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倫
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芻議
王永倫
[摘 要]微信已發展成為用戶增長最迅速、影響最大、最火熱的手機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帶來了傳播理念的更新。很多個人、政府、媒體、企業等應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和傳播,一些城市也紛紛試水微信公眾平臺傳播其形象。本文從部分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行為表現入手,分析其優劣勢,并對城市形象的微信塑造提供路徑。
[關鍵詞]城市形象;微信;傳播;優劣勢
[作 者]王永倫,碩士,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微信,英文名WeChat,是騰訊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手機聊天軟件,形式上類似于短信、彩信等與好友聯系的方式,它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也支持多人群聊。微信一推出,就“迅速成為用戶最喜愛的移動IM,并被奉為‘社交神器’,在業界掀起一場微信的社交革命”。微信從0到1億用戶,只用了433天,截止到2013年10月24日,微信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6億,每日活躍用戶1億。自2012年8月,騰訊又推出微信公眾平臺。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通過這一平臺,個人和企業都可以打造一個微信的公眾號,可以群發文字、圖片、語音、視頻、圖文消息五個類別的內容,微信公眾平臺是一個自媒體平臺。微信公眾平臺的推出,更新了傳播理念,一些個人、政府、媒體、企業等應用微信公眾平臺推廣和傳播。
Snaear認為,城市形象是指城市的內部公眾和外部公眾對城市的形態、空間布局、建筑、景觀、街區、綠化、標識、公共設施、市民素質、政府行為、社會風氣、治安狀況、生活質量等方面的總體感知、印象和評價。因受時空限制,民眾基本上無法實地感知、了解和評價某一城市,他們對城市的認同絕大多數來自于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網絡等媒介。媒介塑造城市形象,城市形象需借媒介傳播。隨著微時代到來,微信的異軍突起,城市管理者紛紛利用微信等進行城市形象的“微”塑造與“微”傳播。
(一)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的行為表現
筆者通過微信“添加朋友”中“查找公眾號”進行搜索,輸入“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武漢、貴陽”等城市名,通過人工篩選,查找到北京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有北京交警、北京地鐵、掌上北京、平安北京、北京旅游,上海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有上海生活、上海出租、上海科普,天津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有天津高速、微天津、看天津,重慶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有重慶交巡警、重慶旅游、重慶就業局、重慶地稅,廣州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有廣州公安、廣州交警、廣州鐵路、廣州天氣,武漢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武漢交警、武漢地稅、武漢治安、武漢鐵路,貴陽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有貴陽供電、貴陽地鐵、爽爽的貴陽、貴陽商務、貴陽交警、貴陽北控水務等。其次,筆者通過百度搜索,輸入關鍵詞“城市形象、微信”,一一查看網頁,如山東省海陽市開通了“海陽印象”官方微信、貴州省福泉市開通了“綠色磷都·幸福福泉”公眾微信平臺、安順市注冊asvtravel旅游官方微信賬號,黑龍江佳木斯富錦市開通“文明富錦”微信平臺,浙江省紹興市開通“紹興古城”微信、金華市開通“金華旅游”微信,河北省邢臺市開通“中國邢臺旅游”官方微信平臺,廣東省中山市開通“中山旅游”微信公眾號、佛山市開通了“佛山薈”微信公眾號,安徽省青陽縣開通了“青陽旅游”官方微信平臺、宣城市開通官方微信“美麗宣城”,湖南省邵陽市開通“天下城步”微信公眾號,陜西省延安市開通“延安旅游(yanantour)”微信公眾平臺,福建省漳平市吾祠鄉開通“漳平吾祠”微信公眾平臺,內蒙古錫林郭勒開通“中國馬都錫林郭勒”微信等。
