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長春師范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吉林長春130032)
“群眾路線”這個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29年9月28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該信中說:“關于籌款工作,亦要經過群眾路線,不要由紅軍單獨去干。”自此,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在黨的工作中更加廣泛、更加自覺、更加有效地得到了運用。
“群眾路線”的具體含義是:首先廣泛收集群眾意見,然后到群眾中進行宣傳解讀,使得群眾認真領會并見諸實踐,在實踐中驗證意見的正確與否。驗證正誤之后,再從群眾中將意見集中起來,然后到群眾中宣傳、解讀、堅持。如此循環下去,群眾的意見會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更加豐富。
劉少奇同志指出,群眾觀點包括四個方面,即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向人民群眾學習。自黨的七大之后,黨的群眾路線作為一種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為全黨更加熟悉,更加深入人心。
群眾路線作為工作方針,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得到明確要求: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當年下半年開始,在全黨自上而下,用一年左右的時間,開展分批式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會議認為,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當前我們黨存在著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必將使黨在人民群眾中產生負面影響,必須高度重視并認真加以解決,以保持黨群、干群之間的和諧關系。
中國共產黨堅定地以馬列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始終堅持“為無產階級、為絕大多數勞動人民謀利益”和“無產階級的先進部隊,要為人民群眾服務、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指導方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伊始,便要全體黨員切實加強馬克思主義群眾的觀點教育,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進一步突出作風建設,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從根本上講,黨的任何工作都是為了群眾,都與群眾的利益有著密切的關聯。同時,黨與群眾之間是一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黨的群眾工作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對群眾的領導。為了有效實現對群眾的正確領導,黨必須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了解群眾的實際狀況,關心群眾的需要和情緒。因此,在具體工作當中,能否做到始終堅持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必將成為檢驗黨的具體工作內容、方法與成果的根本標準。從這個層面講,群眾路線更是一種工作方法。
1.“從群眾中來”
在學生工作中,輔導員要時刻保持深入學生寢室、班級的意識。在融入學生過程中,通過看、聽、聊這三個有利工具,促使學生在最自然的狀態下與輔導員老師交流、反饋甚至是抱怨。輔導員老師要具備將學生的述說升華為意見和建議的能力。了解了學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之后,再集中學生的經驗和智慧,提出符合學生現實需要的意見和建議。
合格的輔導員老師應具備多學科知識。在掌握大量知識的前提下,才能在深入學生、調查研究、認真思考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使之形成正確的、系統的、完善的意見,然后制定出實用的工作方法和方針。
2.“到群眾中去”
輔導員老師在集中學生意見的基礎上,科學地制定出工作方法后宣傳給學生,使之領會并付諸實踐。這一工作原則對輔導員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即恰當、準確地向學生進行宣傳和解釋,并使得這些方法成為學生自身的意見,從而指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遵守和踐行。
3.如何有效運用“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有兩個具體方法。一是一般號召與個別指導相結合。高校輔導員在傳達原則、方法時必須要有廣泛性。在實際工作中,如果個別學生沒有及時準確地理解和領會,輔導員一定要一對一地對學生進行解讀。二是領導骨干和廣大群眾相結合,即學生干部和普通同學相結合。輔導員老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學生干部的重要性,激發學生骨干的積極性,促使其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這樣才能使學生整體的積極性持久。
我國高校的學生工作經歷了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導、教育和管理共存以及教育、管理和服務并重的三個發展階段。當今時代,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外各種思潮大量涌入、網絡信息傳播泛濫等使高校學生在思想上呈現多元化傾向。更為嚴重的是,如今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為突出,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強。比起專業知識的傳授,大學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思想等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顯得更艱難和重要。
在群眾路線的引領下,高校學工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對自己進行重新定位。學工教師不應僅僅把自己當作老師,還應樹立起“需求—服務—發展”的意識。在群眾路線的教育實踐過程中,要重視聽取學生的意見及需求,并將這種“聽取需求”常態化。在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創造各種機會,尋求各種渠道,為學生的自主自覺發展創造條件。
高校學生工作教師應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要做到“三貼近”,應該做好“三個零距離”。
首先,思想上零距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實到行動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線的輔導員老師只有在思想上與學生保持零距離,才能真正地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以更好地指導學生發展。
其次,行動上零距離。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從這一論述出發,從事學生工作的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把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再次,成效上零距離。求真務實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內容,真抓實干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途徑。走好群眾路線,就是要樹立問題意識,強化問題導向。時刻樹立“學生的事無小事”的思想意識,從小事做起,從具體事情抓起,讓學生看到實實在在的成效。
[1]李忠軍.關于高校輔導員本質的幾點探討[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6).
[2]胡衛東,陳憲德.群眾路線對高校工作的啟示[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
[3]田心銘.群眾路線:從毛澤東到黨的十八大[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