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申軍偉
今年4月,北京的陳先生出國前被要求出具一個“我媽是我媽”的證明,這條新聞不僅引發了社會共鳴,同時還被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關注了,他以此為例痛斥某些政府機構給老百姓辦事設障礙。
為了相關部門的一紙證明,多少人來回奔波。《大河報》的一個網絡調查數據表明,100%的網友表示自己遭遇辦證難,各種奇葩的證明,伴隨了自己求學、就業、結婚、生育、遷移、定居的種種人生大事。
從證明“我媽是我媽”到證明“我是我”,被折騰的為啥總是老百姓?原因就在于,某些政府部門根本沒把老百姓放在眼里,沒搞清楚自己的服務角色,而是高高在上,把群眾當成需要時刻提防、管理的對象,既不想承擔責任,也不想俯下身子服務人民,把各種本來需要自己完成的查證工作、把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一股腦兒都推給群眾自行解決。另外一個原因還在于,不辦各種證件各種證明,權力哪有尋租的空間和機會?
撰寫評論《怎么證明我媽是我媽!》的《人民日報》記者黃慶暢說,這件事絕不是無中生有,雖然事件很極端,但是“戳中了社會的痛點”。他說,寫這篇評論的用意有三層:一是五花八門的證明有沒有存在的必要?當然,該證明的必須證明,但該取消的也應取消;二是負責提供證明的主體部門,其實很容易查驗老百姓的身份,但他們卻讓老百姓跑腿兒;三是這種證明方式是不是可以改進?在信息科技發達的今天,應該打破各個行業、部門之間的壁壘,讓數據多跑路,讓百姓少跑腿兒。
5月8日,國務院審改辦新聞發言人李章澤表示,不為民辦事的簡政放權,就是權力的任性,再讓老百姓證明“我媽是我媽”,就是權力的一種刁難。李克強總理強調,對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該取消的要取消,該調整的要調整,政府做事一定要光明正大,絕不能搞“模糊邊界”。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就是為民簡政放權,讓社會公眾更多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