筆者以2014年5月30日為時間點,點看“海陽印象”“爽爽的貴陽”“佛山薈”“平安北京”“天津高速”等微信。“海陽印象”微信主要發布海陽市區位優勢、投資環境、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濱海地產、海陽綠茶和物產資源等信息,在那天其推送了“美麗海洋:端午六一喜相逢 激情暢游在海陽”“海陽習俗:不得不說的端午節習俗”“仙境海岸:海陽仙境全景雙人二日度假游”“群眾路線在海陽:全國節儉養德全民節約行動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群眾路線微課堂:用榜樣精神‘典’亮‘最后一公里’”;“爽爽的貴陽”微信主要發布最新最實用的有關貴陽旅游資訊、出行信息、城
市新聞,設置了“爽貴陽(吃、住、游、娛、購在貴陽)”“爽活動”“爽特惠(溫泉、酒店、景點)”等欄目,5月30日推送了“全家游:雙節去哪玩 貴州各地優惠措施民俗活動指南”“端午節:吃最正宗的布依族馬腳桿粑 就去醉美夜郎城”“新勢力:中國旅游城市新媒體營銷聯盟成立”“好消息:天邑溫泉六月鉅惠 三人同行一人免票”“爽特惠:南航端午機票大放送貴陽至北京440元起”;“佛山薈”微信立足于分享、思考、匯智,傳遞城市的溫度和態度,是薈萃創新佛山、人文佛山、魅力佛山的微窗口,在那天推送了四條信息,分別為“‘企業系’掌舵人與佛山改革30年”“佛山特警孫建國受嘉獎 習近平總書記接見并鼓勵‘好好干’”“掌故: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佛山日記下篇”“讓子彈飛,實拍順德警察訓練”;“平安北京”主要是介紹北京警方工作動態、最新服務措施,與網民分享公共安全信息、安全防范手段,并采取自動回復、實時回復等方式解答粉絲有關公安常規業務的疑問,傾聽群眾對于首都公安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并開通主題微信聊天室,邀請治安、交管、消防、出入境等部門的專家民警作為嘉賓,對網民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專業、更準確的解答。5月30日推送了“高溫天氣如何防暑降溫”“高溫天氣如何預防熱射病”“中暑的判斷與救治”3條信息;“天津高速”微信用戶能獲取天津高速及時路況信息、最新新聞資訊,查看天津高速微信,最后推送信息是在2013年8月14日,其設置了查詢服務、新聞資訊、意見建議欄目。
考察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圖景,其表現如下:(1)微信公眾號都用城市名,便于用戶關注和訂閱;(2)從開通的城市有關微信號來說,大多集中在城市旅游方面,以及城市部分職能部門的政務微信。(3)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號都有自身的功能介紹或者定位口號,結合城市特征進行傳播。(4)定期或不定期、定時或不定時推送經“把關”或“精選”的信息給關注用戶。(5)推送信息形式多樣,大多采用“文字”“圖片+文字”“相關鏈接”等形式。(6)一些城市形象微信公眾賬號沒人更新無人運營。
(二)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優劣勢分析
1.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的優勢。(1)品牌號召力強,潛在受眾量大。對于城市來說,品牌是傳遞給社會大眾的核心概念。我國的城市經過多年發展,在社會大眾中形成了特有品牌形象。如北京為“世界城市”,重慶為“西部之都,人人重慶”,貴陽為“中國避暑之都”,昆明為“國際浪漫春城”,西安為“華夏藝術勝地”,大理為“站在亞洲十字路口的古都”,酒泉為“中國航天之城”。2011年度,青島、深圳、蘇州、大連、泉州、西安、無錫、長沙、佛山及北京市東城區還獲“中國十大品牌城市”。廣州、昆明、南京、深圳、武漢、延安等60個入圍“2012年度城市網絡形象排行榜”(不含直轄市及港澳臺)。城市有其特有的品牌效應和號召力,在微信6億的用戶量、騰訊積累的10億全球用戶資源和旗下QQ聊天、E-mail、QQ游戲、騰訊拍拍、QQ空間、QQ農場和QQ校友等各類平臺下,城市形象微信公眾平臺的潛在受眾多,只要利用得好,關注用戶是無限量的。
