了一種類似幻想癥的病,這意味著她和提摩太在臨終之前所坦白的出軌事件極有可能是她幻想出來的,而從未真實發生過。經過一系列的調查,證實了提摩太的妻子從未出軌的事實,然而,真相大白之后,提摩太并沒有感到愉快和欣慰,反而是深深的遺憾和失落,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吼大叫。這樣的情節本來是荒誕的、離奇的,但經過作者的巧妙安排之后,卻顯得那樣的真實又合情合理,這正是《彼得利克夫人》這部小說富有魅力的地方。
在哈代的筆下,《彼特利克夫人》的主人公提摩太是一個內心充滿了矛盾與痛苦的人。一方面,作為一個正常人,妻子出軌的背叛行為讓他感到深深的傷害,更令他痛苦的是自己的兒子竟是妻子與別人的私生子,這讓他極度憤怒,并一怒之下取消了兒子的遺產繼承權;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對于貴族有著扭曲的崇拜情節的人,當他知道妻子出軌的對象是具有純正血統的貴族,他覺得通過妻子的出軌,改變了自己的血統,這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這讓他感到竊喜,而竊喜終歸是見不得人的,對于兒子的身份卻是不能讓外人知道的丑聞。這兩種矛盾的交織讓提摩太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他既希望兒子是自己的,又希望他擁有貴族的血統;他既害怕妻子出軌的丑聞被外人知道,又渴望讓世人都知道他兒子有著大英帝國最純正的皇室貴族血統。這正是提摩太對自己的家族血統的熱愛和對皇室貴族血統的膜拜之間的矛盾,以及個人情感的心理滿足和希望得到社會認可的滿足之間的矛盾,這雙重矛盾讓提摩太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藝術要植根于生活才有生命力,要高于生活才有表現力。在《彼得利克夫人》中,哈代將藝術與生活巧妙結合,在出人意料、不可思議的同時,又讓人覺得在特定的情景和人物的背景下,故事的情節發展入情入理。例如,文中寫到主人公提摩太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妻子與別人的私生子,這在現實的生活中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在小說中,作者將提摩太安排成一個對于貴族的崇拜達到扭曲地步的人,當他知道妻子出軌的對象是一位身份顯赫的伯爵時,他不但不介意,反而歡心雀躍,甚至在心底暗暗地欽佩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出軌的行為,這其實是一種夸張的寫作手法,運用夸張的手法,作者將生活中細小的問題或人性的弱點放大,并通過這種荒誕的表現形式來揭示、諷刺各種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在《彼得利克夫人》中,作者就是通過對主人公提摩太在探尋兒子身世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起起落落的心理歷程,來諷刺那些對于皇室貴族扭曲式膜拜的現象。這種現象可以說是廣泛存在于當時的英國社會的,這就是文學創作的生活來源,而到達如此扭曲變態的地步則是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而這正是作者的藝術處理部分。
哈代是一個十分擅長故事情節安排的作家,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極強的故事性和戲劇性,看似充滿矛盾卻又安排的合情合理。一部作品是否吸引人,不僅要看它的思想深刻性、內容的豐富度,也要看作者故事情節的安排能否引人入勝。只有構思新穎、情節動人才能牢牢地抓住讀者的注意力,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彼得利克夫人》就是一部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內容富有矛盾性的短篇小說,主人公提摩太的種種表現處處體現著荒誕之處,讓人難以相信,但是為了演繹這種離奇性,哈代則巧妙地在小說中做出了種種鋪墊,比如,對主人公提摩太身份的交代、提摩太對貴族扭曲的崇拜心理的交代、以及提摩太弟弟的女兒與子爵定親引發他嫉妒心理的交代等等,把這些背景結合起來,讀者又會覺得一切發生的是那樣合情合理,讓讀者十分信服。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既得益于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又依賴于作為一個偉大的作家的獨有的精神世界。
歷來對于哈代寫作風格和語言特點的分析,普遍認為哈代的作品具有悲劇性色彩、諷刺性意味、詩意美感的特點,這一方面是受他生活的時代的影響,哈代生活的時代,英國社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很多人的生活命運悲慘,而哈代小說人物的創作原形有很多則是來自于這些人;另一方面,哈代的創作風格也受到了他所喜歡的文學作品的影響,他的一生中最喜歡的作品是莎士比亞悲劇和希臘悲劇。在小說《彼得利克夫人》中,作者一如他以往的創作風格,以夸張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對于貴族扭曲式崇拜的平民商人提摩太,竟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是妻子與貴族外遇的私生子,并在知道兒子是自己親生的時候大發雷霆,這無疑是一個大大的諷刺。而對于提摩太來說,心理的滿足與現實生活中的矛盾使他希望兒子既是自己的又是別人的,這樣的矛盾不可能解決,所以對于小說主人公來說,最終的結局無疑是悲劇式的,然而,故事從發生到結束,并沒有給讀者沉重壓抑的感覺,相反是滑稽、離奇、可笑的感受,在讀者心里,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諷刺小品,既讓人感到荒唐可笑又發人深省。
對于哈代這部經典的短篇小說《彼得利克夫人》藝術特征的分析,我們結合故事的發展情節、作者的創作風格、作者的生活時期進行探討,最終發現,在這部小說中,作者運用的藝術手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對主人公提摩太痛苦又矛盾的心理的刻畫,心理滿足與社會滿足不能獲得的矛盾,讓他陷入無法解脫的痛苦;對生活和藝術的巧妙結合,單純的描述生活會讓小說顯得平淡無奇,沒有吸引力,而脫離生活的藝術又給人不真實的感覺,《彼得利克夫人》將生活和藝術完美結合,這也是它成為不朽著作的原因之一;對故事構思的巧妙,《彼得利克夫人》可以看作故事情節安排巧妙的典范,一切都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對諷刺性寫作的分析和詼諧性語言的分析,通過對主人公扭曲式心理的刻畫,辛辣的諷刺與幽默的語言相得益彰,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藝術效果。
[1]陳全獻.哈代《彼特利克夫人》的藝術特征分析[J].長城,2014,(2).
[2]林慧真.試論托馬斯·哈代的寫作風格:以《還鄉》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3,(20).
[3]張巨.文似看山不喜平:解析托馬斯·哈代與他的《彼特利克夫人》[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
[4]常麗娜.高度的濃縮:心里展開的故事——哈代《彼特利克夫人》現代主義解讀[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