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璐 唐 超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0)
略論文學社團對中職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性
金 璐 唐 超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0)
社團是校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有別于班級的跨年級、跨專業的組織。中等職業教育是一種技能教育,也是一種素質教育。中職生語文素養想要全面提高,只依靠語文課堂是不夠的,學校既要傳授專業技能,又要對學生綜合素養進行訓練。前一目標可以通過理論教學落實,而后一項目標則必須通過校園綜合培養模式實現。文學社團是校園文學,更是一種特長教育,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聯系教育與文學兩大領域,在素質教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大語文框架內與課內語文活動形成互動雙贏、相互促進。
中職教育 語文素養 文學社團
在如今校園中,為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涌現出一批批團體組織。社團活動是學生依據自己的需要自由拓展的天地,是學生培養能力、增長知識、提高素質的重要途徑。是為了滿足心理、文化、生活、社會需要而自發籌備的具有一定目標和活動規范的群眾組織。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生力軍,是新形勢下黨團組織團結和凝聚青年學生的紐帶,是學校與學生溝通的橋梁。社團活動一方面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才能、提高綜合素質的舞臺。同時社團活動還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延伸。參與社團活動,對中職學生來說不僅是一種豐富學習生活的樂趣,更是一種發展特長、操練技能、培養溝通、增長見識、增強人際能力的綜合實踐活動。
文學社團是校園文學,是一種特長教育。作為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聯系教育與文學兩大領域,是美育教育、藝術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素質教育及當代文學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文學社團創建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個性化、主動化發展,為提高中職學生語文素養打開一個突破口。
中職生對語文的學習往往是隨性的,他們不需要擔憂因為語文成績不好而影響前途,于是語文課變成了老師在上面說,下面學生可聽可不聽的一門“無聊”學科。語文課程越減越少,更別提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新課標在“課程性質和地位”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形成與發展”,前言部分中“語文素養”這一概念前后出現達六次之多,可見語文素養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這里規定“語文素養”的基本內涵和要素包括:情感態度,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
文學社團是學生的群眾性組織,它的組建是學生獨立性、創造性得到尊重的反映。文學社已經成為學生在課堂語文學科之外激發興趣、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實踐場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能充分展示、完善自我的自由世界,為學生營造出和諧輕松的閱讀作文氛圍,更為學生打開一扇通向廣闊自由閱讀寫作天地的大門。在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文學閱讀和文學創作中受到文化熏陶,達到凈化心靈、啟迪智慧的目的,從而提高人文素質、文學修養并逐步形成健全的文化人格,文學社團發揮文學藝術潛移默化的獨特教育功能。同時,文學社團改變傳統教學單一、單調的狀況,學生煥發滿腔激情,把在體驗生活中聚合起來的認知激情裂變成發散思維的創新“核能源”,把自身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盡情釋放出來。總之,學生文學社團活動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起著活躍身心、陶冶情操、鑄就人格、開發智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審美鑒賞能力,從而全方位提高中職學生語文素養的積極作用。
文學社團激發中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只有把學生對語文的熱情調動起來,課堂教學效果才會好。在我國,應試教育長期影響語文教學,導致授課內容以考試要求展開。學生接觸知識面狹窄,為了考試成績,教師常常把一篇文章變成考題,導致語文教學失去原有魅力,令課堂變得乏味枯燥。由于語文教學長期處于這種狀態,學生厭學心理加劇,影響對語文的興趣,文學社團獨具的魅力可以恰好彌補這一不足。
語文素養中的寫作能力培養是非常關鍵的。作文教學應著眼于人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整體優化、和諧發展,追求“人人愛作文,人人能作文,人人作好文”,文學社團正是激發學生寫作內驅力的重要手段。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文學社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督促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善于觀察的好習慣。“留心處處是學問”,“生活是一本大書”,只要學生能敏銳地、全面地、辯證地、多方位地、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認識社會,那么他們將發現作文的素材源源不斷。2.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有了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寫出好文章嗎?還遠遠不夠。一個能獨立思考的頭腦多么重要。在觀察的同時還要開動腦筋認真思考,訓練他們善于從五彩繽紛的生活現象、紛繁復雜的事物中發現生活中美的東西,發掘事物的本質,尋找出事物的各種原因及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3.培養學生想象與創新能力。“精騖八極,心游萬仞”,文學社團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里如大鵬展翅般勇敢飛翔,文學社團為學生尋找到生活的支點,構建出完美的創作過程。
《窗口》是我校創辦的唯一校刊,其中有12至15人負責,讓一大批愛好文學創作的同學緊緊聚集在一起,更是有了抒發的平臺,在這里不分專業不分年齡,只要有一顆文藝的心。《窗口》為“我要作文”的同學開辟了一塊耕耘的園地,在每年市級區級國家級征文比賽中,許多作者都表現優異,不斷取得好成績。
設計好社團的教育機制,組織好社團的特色活動,使其在中職學校中發揮更大教育功效,促進中職學生全面職業能力提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前途是很艱難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當前中職學生社團發展受到很多主、客觀因素的制約。由于機制和認識上的問題,社團發展和建設不能完全令人滿意,具體表現在:
1.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社團主管部門是校團委,而校團委作為學校的職能部門之一,本身工作較多,對社團的指導只能是宏觀管理。社團活動的開展及具體運行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靠社團內部的自我管理。嚴密的組織紀律和規章制度的欠缺,使部分社團組織松散,沒有形成長效發展機制。學校在學生社團管理工作中缺乏總體規劃,沒有注意協調、平衡,相關管理制度缺乏和管理措施執行不力,是阻礙社團發展的根本性障礙。
2.人員穩定性不夠,活動缺乏可持續性。由于自身能力和管理水平限制,在社團中,社團成員角色意識、參與意識普遍不強,難以形成合力。正因為不是正式組織,社團并沒有約束成員行為的強有力力量,社團人員流動情況非常普遍。與此同時,許多社團沒有長期發展規劃,分工不夠明確,活動開展隨意、無計劃,社團許多活動往往流于形式,不能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3.場地資金不足,導致活動停滯或發展受阻。學生社團活動經費主要來源于校團委行政經費、社團會員繳費等方面。由于社團數量較多,校團委撥款微乎其微,自籌經費難以維系,很難穩定。資金匱乏是制約社團發展的瓶頸。同時,社團活動場所的限制,必要設施的缺乏導致社團活動效果難以到位,活動作用難以發揮,很難再談到學生素質的綜合培養。
總而言之,學生社團是豐富校園生活、培養興趣愛好、參與學校活動、擴大求知領域、增加交流范圍、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有效形式。文學社更是讓不同年級、不同年齡、有著共同愛好的文藝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讓語文這門學科在課外時間“活”了起來,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對提高中職生語文素養起著重要作用。
[1]康輝.文學社團活動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策略研究. 2011.
[2]郭麗麗.職業學校文學社團對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作用.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