(2)傳播精準度高,傳播互動性強。微信公眾賬號可“通過用戶分組和地域控制,實現精準的消息推送,直指目標用戶”。即是說微信公眾平臺具有精準性的特點。首先表現在微信用戶群體精確上,微信粉絲主要是手機用戶,新聞信息推送與手機用戶匹配,信息直指目標用戶。其次表現在新聞信息的達到率和精準度上,城市形象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傳播、群發信息,用戶根據指定關鍵字自動回復獲取常規消息等形式,群發信息、自動回復都是點對點把信息發送到手機終端,信息能準確地達到用戶手機上,用戶可隨時閱讀,絕不錯過任何一條信息。
微信除了具有精準性特點外,還具有互動性的功能,良好的互動為用戶在信息溝通方面提供很好的體驗。微信公眾平臺功能定位之一為“1對1交流”,這種1對1的對話解答或交流服務,使城市形象與大眾之間的互動更強、更直接,使大眾真正體會到交流的樂趣和溫暖,體會交流的私密性,在自由和私密的狀態下,對城市形象更加認同。
(3)呈現形式多樣,體驗多元深化。微信可以接收和發送短信、視頻、圖片、文字和鏈接,微信公眾平臺可運用這些形態進行信息的傳遞。普通的微信公眾賬號,可以群發文字、圖片、語音三個類別的內容,而認證的賬號,則能推送更漂亮的圖文信息,這類圖文信息也許是單條的,也許還是一個專題。這樣,就突破的報紙“圖文”、廣播“聲音”、電視“聲+畫+字”的局限,內容可通過多種形式呈現出來。微信信息多種形式的呈現,給受眾提供多元化的體驗。如“海陽印象”微信的“海陽習俗:不得不說的端午節習俗”、點擊進入,可看到信息的全文,同時也配有相關圖片。
(4)利用數據統計,實現有效傳播。微信公眾平臺從2013年8月29日起正式上線數據統計功能,可對公眾平臺的用戶、發布數據進行用戶分析、圖文分析、消息分析。用戶分析可查看任意時間段內用戶數的增長、取消關注和用戶屬性等統計,圖文分析可查看任意時間段內圖文消息群發效果的統計,包括送達人數,閱讀人數和轉發人數等分析,消息分析可查看針對用戶發送的消息的統計,包括消息發送人數,次數等分析。“無數據,不真實”。精確的數據分析,可對城市形象微信公眾平臺進行精細化管理、正確的管理決策,并使城市形象傳播至效。
2.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的劣勢。(1)微信訂閱用戶少,通常“叫好不叫座”。由于微信公眾賬號的“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品牌”口號,打出的“在這里可以
通過微信渠道將品牌推廣給上億的微信用戶,減少宣傳成本,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品牌形象”旗幟,很多城市試水到微信上開設官方賬號,紛紛“叫好”微信,但微信卻是“叫好不叫座”,如2014年1月1日開通了“海陽印象”,兩個半月過去了,其關注人數才1330人。
(2)微信公眾號需要被關注,其推廣較難。微信公眾平臺無法主動搜索和添加任何人,只能被添加,通過認證的用戶可以被搜索,微信公眾賬號添加方式:一是在微信中點擊朋友們→添加朋友→掃描二維碼→把需要關注用戶的二維碼圖案置于取景框內→添加關注。二是通過微信號進行訂閱,在微信上直接點按“添加朋友”——“按號碼查找”或者“搜索名稱”,輸入“賬號”或者“平臺名稱”,就可以查找并可關注您感興趣的城市形象的微信公眾賬號。利用公眾賬號進行推廣的前提,是需要獲得更多的用戶粉絲關注,但由于不是傳播者主動選擇受眾,要讓用戶知曉、了解、認同乃至最終關注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
(3)推送的信息將打擾用戶,使用戶生厭。用戶訂閱了公眾賬號以后,只要用戶手機處于有網絡狀態,都會收到訂閱賬號定期或不定期、定時或不定時推送來的信息,但隨著用戶訂閱量的增加,用戶可能會覺得這些信息給他帶來了困擾,使用戶產生厭惡情緒。正如拉扎斯菲爾德和默頓都曾指出的媒介一種麻醉性負面功能,即一個人接受了過多的信息,便會陷入一種對信息漠不關心或被動消極的狀態。信息超載會將使用戶對信息產生厭惡之情,并導致信息的傳播失效。
反觀當前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筆者認為城市形象借微信傳播的路徑可如下:
(一)內外兩手抓構建城市形象
根據Snaear關于城市形象的定義,推衍之,城市形象的傳播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對內形象的塑造和對外形象的傳播。對內是針對城市居住的民眾來說的,主要是培養其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對外是針對城市以外的民眾來說的,主要是向外界傳播其城市特有的內涵。