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玲玲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飼料牧草開發管理站 136600
樊景成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畜牧總站 136600
于立春 吉林省遼源市東遼縣公路動物衛生監督檢查站 136600
(1)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發展歷程。中國的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發展是從農作物開墾系統和畜牧產業開始的,大約開始時間是20世紀60年代。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的配套設備業也相應地經歷了一定的發展過程,其配套設備最初是原蘇聯機引和馬拉式的帶耙式摟草機以及單刀式割草機。這些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機型整體結構比較簡單、實際效果好,現今有少數地方還在使用。
(2)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現狀分析。與國外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相比,我國的牧草生產機械化還存在諸多問題,機械設備多為單一機器型號,用戶選擇性比較小,機器的動力不足,配套性差,使用起來效果不明顯。目前中國草地退化面積逐漸擴大,已經逐步推廣優良牧草品種建立高產草場,應當著重關注牧草生產機械化的高作業精度技術的發展和研究。
(1)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不完善。牧草種植環節對機械化技術作業要求很高,大部分牧草種子顆粒細小,且破土能力較差,對土壤濕度和松緊度要求高,能夠高精細操作的成熟播種機械比較少。并且部分牧草屬于多年生種類,不需要播種環節,土地不能進行耕翻,使得松土、中途耕作和施肥作業次數增多,要求更高的機械化作業。
(2)牧草收獲機械化配套水平不高。大多數牧草籽、莖、葉同時收獲,并且同一片牧草一年內需要多次收割,收獲時產量多,這些特點使得牧草收獲時操作難度系數加大,對于牧草收割機械化技術要求更高、更精細。牧草剛收獲時其水分含量較高,要防止腐爛,割收后必須及時經過充足翻曬才能夠儲存運輸。由于牧草松散、數量多,運輸儲存不方便,收割過程較長很難完全避開陰雨天氣,因此要求牧草收割后翻曬、運輸和儲存環節一條龍完成。這些工作環節對于機械化技術水平要求相當高,必須保證收割及收割后的處理工作及時、高效地完成,而就我國目前牧草收割機械化技術是達不到的。
(1)加大牧草機械化技術研究。在牧草種植、收獲和加工階段都存在著機械化技術設備不足的問題,必須加大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究。對于收割問題,要配套多種類型的機具設備,并加大技術研究力度。牧草收獲作業項目,應根據農機小或中型拖拉機,來選擇與其相適應的配套收割機械。對于牧草加工器械類型過少問題,需要草產業和食品加工業的專業人員共同研究開發新技術設備。
(2)建立高標準的牧草生產機械化基地。為了更好地推廣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建議在各地建立高標準的牧草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根據當地奶業、資源環境或畜牧業的發展趨勢,在當地建立獨具特色的示范基地,配備專人進行機械化技術和機具使用的培訓、推廣和指導工作,將生物工程和機械工程相結合,采用最新的設計手段和方法,結合其他領域的新技術,改變傳統牧草的生產、管理及經營模式,建立優質、高產、高效牧草生產示范園區,建立科學的牧草生產機械化機具配套體系。
牧草生產機械化不僅僅關乎生態和經濟問題,更與農業和食品業息息相關。要通過加大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究,建立高標準的牧草生產機械化基地,依靠政府政策積極引導和大力扶持,促進我國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的發展。
[1]曹玉龍,周宏偉.淺談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的發展[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3,01;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