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東輝
(湖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近幾年,農民工權益的法律體系不斷完善,但依然存在農民工權益受損的問題,如社會保障問題、自身權益保障問題、職業選擇的問題等。即使在有法律保障的情況下,也因為農民工自身的法律意識淡薄,不能有效運用法律,使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法律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現階段的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工作主要面臨社會保障、自身權益保障、職業選擇等幾方面問題,對農民工權益保障產生威脅,具體如下。
社會保障方面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社會結構的影響,我國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在生育、養老以及工傷保險方面的待遇差異較大。這些差異性的存在,導致農民工權益的社會保障偏低[1]。另外,由于農民工得到的職業培訓極少,農民工自身法律意識薄弱,因而在社會保障方面自我保護的能力與意識相對較差。
農民工在生活、工作中需要繳納治安費、衛生費等諸多費用。農民工的法律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不高,使農民工在生活、工作中的自身權益極易受到侵犯,甚至是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2]。例如,超出工作時間長度標準,隨意延長農民工的工作時間。
農民工在職業選擇方面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受到學歷的限制,農民工只能從事一些城市居民都不愿意做的苦活、臟活、累活[3]。受此影響,農民工在職業選擇上面臨諸多困難,農民工自身職業發展的平等權益得不到保障,特別是在工作時間、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等方面。
通過分析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發現現階段影響農民工權益的諸多因素,不僅有農民工自身的問題,更存在法律方面的問題,因此,要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必須從法律方面入手,加強保障農民工權益的立法,完善司法救助體制,加強對農民工權益法律援助的力度等。
不斷完善《勞動法》,提升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力度,對農民工權益進行法律的保障[4]。首先,分析現階段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權益法律保障中過于籠統的問題,必須以農民工權益保護為基礎,對立法進行細節化,確保農民工權益保障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從實際情況出發完善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的立法,尤其是農民工休息日、就業權等方面。
司法救助也是對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的重要保障措施。一般情況下,如果農民工的權益受到損害,那么都會通過司法救助的方式來尋求法律的保護,而司法救助也為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奠定了基礎[5]。另外,在社會的發展進程中,應根據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完善司法救助體制。現階段司法救助體系還不夠完善,不能對農民工的權益實施全面的法律保障。農民工在勞動中會發生爭議,而且很多農民工都未曾簽訂勞動合同。因此,在完善司法救助體制的過程中,應將重點放在農民工所關心的事情上。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農民工權益的保障也越來越重視,與農民工切身權益有著直接聯系的法律法規也有很多。從實際情況來看,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保護也是通過這些法律法規來實現的,因此,要做好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工作,需要不斷完善與農民工利益切實相關的法律法規[6]。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到這些法律法規對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試想,如果《工傷保險條例》《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不夠嚴謹、存在漏洞,將會讓一些雇傭商有機可乘,趁機侵犯農民工的權益,不僅損害農民工的切身權益,還會讓農民工對法律保障失去信心,甚至走上斜路。2013 年12 月14 日,某工程因為工程質量的問題,長期拖欠農民工工資。在此期間,很多農民工也曾利用法律途徑爭取獲得報酬的合法權利,但由于工程內部矛盾問題激化,很難順利將拖欠的工資全部補償給農民工,造成三位心態過激的農民工對工程承包商王某實施暴力要錢的方式,導致王某重傷死亡,因此,不斷完善與農民工權益有著直接聯系的法律法規十分具有必要性。
其次,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主動參與性。例如,讓農民工依法參與法律法規的完善工作,一方面,農民工了解自身處境,能夠從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出發進行完善。另一方面,有利于將與農民工權益有著直接聯系的法律法規落到實處,從而有效利用法律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另外,還可以通過不斷完善《工會法》,將農民工參加工會組織的權利落實到位,發揮工會組織對農民工權益的保障作用,確保農民工能夠更好地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簽訂正規的勞動合同,充分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在這樣的情況下,也能夠讓農民工更安全地從事工作,為勞動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2012 年某地產工程雇傭農民工28 人,但由于該地產工程由多個人員分包,因此導致在2012 年末該工程在向農民工支付工資時出現問題。如果按照勞動合同上的協議來計算,那么該工程應向28 名農民工支付43萬8 千元,但實際卻只發放了25 萬6 千元。負責人聲稱,工程是分段承包的,農民工需要去找各個分段的承包商去討要工資。農民工面對這極大的難題束手無策,最終去尋求法律的幫助。經過農民工權益法律援助,不到半個月,原本應付的43 萬8 千元全部發放到農民工手里。
通過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了解到,如果農民工權益法律援助力度不夠的話,那么農民工可能等很久也不一定能得到應有的報酬,因此,應加強農民工權益法律援助的力度,確保在農民工提交援助信息時,以最快的時間為農民工解決問題。通過完善和修訂我國勞動者社會保障方面的法律、規范性文件、法規等方式,保護農民工醫療、養老、工傷、失業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同時,做好二元制戶籍制度的改革,從根本上徹底消除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給農民工帶來的限制,推進城市化進程,分析農民工權益保障領域存在的二元制問題,切實為農民工解決權益受損的問題,全面提高農民工權益法律援助的力度。
另外,由于農民工自身法律意識薄弱、文化素質偏低,因此在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的情況下,不能懂法、用法,用法律武器來解決事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基于此,必須加強對農民工法律援助的力度。同時,加強農民工法律援助知識的宣傳力度,讓農民工更全面地認識法律,了解法律援助機構,使自身權益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
綜上所述,農民工作為社會的弱勢群體,很多權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自身權益經常受到威脅。對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農民工權益。加強保障農民工權益的立法,完善司法救助體制,完善與農民工切身權益有著直接聯系的法律法規,加強對農民工權益法律援助的力度等。此外,還應加強對農民工的關注,深入農民工群體,了解農民工的需求以及面臨的困境等,開展農民工投訴、建議的相關平臺,使農民工有地方訴說自身遇到的問題,這也是幫助農民工解決問題、維護權益的關鍵。
[1]趙婉華. 農民工權益缺失及其法律保障——以唐山市煤炭采掘業農民工為例[J]. 人民論壇,2013,(26):67.
[2]衛永紅,史利娟.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存在的問題及成因[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3,(12):39-41.
[3]吳義太,臧榮華.新農村建設中我國農民工權益的法律保障[J].特區經濟,2012,(12):56.
[4]黃軍鋒. 芻論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體系的完善[J].理論導刊,2014,(8):23-24.
[5]賈靜.農民工權益法律保障的缺失及其制度創新[J].山東社會科學,2013,(9):104.
[6]郭建華. 論保護農民工權益的程序法律制度的完善[J]. 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