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封建剝削”抑或“民族壓迫”:近代民族地區農家致貧因素再討論——以苗疆為例

2015-03-22 23:46:39李飛龍

李飛龍

(貴州財經大學 經濟史研究所,貴州 貴陽550004)

追尋歷史發展的演變邏輯是史學研究的重要使命之一,中國近代鄉村經濟史研究也是如此。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肇始,迄今已有80 多年,圍繞鄉村經濟的變化趨勢是發展還是衰落就一直爭論不斷。在“復興農村”和革命興起的時代背景下,全盤否定成為最具影響力的意見代表,如陳翰笙就認為,半封建半殖民地后,農民的生活程度和經濟地位還不如在純封建下[1]。梁漱溟也指出,民國以后,農村日趨破壞,農民的日子大不如前[2]。可以說,當時的學院派、鄉村建設改革派,以及馬克思主義者大多都強調中國鄉村經濟逐漸走向崩潰。但是,也有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觀點。比如卜凱就認為,在1910到1933年,農民生活水平提高者居多,農民衣食改善,瓦屋代替草屋[3]566-567。實際上,不論其發展趨勢是發展還是衰落,農民生活處于結構性的絕對貧困狀態之結論基本為學者所認同[4]。

那么,是哪些因素導致中國鄉村經濟的衰敗和農民的絕對貧困呢?不少學者也給予了分析和討論,農村技術派的代表卜凱將其總結為,農場面積零細、生產力薄弱、人口繁密、勞力過剩、農民積蓄缺乏、水利不修、交通不便、森林太少、缺乏信用組織等方面[5]。不過,分配派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則不大認同這個觀點,他們認為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和中國的封建壓迫才是導致農村經濟破產的原因[6]。盡管上述的討論存在著較大的分歧,但農村技術派和分配派的觀點都有一定道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鄉村社會的實際。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致貧因素又可分為外因和內因,外因就是民族壓迫、外國資本主義等外來勢力等,內因就是封建經濟的土地分配、雇工關系、租佃剝削等。依此角度而言,中國鄉村經濟衰敗和農民絕對貧困的原因則有新論。尤其在民族地區,階級分化、民族關系使得內外因的劃分更具典型性。有鑒于此,本文選擇解放前已經進入封建地主經濟形態的苗疆作為討論對象,擬從內外因的角度,通過苗疆農村經濟發展和貧困現狀的梳理,分析苗疆鄉村經濟衰敗和農民絕對貧困的內外因,試圖展示苗疆農民生活的真實圖景和尋找苗農貧困產生的根源。

一、苗疆經濟的曲折演變與農家貧困的日常化

(一)苗疆經濟的曲折演變

清代以來,由于苗疆驛道的開通、大道的延展、航道的整治,打破了以往相對封閉的局面;大量漢族移民的涌入,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工具;清廷設立以屯堡為中心的初級市場,改變了苗疆的社會經濟結構。從而使得生活在清水江、都柳江沿岸的苗農逐漸與“腹地”發生聯系。苗疆經濟在此背景下也日漸發展,比如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提升,湘西和黔東南的苗農已能制造鐵質工具,而且種類繁多。商業也走向繁榮,黔東南和湘西一帶的定期集市十分普遍,表明苗農有了更多的剩余農產品可供市場進行交換[7]9。

苗疆經濟發展的黃金階段是抗日戰爭時期,苗農利用遠離戰亂的有利條件,積極發展農家經濟,尤其以紡織業為代表的手工業,無論是生產技術,還是成品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這一時期,紡織業逐漸與農業脫離,涌現了大量買賣織布的商人,如湘西古丈縣龍鼻嘴地區,織布出賣的苗族農戶在抗戰之前只有十幾戶,抗戰中期則增加到了300多戶,其中50%以上從事紡織的婦女脫離了農業生產。乾城縣苗族聚居區還出現了將丟梭織布機改裝成拉梭織布機的技術,生產出來的布匹產量高,質量好,銷路廣。貴州松桃縣巴坳鄉的生門、小河等苗族村寨,織布出賣的農戶,由戰前的二三十戶,增加到抗戰結束時的130多戶,從事紡織的婦女基本脫離農業生產,此時農業生產已降到家庭經濟的次要地位。此外,紫云縣苗族種麻的也很多,大部分都是為出賣而生產,商品化程度很高[7]258。實際上,苗疆的很多地區工商業已經從農業中分離出來,并日趨增加。據統計,1939年在湘西鳳凰、永綏、保靖三縣43 147戶苗族中,有獨立工商業7 029戶,占總戶數的16.3%[7]260。

