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陽
(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四川 成都 611731)
劉丹青提到一種特殊句式,如下面一些句子:
例一:放假放假,放那么多假,中國還崛起個屁!
例二:隊長隊長,就是一隊之長,成績就是要比別人好。
例三:Holiday,schmoliday — at least you got away from your kids.
例四:Tired,shmired,it’s due time we took the blinders off and demanded answers from these elected officials who work for us.[1]
以上句子在語義表達上整體呈現“貶義”,貶義浮現自重疊。本文考察這種句式結構在英漢語中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并分析差異存在原因。
首先,英漢重疊都屬于拷貝式重疊。拷貝式重疊是一種普遍存在于不同語言中的常見重疊方式,重疊在對原詞拷貝的基礎上構成,但漢語往往需要借助構詞、構形手段來產生新詞,由此產生新的語法意義及語法功能,而重疊就是重要的構詞構形手段。[2]相較而言,英語無需借助重疊來表達多樣的語法意義和功能,漢語缺乏形態變化,因此重疊是完全的復制拷貝重疊。而英語的構詞重疊存在音系改變的情況,如flip-flop,razzle-dazzle等,但為了加強特定成分的語義,也會采用復制拷貝重疊,如:
例五:He just push- push- push until I get the right answer.
例六:I'm alone. I mean,alone-alone. I haven't seen anyone since you.
上文引言例一至例四中的重疊,都經歷了去范疇的操作。重疊有詞類的限制,可重疊的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不同構形重疊,往往表示復雜而微妙的語法意義。在可重疊的實詞中,要受到語義、音節和句法功能等的限制,而在這個句式中,無論是名詞、動詞還是形容詞,經過去范疇化后,都可以用于不符合常規語法要求的語法位置。
不同之處明顯體現在重疊拷貝詞的形態上,漢語的重疊是完全的復制拷貝重疊,而英語的拷貝詞是通過替換詞頭輔音并添加前綴“sch-(或shm-)”構成。“shm-”重疊拷貝源自依地語(猶太人使用的國際語)中表貶義的詞綴用法。許多依地語中含貶義的單詞都以“shm- 或sh-”開頭,比如,shmo,shlemiel,shlmazel,shnook,schnorrer 等。而用于這種重疊句式的“shm-”前綴和漢語在該句式中的重疊方式相同,經過語法化后成為一種句法重疊。
首先,英漢語的句子都呈現出一種整體的負面意義,有相同的構式語法化的過程。該句式構式意義的出現是重疊構式的作用,而非構成重疊詞匯本身意義的變化。就為什么重疊帶來整個句子的負面意義,劉丹青解釋:“此時選用反復形式,凸顯了它被人單調重復的屬性,很容易理解為說話人對此有不耐煩的態度。”試舉兩例:
例七:放假↗,放那么多假,中國還崛起個屁!
例八:Money ↗,who needs it anyway?
構式語法化主要是看形式和意義相匹配的組合,是否變成抽象的范型結構,這種結構承擔著認可復雜語句的語法任務。句中的英漢語重疊在此句式中,形式稍有不同,語法化后不是構詞重疊,而是已經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以上句子中的重疊都可以看作是抽象結構的實例,因為使用率已經自動化。
重疊在該句式中首先經歷范疇化的過程,范疇化的目的在于識解重疊與構式是否具有共同或重合之處,即構式是否能容納該重疊。經過范疇化進入該句式后重疊,體現構式的凸顯和融合的原則,凸顯的是符合句式語義要求的部分,而忽視或抑制重疊與構式不一致的語法要求,并且在認知和概念化過程中,確立通過語言的實際使用,在語言表達式結構中凝固下來,形成固定的常規結構。
這種英語和漢語的重疊構式也是一種典型的話題結構,在語境中為聽話人尋找新舊話題的關聯。關于話題句的生成,構式語法觀支持“基礎生成說”,和形式理論的“移位生成觀”大相徑庭。Goldberg 提出構式的一致性原則,要求語義上顯性的參與者也具備足夠的語篇顯著性,即重疊能被固定下來是因為它同樣適用于具體句子的語篇中。[3]這個構式的整體結構依賴于成分結構的有界化,但又不單單依賴于單個成分的有界化,還要依賴上下文的關系,重疊在這個構型中是必須激活語境來理解。
盡管有以上相同之處,但是英漢語的句子也表現出一些差別。
首先,句式表達的語義有區別。從英語句子看,說話人用shm-重疊從語氣上傳達對該主題的強烈的輕蔑(pejorative)的態度,有明顯的嘲弄意味。比如:
例九:“Who said that Fred Fred,Shmed,what does he know?”
