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巧紅 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畜牧獸醫站 810700
近年來,樂都區養豬業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種豬存欄數量及品質均居青海省第二,具有了相當的再發展基礎。自樂都區畜禽良種工程的開始實施,逐步建立了以萬頭豬場為龍頭,示范帶動周邊規模養殖場(戶)應用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體系,對畜牧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生豬產業在樂都區畜牧業經濟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產值占畜牧業產值的一半以上,是養殖業發展的重點。2013年全區飼養生豬59.01 萬頭、出欄生豬29.86 萬頭、存欄生豬18.86 萬頭,其中存欄能繁母豬2.4 萬頭。有萬頭以上豬場4 家,存欄生豬9889 頭;千頭以上豬場21 家,存欄生豬7453 頭;百頭以上豬場152 個,存欄生豬15500 頭,小型規模戶2861 戶,存欄生豬8 萬頭。目前全區有40%以上的養殖場和川水部分散養戶應用了豬人工授精技術。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對全區生豬品種改良、農民增收和提高養殖者素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不僅可以提高豬的繁殖性能、提高優良公豬的利用率、減少疾病傳播、減少勞動強度,而且可以降低飼養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為了提高樂都區養殖業的科技含量,增加養殖收益,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2005年以來逐年實施了以生豬、肉羊良種推廣為主的畜禽良種工程,2005~2008年生豬產業上主要以引進推廣優良種公豬和二元母豬為主,2009年至今以良種豬精液補貼為主,大大推動了豬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應用,對促進畜牧增效和農民增收起到了顯著效果。
2008-2010年樂都區建成萬頭豬場3 個,各場開始使用人工授精技術。從2009年開始,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項目和畜禽良種工程,以減少公豬飼養量、降低生產成本為目的,人工授精技術作為主推技術在示范場(戶)中推廣。
2009年確定2 個萬頭豬場為豬人工授精示范基地和鮮精供應站,帶動周邊養殖場(戶)開展人工授精技術推廣和應用,共帶動550 個養殖場(戶)應用該技術。目前豬人工授精技術已為百姓所認識,在規模養殖場中的應用覆蓋率已達40%以上,年推廣規模超過1500 頭,使用鮮精6000 余份,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另外,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應用,帶動了全區養豬業整體水平的提高,在小型規模場和散養戶中迅速推廣優良公豬精液,促進了良種化進程,對養豬業逐步向規模化和標準化方向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一是萬頭豬場自己成立豬人工授精站,為本場服務,減少了豬場的公豬飼養量,效益顯著;二是人工授精站+規模豬場,即人工授精站提供精液,由規模豬場技術人員完成配種工作;三是人工授精站+規模戶和散養戶,即人工授精站提供精液,人工授精站技術人員開展豬人工授精技術服務,或由人工授精站完成對規模戶和散養戶的技術培訓,合格后由規模戶和散養戶自行完成配種工作。
(1)豬人工授精技術的推廣工作已經在樂都區持續開展了幾年,采用人工授精技術需要一定的技術水平,如果技術不過關,可能會出現子宮炎增多、受胎率低和產仔數少等問題。因此要采取培訓班、入戶指導和現場操作等多種措施,加快生豬人工授精技術在規模場(戶)的普及,使規模養殖場(戶)盡快接受這項技術,這是推廣的必經之路。
(2)進一步完善推廣供應和服務體系建設,做到鮮精供應站的規范化管理和技術培訓的常態化。鮮精供應站做好種公豬的更新,堅決淘汰不符合種用條件的公豬,為養殖場(戶)提供品質優良的精液,畜牧技術部門做好鮮精供應站種公豬的疫病監測工作。
(3)積極引導養殖場(戶)飼養二元母豬,應用優良公豬精液進行人工授精,生產優質三元雜交商品豬,提高飼養效益,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