不過,也不能夸大苗疆工商業的發展程度和水平,就湘西的獨立工商業而言,這些人主要是小商販、小手藝者和小作坊主,而且多數集中在場鎮附近和交通要道上。大部分農村,獨立工商業戶大致只占1%到2%,有的甚至完全沒有。貴州西部及云南,苗族獨立工商業戶更少,有的縣連一戶都沒有[7]260。整個苗疆呈現出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商品化程度不發達的特點。由于苗疆經濟的整體水平不高,一旦受到外力的限制和影響,經濟發展水平極易出現大幅度的滑坡,這一點在解放戰爭時期表現得尤為明顯。內戰爆發以后,由于受捐稅增多、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影響,苗疆很多地區工商業開始走向衰落。貴州爐山縣洋排寨的100多戶打鐵戶,欠債戶由1944年的50%上升到1948年的70%,到解放前夕,營業的只有十多戶。爐山縣灣水鄉的紡織業,也由300多戶下降到只有20多戶。同時期,農村經濟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停滯,甚至衰退。黔東南有些地區水稻畝產量從500斤左右下降為二三百斤,棉花畝產量從二三十斤降為十余斤。湘西十個縣的水稻總產量,由1937年的800萬擔減到1949年的450萬擔,下降了43.75%;油桐林由310萬畝減到120萬畝,下降了61.42%;油茶林由224萬畝減到79萬畝,下降了64.26%[7]261。

此前未能發展起來的鄉村手工業也喪失了其發展的空間。廣西大苗山融水鎮是大苗山最大的集鎮,也是土特產的集散地,不過手工業比較落后。全鎮計有1 497戶,6 788人,其中手工業戶188戶,占全鎮戶數的12.5%,手工業人口347人,占全鎮人口的5.1%。不僅是手工業人口所占比例不高,而且手工業種類也相對單一,主要有鐵器、竹器、木器、紡織、成衣、首飾、彈棉、皮革、白鐵修理、印刷、牙刷、雨傘、神香、雕刻等[8]。反排苗族每家都有紡織工具,紡車為手搖式、單錠,制作與漢族地區基本相同。不過,每家實際織布數量都很少,如棉花條每次只買二三兩,有的要數年才能織一機布。有的貧苦農民無力織布,穿衣問題主要是以購買破舊衣服來解決。根據對17戶的調查,1948年織布共10匹,買土布1匹,磅布3丈5尺,新衣3件,舊衣23件,共折合新舊衣服55件[9]132。

(二)農家貧困的日常化

就苗族農家而言,苗疆農家經濟的貧困已經日常化。農家收支水平與生活質量是農民生活質量最為直接的體現,同時也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政府治理水平的重要標準[10]。不過,苗疆經濟發展水平整體不高,苗農生活相當貧困。根據對貴州省大方、織金兩縣5戶典型家庭的調查統計:1948年,苗農租田收入和支出相抵后,5戶分別虧損45元、53.58元、54元、78元、101元。為了維持生計,他們需要將背煤作為家庭收入的重要來源,所耗勞動力十分驚人,5戶苗農每年需要背煤100天到200天不等,即便如此,這5 戶家庭仍舊入不敷出,少的負債15元,多則達到30元以上。在家庭支出方面,5戶苗農的生產資料支出極少,只占總支出的2%左右,并多為購買種子和添補小農具等日常補充[11]。貴州省臺江縣反排苗寨的農家收支調查也是如此,在1948年的15戶家庭收支中,只有一戶(地主)收支相抵后,還剩盈余,其余包括富農、中農、貧農在內的其他苗農都不同程度地出現入不敷出的現象。雖然反排苗寨是臺江縣的主要產糧區,但是貧苦農民卻是連年缺糧,甚至口糧都嚴重不足。1948年,苗農平均每戶糧食收入為2 254斤谷子,其中雜稅和地租支出968斤,剩余1 286斤,如以5口之家進行計算,平均每人僅有257斤谷子,即便全部用作口糧,也不夠維持人所需的最低熱量。為此,苗農只能出賣勞動力謀生,有的進行采集野菜,有的以米糠充饑,甚至討飯生活。全寨每年都會有數十個勞動力出外幫短工或長 工,4—5 人 討 飯[9]157。實 際 上,近 代 苗族生產生活的貧困狀態已經日常化。

二、封建經濟下農家致貧的內在因素

在致貧的因素中,土地占有集中、地租剝削深、雇傭程度高都被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是農民貧困的主要因素。在苗疆社會,這三者又具體如何呢?

