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寶良 李亞波 云南省紅河建水縣臨安鎮畜牧獸醫站 654399
蘭 清 云南省紅河建水縣動物衛生監督所 654399
近年來,食品安全事故頻發,給人民健康帶來嚴重危害和潛在威脅,國內相繼發生的“毒奶粉”和“瘦肉精”、不衛生的注水豬肉等問題日益受到關注,對畜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人類不應以犧牲自身健康為代價換取畜產品量的增加,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需要。
(1)內在因素。環境:由工業企業造成飼養場的空氣和水質污染,飼養場廢棄物的處理不當造成的污染,以及大量施用的農藥化肥污染水源等。飼料.霉變(黃曲霉素)、有毒物質(棉籽酚、亞硝酸鹽等)、飼料被農藥、鼠藥污染、飼料加工過程中添加對人體有影響的物質(激素、鎮靜劑、抗菌素、防腐劑、三聚氰胺、克倫克羅等)、休藥期不到造成藥物殘留、飼料中重金屬含量超標(如汞、砷、鎘)和高溫煉制加熱產生的二惡英是世界頭號致癌物質。疫病。動物傳染病及寄生蟲,尤其是人畜共患病。如結核、狂犬、鏈球菌、口蹄疫、丹毒、旋毛蟲等。藥物。預防和治療動物疾病時不選用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藥品,包括消毒藥品和人用藥等。
動物屠宰場和動物食品加工條件達不到衛生要求而造成動物食品的污染。如火腿、牛肉干等在加工晾曬這個環節,由于設備不全而使用蒼蠅藥、敵敵畏等。添加物質。在加工動物食品過程中,為了改變其他氣味或防止腐敗添加一些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物質。食品的包裝物不符合衛生要求而造成的污染,如家庭用的保鮮膜不是聚乙烯原料而用聚氯乙烯等。動物食品在運輸、儲藏和銷售過程中條件太差,造成污染變質。另外由于餐館、食堂、冷庫及鹵制品、臘制品店是相關部門監管中的一個相對較弱的環節,這些場地便成為病害動物產品的集中消化地。
(2)外在因素。法律體系不健全,部門職責不夠明確。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所依據的法律體系不健全,在質量安全監管中實施的是分段監管,由農業行政、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等部門共同參與,造成部門間的銜接困難,相互推諉的現象時有發生。殘留監控分散,質量追溯困難。目前多個部門均在開展殘留監控工作。農業部門開展生產基地和市場的農獸藥殘留例行監測計劃,工商部門在流通領域開展產品抽檢計劃,質檢部門對進出口農產品實施殘留監測計劃。由于部門間銜接困難,導致同一類產品出現抽檢重復或缺失,既浪費人力物力,加重了生產經營者的負擔,又給監督工作帶來隱患。同時,由于沒有建立統一的監測信息共享體系,導致監測信息分散,產品追溯困難,難以及時開展風險預警。
畜禽養殖者思想意識淡薄,不接受免疫,亂扔病死畜或違法出售病死動物。不嚴格實行免疫制度、消毒制度、無害化處理制度和休藥期制度。散養戶畜禽啟運、銷售、屠宰前無申報產地檢疫的意識。相關部門監管不力,造成禁用藥物的使用,抗生素的濫用、亂用,休藥期的不執行等,最終造成藥物殘留。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密度和免疫質量達不到要求,不能實現清凈免疫或出現疫病后及時有效防控。產地檢疫的檢疫設備落后,畜禽在啟運、銷售和屠宰前的產地檢疫環節未能嚴格把關。定點屠宰場在邊遠山區無條件實施,私宰現象仍然存在,給宰前、宰后檢疫造成一定難度,讓未經檢疫的病害動物產品進入市場。
(1)嚴格控制三個環節。飼養環節:發展規模化養殖和標準化生產,推進健康養殖。飼料要嚴格把關,霉變、過期、超標的飼料一律不得使用,監督執法部門要定期抽樣,養殖戶必須按批次留樣送檢,嚴把“進口關”,特別是添加劑和違禁藥品必須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時認真做好疾病的防控,尤其是人畜共患病,要按照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應防盡防。加工環節。加工場地必須符合衛生要求,領取衛生許可證及環保證明,工作人員必須持健康證上崗,工藝流程要先進,不得添加任何對人體有影響的物質。衛生監督部門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樣檢查,出廠產品必須每批都留樣待查。同時企業要實行嚴格的檢查制度,不合格產品不得流入市場。銷售環節。運輸儲藏和銷售過程中必須具備保證產品質量的條件,需冷凍的必須冷凍,需冷藏的必須冷藏。嚴格執行保質期,工商部門要進行定期檢查,過期、變質產品一律下架銷毀。
(2)理順三個關系。法律。法律要健全、嚴謹、統一。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的農畜產品分段監管、成本低廉、便于操作和職責明確的市場準入管理模式。根據不同農畜產品生產流通特點,確定相應的管理載體,規范準入環節,明確管理對象,厘清相關部門職責,循序漸進,分步實施。機構。畜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管理涉及農業、衛生、質檢、工商、食品和藥品等諸多部門。因此,依據法律規定,相關部門應在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的統一領導下,明確任務分工和責任銜接,加強協同配合,共同組織實施。標準。對現行的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食品衛生標準、食品質量標準和有關食品的行業標準中強制執行的標準予以整合,統一公布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在統一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未公布之前,為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應針對危害公眾健康的主要因素,以現有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為依據,切實加強監督抽查檢測。同時,加快認定推廣快速檢測方法和設備,強化檢測技術支撐。加強基層檢測能力建設,統一檢測項目和檢測方法,促進產地檢測和銷地檢測的互認和對接。
(3)加強一個手段。即動物食品的檢測手段。動物食品安全人命關天、責任重大,只有加強檢測,才能識別產品是否達標、合格。基層是動物食品安全的主戰場,也是畜產品進入市場前的最后一道關口,現場檢測必須快速知道結果。筆者認為國家要加大投入,研制現場快速檢測的試劑和試紙。同時加大對生產、銷售不合格畜產品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力度。
(4)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意識。加強畜產品生產和銷售人員的道德、誠信和公德的宣傳教育,加強社會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的建設,形成誠實、誠信的社會氛圍。動物食品安全無小事,不管在投入品的使用及運輸、保管及銷售的全過程,都要按程序、標準執行,確保產品安全。消費者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在購買和消費過程中,關注動物食品的質量,做到不食不購過期、變質和不合格產品。
因此,只有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才能提高我國畜禽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促進我國畜牧業長期穩定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