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靜勻 劉小琳 廣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510640
“寵物疫病”是寵物護理與美容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與動物微生物、寵物病理與藥理及寵物臨床診療等課程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與寵物醫療臨床實踐也緊密相關,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將為學生以后從事寵物醫療工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填鴨式”的講解。教師在課堂上從頭講到底,照本宣科,這種方法比較枯燥,學生也容易走神。之后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配置大量的圖片再加上對疾病的講解,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學生對于該疾病的知識點都是從教師講解中獲得的,仍然是教師“一言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均沒有多大改變,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缺乏有效結合。一門理論課結束后,學生仍然不懂寵物醫療臨床護理崗位到底需要哪些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職業學校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文化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興趣不高,特別是自己學習意識比較差,甚至有的對理論學習持消極態度。所以,在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中,難以看到活躍的氣氛,看到的只是更多的學生對專業理論課學習興趣的喪失。
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實施者,也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因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授課效果,使學生深刻理解、靈活運用理論知識,筆者在發揮傳統的板書教學的優點及現代多媒體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嘗試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1)“討論式”課堂。針對理論知識講解部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采取討論、提問、答疑的形式,使課堂教學與學生產生互動,從而達到授課目的,完成相應章節的教學計劃。
課前準備階段。布置課前作業,要求學生查找關于該病的報道,并總結出該病的發生、流行或者預后的共同點,目的是通過總結,學生從中初步了解到該病流行的時間、地點、發病情況甚至預后狀況等。
課堂實施階段。首先令學生分組簡要介紹其認為典型或者有意義的報道,并說出這些相關病例的共同點。第二,教師以一個臨床病例引入教學任務。第三,學生分組查資料,教師提供處方手冊、小動物傳染病、小動物寄生蟲病等書籍,主要按“病原、流行病學(流行時間、流行特點等)、臨床癥狀、檢驗方法、防治方法”幾方面內容分工查找資料并匯總。第四,組長組織組內互查并登記組員學習情況。第五,隨機抽2 組同學上講臺解說該病例,要求圖文并茂。第五,其余組別通過聆聽、登記,并從中找出不懂的或難于理解的問題進行提問。第六,講解組利用手頭資源回答問題,針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每個講解組有兩次機會)求助于教師,教師當場作答。
總結階段。分為課堂總結及課后點撥。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對該課程內容的總結,分析兩個講解組在講解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鼓勵他們繼續進步。在課后,通過對所有組別提交的關于該疾病的理解內容、組長登記的組員學習情況表,以及隨堂留下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了解,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
(2)“項目式”課堂。此部分是針對部分病理模型比較容易找到的疾病所做的一個課堂改革,利用專業一體化教室進行項目性教學,通過真實的臨床案例,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從而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增強團隊協作意識和愛崗敬業的職業品質。如《犬的螨蟲病》這個章節,學生在一體化教室,通過接受任務、制定接診計劃、模擬寵物醫院接診、評價反饋等環節的學習,在實際病例中掌握理論知識,并應用于臨床中。
通過兩個年級的課堂實踐,發現學生在課堂活躍度大幅度提高。同時,在校外實習的反饋調查中發現,課改班級的學生更容易進入實習狀態,更快融入寵物醫院的工作中。
“討論式”課堂的改革實施,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但是這種方式教學需要尋找一個組織能力比較強的組長。一個好的組長,可以帶動整個隊伍進入一種良性的競爭氛圍,同時帶動組員自主學習。
“項目式”課堂的改革實施,有利于學生與實際接軌,理論聯系實際。在實施中發現,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篩選,同時對他們未曾注意到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并且為了應付各種突發問題,教師需要好好備課,同時注意收集臨床真實病例。
[1]賀建忠,羅 勇,白萬勝.《獸醫臨床診斷學》課堂創新與實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08(5).
[2]劉衍芬,賈富勃,趙希彥,姚衛東.《畜禽傳染病》課程的BTEC 教學實踐[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
[3]梁占學,王俊東,李宏全,張建海.病例教學法在獸醫臨床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