(一)地權分配與貧困

土地是農民繁衍生息的前提要素,是鄉村政權結構、社會經濟的基礎,也是近代中國革命的根本問題。苗疆的土地也是如此,在土地的分配關系上,解放前苗族聚集區的土地占有大體上可以分為三種情況:一是離漢族地區較近的地區,土地分配接近于漢人的情況,這類地區是占有總人口10%以內的地主,占有土地總量的50%左右;二是平壩地區,該地區階級分化已達到一定程度,但土地集中情況不明顯,這些地區占有總人口10%的地主,占有總土地的25%左右,并且中農居多,約有50%(占有土地達40%);三是偏遠山區,這類地區地主人口只占0.4%,土地占有也僅有2.5%左右,絕大多數是貧農和中農[11]17。數據說明,即使是一類地區地主占有土地都僅是50%左右,其他地區的土地占有更呈分散之勢。費孝通的調查也得出相似的論證,“苗家男女普遍的勞動,就是有土地的,甚至有多余土地出租的,也不脫離勞動,因之,除了個別的地主外,至多是地主式富農。比如黃平的谷隴區4 100戶,占人口95%的苗族,沒有地主,僅有半地主式富農10戶和富農50戶,中農占大多數并占土地的大部分。”[12]6

除去土地占有相對分散外,土地占有的數量也并不多。由于苗族農民主要生活在貴州、湖南、云南、廣西等地的山區,土地資源有限,人多地少成為常態。據調查1948年貴州省臺江縣反排苗族的137戶539人中,勞動力有264人,占總人口的49%。以勞動力264 人計,全寨有稻田5 210挑(1 挑約為0.29畝),平均每個全勞動力僅耕種稻田20挑,折合3.3畝[9]118。如果是人均占有土地,則只有1.6畝。貴州省雷山縣大塘區橋港鄉掌披苗族擁有140 戶677 人,擁有土地522 911.6斤[13]209,每人平均占有土地772.3斤,即人均占有土地不超過2畝。從階層戶均、人均占有土地計算,掌披苗族地主13戶63人占有土地131 568斤(約329畝)、富農10戶59人占有土地76 363.1斤(約191畝)、中農68戶324人占有土地251 151.2斤(約628畝)[13]302,那么地主戶均占有土地25.3畝、人均占有5.2畝,富農戶均占有土地19.1畝、人均占有3.2畝,中農戶均占有土地9.2畝、人均占有1.9畝。可以看出,苗疆的土地占有狀況并不是某一階層(如地主富農)占有土地數量多,而是全苗族的普遍問題。換句話說,并不是封建剝削導致的苗農貧困。

(二)租佃關系與貧困

從租佃關系看,大部分苗族地區的租佃關系并未得到充分的發展,出租田土的數量不多。根據加勉苗族土改時的統計,全寨130戶共有田產面積344.412斤,全寨出租田數45 300斤,占全寨總面積13.1%。出租田者共18戶,占130戶的15.6%。其中貧農4戶,中農4戶,富農3戶,地主3戶,小地主出租者4 戶。租入田的共38戶,共佃種田18 840斤(其中一部分是外寨的),其中貧農21戶,雇農6戶,中農10戶,小手工業者1戶[13]38。必下苗族的地主,出租田也極少,而且租出的都是遠田或壞田。以1940年為例,該寨共有49戶,其中相當于地主的有13戶,全寨共有田2 533挑,地主共占有1 210挑,占出租總田面積的47.6%,其中的出租田只有85挑,占地主總田數的7%[13]170。貴州省雷山縣掌披出租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15.9%。