在漢語的句式中,相較而言,表達的語義更豐富一些。有表達嘲弄意味的,比如:
例十:房價房價,越調越漲。
由重疊引語話題帶出消極義,進一步讓句式體現出讓步-轉折的意義。比如例一和例二,重疊相當于一個獨立分句,分別可以變為下面的句子:
例十一:雖然很多人在一次次說放假、在享受放假,但是放假太多,中國還怎么崛起。
例十二:隊長隊長,就是一隊之長,成績就是要比別人好。
比如例十二中的“隊長”述題部分解釋為“一隊之長”,可以理解成詞語自身所蘊含的意義,這樣的詞語涉及實際交際中的情景語境。
我們認為,造成語義表達不同的根本原因,在于句首位置的漢語重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話題化。話題和話題結構在語言中普遍存在,英語的結構語法化后產生轉移,從以話題——述題為中心,變成以謂語核心詞(主要是動詞)為中心,從以信息安排為主的結構,變為以及物性關系為主的結構。相反,迄今漢語仍是一種強勢話題語言,話題手段多樣。文旭詳細比較了漢語和英語話題化手段,結果發現漢語話題化手段多達8 種,而英語只有5 種。[4]正因如此,該漢語句式表現出更多的意義。此外,英語該類句式始終只停留在話語功能層面,是一種特殊的存在,也能說明話題句在英語中的非典型性。
漢語的重疊位置一般比較固定,只能位于句首,而且重疊原詞和拷貝詞之間不能分離。[5]而英語句子中允許重疊分離的情況,比如:
例十三:John wants a laptop,John wants a shmaptop,who cares what the brat wants?
這種語序的區別,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漢英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言類型。英語是典型的曲折語,有豐富的形態變化。因此,就該句式的重疊而言,拷貝詞可以有其獨立的語義投射——獨立表達負面意義,這和漢語重疊有所不同,卻正好說明“句式義是感知圖式、思維方式以及表達需求跟某種族語的句法、語義、語用機制調適匹配的產物。”[6]只不過,“漢語的句法結構比起形態豐富的印歐語言來,更加明顯地倚重概念和象似性的原則。”
類型相似是語言共性論一個強有力的支持,正因如此,我們才能對無歷史關系的語言(無譜系關系,又缺乏長期、持久、可以察覺的歷史、文化接觸的語言)進行語法比較。單就重疊而言,這種語法手段廣泛分布于世界上諸多語系的大多數語言中,比如不僅出現在漢藏語系,也出現在與漢語無親屬關系的鄰近語言中。如果把本文討論的句式納入更大的框架——話題結構,那么,它顯然也具有類型學的意義。
[1]劉丹青.實詞的擬聲化重疊及其相關構式[J].中國語文,2009,(1):67.
[2]石毓智. 試論漢語的句法重疊[J]. 語言研究,1996,(2):90.
[3]Adele E.Goldberg.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 in Language [J]. Cognitive Linguistics,2009,(20):17.
[4]文旭.話題與話題構式的認知闡釋[J]. 重慶大學學報,2007,(1):34-37.
[5]李吶,石毓智. 漢語動詞拷貝結構的演化過程[J].國外語言學,1997,(3):59.
[6]邵敬敏. 漢語語法專題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