為此,作為城市形象的微信傳播,一是需城市的統計、財政、農業、科技、教育、信訪、公安、物價、文廣、法制、規劃、體育、水利、城管、衛生、民政、檔案、商務局、司法、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食品藥品監管、旅游、國土資源、人口計生、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工商、氣象等各部門都能認識到媒體對城市形象傳播的作用,開設微信公眾賬號,利用微信與市民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互動,使市民能知曉政府各部門信息,并使其訴求能得到滿足,增強市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二是以城市宣傳部門為主,根據其城市定位打造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對外傳播。城市定位是城市品牌塑造的關鍵因素,定位準確、有特點,才能給大眾深刻的影響,其傳播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二)吸引大眾訂閱并長期關注
微信平臺建好了,如何使民眾能訂閱、想訂閱、不退訂?能訂閱,指民眾通過哪些渠道可訂閱到其微信賬號。除民眾通過微信“添加朋友”主動訂閱外,其還應不斷拓寬能訂閱的渠道,如可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微博、QQ群、漂流瓶、郵件、宣傳海報和宣傳單等媒介進行宣傳推廣,將添加朋友和掃描二維碼的步驟登載出來,能讓民眾可訂閱相關微信賬號。另外,也可以通過通知發文形式,動員民眾通過微信賬號查找公眾號,或掃描微信二維碼加關注。想訂閱,指關注民眾看到知曉相關微信公眾賬號后,有訂閱的沖動。除民眾主動想了解相關部門工作、想了解某個城市的訂閱外,其還應不斷加強微信公眾賬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民眾想訂閱。為此,微信公眾賬號在推廣時,要介紹其功能,并注意實用性、簡潔性;在推廣宣傳時,要有視覺、聽覺的沖擊力,吸引民眾的眼球;另外,還可進行活動推廣,比如在微博、QQ群上發起活動,在社區、大街上推廣自己微信號,關注就有機會抽獎,抽取物質類、參觀、旅游券之類的獎品。不退訂,指的是民眾關注相關微信賬號后,一直關注并不退訂。為此,微信賬號要從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著手,使民眾樂于停留、愿意停留。在內容上,要及時發布和民眾利益相關的重要信息,根據城市定位選擇精彩內容展示其豐富的人文、山水、創新的魅力;在形式上,一要強化與用戶的互動和交流,使訴求得到答復,使了解更加深入;二要適時設計活動,讓用戶有“甜頭”,如可設計參與有獎活動,特定節日用戶參與有旅游大獎等。三是要改變其現有的“文字”“圖片+文字”“相關鏈接”形式,采用多媒體形式(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進行全方位展現,給用戶更多元的體驗和感受。
(三)成立新媒體傳播運營中心
有網友在博客中寫道:在筆者的印象中,官方在社交網絡上(如微博、人人網等)開通的賬號都是冷冰冰的。管理這些賬號的工作人員老老實實地傳達著上級的指示,沒有自己的特色,毫無生氣……發現在社交網絡上的官方賬號有一個通病就是喜歡糊弄領導。說白了,就是在社交網絡上開了賬號,但沒人更新沒人運營。當領導檢查的時候,對領導說:“你看,我們與時俱進吧?我們開通了微信吧。”但是實際上根本不運營。城市形象傳播主體是政府部門,如何避免有的部門不重視利用媒體進行傳播,有的部門讓已有的微信公眾賬號形同虛設?筆者認為,應建立一個城市形象新媒體傳播運營中心,全面負責城市形象的新媒體傳播規劃設計、任務落實以及監督考核,以及對城市形象的新媒體傳播效果進行全面評估。
【參考文獻】
[1]騰訊微信與米聊誰將是移動互聯的王者[A].曹進,呂佐娜.大眾文化視角下的“新新”媒介探析——以騰訊微信為研究對象[C].東南傳播,2012(9).
[2]百度百科.微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5117297.htm?fr=aladdin.
[3]百度百科.微信公眾平臺[EB/OL].http://baike.baidu. com/view/9212662.htm?fr=aladdin.
[4]柳欽.城市形象的內涵、定位及其有效傳播[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1(1).
[5]2011中國十大品牌城市揭曉無錫三度上榜[EB/OL]. http://www.chinanews.com/df/2011/08-11/3249105.shtml.
[6]60城市入圍“2012年度城市網絡形象排行榜”名單[EB/OL].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3-05/06/c_124670435.htm.
[7][美]賽佛爾,[美]坦卡德.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郭鎮之(譯).華夏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