地租形態一般是實物地租,“苗族內部平常都是活租制,只有很少是定租制,一般沒有押金。租額一般是平分,較少數有在分租前抽10%上糧。除了幫地主小量的無償勞動外,并沒有其他殘酷的超經濟剝削。”[12]9活租率是每當秋收時,佃戶請地主親自到田間去監督收割谷子,所收稻谷挑回家后,按地主和佃戶各半分配。稻田除種稻谷外,不種別的作物,所有交付的實物地租全為稻谷,田賦由地主負擔。有的貧困農民由于無地可種,也向地主富農租種一塊山坡來種小米,收成時也要交納一些小米作為土地的報酬,但數量無統一規定,必下苗族一二畝山坡大致要交5斤至15 斤的小米穗[13]170。除地租外,佃戶還要承當一些額外負擔,如幫工或送禮。佃戶每年必須給地主幫工,這是一種只供飯吃、無報酬的無償勞動,幫工的多少,沒有一個統一規定。必下苗族租地主10 挑田,佃戶每年要幫工半個月[13]170。送禮在部分苗族地區也普遍存在,必下苗族佃戶佃耕的田中,若養有魚,須送給地主一兩條(1斤以下),并由地主親自挑選。佃耕的田中如沒有養魚,本寨地主可以不送,外寨地主還是要照例送[13]170。從上述租佃關系中看出,苗疆基本上是一個以自耕農為主的社會,相比較漢族地區比較成熟的封建經濟形態,苗疆的地主數量比較少,地主對佃農的剝削程度并不高。

(三)雇傭關系與貧困

從雇傭關系看,苗族地區的雇工種類基本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在農業生產范圍內的雇傭關系,一種是搬運的挑夫。在農業生產范圍中的雇工分長工和短工(零工)兩種。貴州省從江縣加勉苗寨自1938年到解放前當過長工共31人次,其中外出作工者28人次,在本寨者3人次。有的是給別人種田,有的是給人家放羊,后一種情況多數是未成年的兒童,前一種占67.7%,后一種占32.3%[13]35。在待遇上,長工成員有男女之別、大小之分。成年男長工,每年的工資一般為12元(大洋,吃飯除外),如果是好年成,可多達20—22元,在不好的年成里,每年工資只有6—7元,遇到災荒之年,苗農為了活命,只吃飯不拿工資的長工也不少見。此外,還有女長工和小孩長工,他們的工資,一般每年只有二三元,尤其是小孩長工,甚至一點工錢也沒有。長工工資,在一年內分別作四、五次付清[13]170。除工資外,雇主每年還給長工一二套舊衣服,但當長工離開雇主家時則要歸還。在社會地位上,一般很少出現打罵雇工的現象,雇主的態度亦比較和緩。在逢本民族或本寨節日的時候,雇工也休息。但仍然要挑柴、挑水。吃飯時,雇主與雇工在一起吃,吃同樣的飯食[13]35。

比較而言,苗族地區零工更具有優勢,因而短工占的比重很大,很多苗族地區短工只管飯吃,不給工資。從剝削率計算,短工的剝削率更高,長工的剝削率一般為43—45%左右;雇零工的剝削率為76.9%(按中央規定120個零工等于一個長工計)[13]34-35。因此,出賣短工的極為普遍,必下苗寨甚至連中農都出賣短工,幾乎占總戶數的50%。短工工資在解放前20年里,一般男工每天給谷子10斤,女工5斤,災荒年一般都只管飯吃,不給工資[3]175。根據1952年土改時的統計,加勉苗寨每戶地主除極個別時間雇傭長工外,雇傭零工數量相對于2.6個長工,每戶雇農被雇傭零工平均數相當于1.5個長工[13]35。有些苗族地區還存在月工,在必下苗寨,較好的年份月工的工資可達3元,一般為2元,做月工是按天支付報酬[13]174。此外,挑夫完全是外出工作,出鄉、出縣、出省,主要工作是挑木炭或搬運貨物,工資按重量及道路遠近計算[13]35。從多種雇傭的關系看,苗疆雇主和雇工之間的關系并不緊張,而是比較和諧的相處。

三、農家致貧根源的外在因素

在考察土地占有、地租剝削、雇傭程度等封建剝削的三個重要緯度時,我們發現:苗疆的土地占有關系并不集中,相反呈現出一種分散的態勢;地租的剝削并不嚴重,大部分苗疆的租佃關系并未得到充分發展,出租田土的數量不多,即便在存在的租佃關系,地租所交比例也不高;雇主和雇工之間的關系并不緊張,地主與長工、短工同吃同住的現象十分普遍,兩者關系比較和諧。因此,近代苗族地區基本上屬于封建經濟,處于水平落后,市場化水平不高,土地交易率低的初級發展階段[14]。可以看出,上述分析與傳統的革命范式差異較大,苗族內部的階級矛盾并不尖銳,中國主佃關系可以概括為“有剝削而無尖銳斗爭”[15]。那么苗家貧困的根源是什么?我想可能是多方面的,基本上受到資源稟賦(自然環境、人口壓力)、要素流動(農家負債數額、公有土地比例)及社會分工(商業化程度、國家賦稅征收)等因素的影響[16]。不過,民族地區的地權關系,還涉及各民族之間的復雜關系。

一是異族壓迫。苗族自古就是一個苦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的民族,由于戰爭的關系,苗族經歷了一個漫長時期的遠距離大遷徙,唐宋以后,苗族的大部分已在西南定居。不過,除極少的一部分苗族聚居外,大部分與各民族交錯雜居。也正因為遷徙和雜居的原因,苗民大部分為外族所壓迫。在壓迫苗族的外族中,以彝族和漢族為甚,雜居的苗民極少占有土地,無地的佃農約在80%以上[10]263。費孝通曾言,“漢族封建勢力罩住了苗族,漢人地主有著政治權力壓迫著苗族,使苗族本身不易生長出地主階級。”[10]9四川省古蘭縣麻城鄉的寨和東園兩村,共有苗族63戶,占全村總戶數的26%,其中佃耕中農10戶,佃耕貧農53 戶,他們完全佃耕漢族地主的土地[17],因而苗疆也就出現了“老鴉無樹樁,苗族無地方”的諺語。二是政府盤剝。近代中國,政府對苗民的盤剝尤為嚴重,征收苛捐雜稅和抓兵拉夫是基層政府最為常用的剝削手段。在貴州省爐山的凱棠鄉,從1938年開始農民被迫種植鴉片煙,地區經濟走向畸形發展,基層權力掌握者瘋狂抓兵、派款,從而使得大量中農普遍下降為佃農貧農[10]263。

如此,苗疆農民生活貧困的外在因素可能更為直接和嚴重,而非內部的階級矛盾,也正因為異族壓迫和政府盤剝,才有了苗民與異族和政府的尖銳矛盾,正如費孝通所論證:“當苗家農民經濟勢力上升到一定程度,”“也就發生了武裝起義。”“經過一度戰爭后,苗族又被屠殺,土地又被霸占。”而西南地區流行著一句話,“苗族30年一次小反,60年一次大反。”也正印證了苗家經濟貧困的原因所在。

[1] 陳翰笙文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49.

[2] 中國文化書院學術委員會.梁漱溟全集(4)[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2:592.

[3] 卜凱.中國土地利用[M].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農業經濟系出版,1941.

[4] 李金錚.收入增長與結構性貧困:近代冀中定縣農家生活的量化分析[J].近代史研究,2010(4).

[5] 卜凱.中國農家經濟[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561-565.

[6] 薛暮橋.舊中國的農村經濟[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80:9-13,122-127.

[7] 苗族簡史編寫組.苗族簡史[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5.

[8]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廣西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廣西大苗山苗族自治縣融水鎮調查報告[R].內部資料,1964:3.

[9] 貴州省編輯組.苗族社會歷史調查(一)[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6.

[10] 張等文,陳佳.城鄉二元結構下農民的權利貧困及其救濟策略[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47-51.

[11] 中國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貴州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組編.苗族簡志:第二次討論稿[M].內部資料,1959:20.

[12] 費孝通,等.貴州苗族調查資料[M].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2009.

[13] 貴州省編輯組.苗族社會歷史調查(二)[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1987.

[14] 李飛龍.近代苗疆土地所有權轉移問題研究[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12(5).

[15] 李金錚.20年來中國近代鄉村經濟史研究的新探索[J].歷史研究,2003(4).

[16] 張一平.近代租佃制度的產權結構與功能分析——中國傳統地權構造的再認識[J].學術月刊,2011(10).

[17] 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修訂編輯委員會編.四川省苗族傈僳族傣族白族滿族社會歷史調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999国产精品| 91热爆在线| av在线人妻熟妇|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久久夜夜视频| 国产偷国产偷在线高清| 人人艹人人爽|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无码一区18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一个色综合久久|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亚洲色图欧美|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22sihu国产精品视频影视资讯|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国产| 国产成人盗摄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久久国产乱子伦视频无卡顿| 亚洲婷婷丁香| 日韩第八页|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日韩欧美黄色片免费观看| 婷婷成人综合| 亚洲国产清纯| 国产无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欢|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日韩国产另类|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青青青伊人色综合久久|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亚洲va视频| 青青操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欧美激情首页|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九色国产在线|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jizz在线免费播放| 欧美在线天堂|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首页国产精品丝袜| 日韩久草视频| 四虎亚洲精品|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丝袜久久剧情精品国产|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a级免费视频|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1024精品|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亚洲乱码视频|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免费黄色国产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福利一区在线|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精品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一区二区h|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第二页|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国产噜噜噜|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