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國昌
摘 要: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技術推廣落到實處才能將農業科技變成生產力。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能夠減少對農村生態環境的破壞,早日實現農業機械化。提高農作物產量、降低投入成本、節約人力,從粗放型轉變成集約型。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加快農業發展前前進的步伐。
關鍵詞:農業 發展方式 技術推廣
中圖分類號:S-0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2(a)-0110-02
粗放型的發展方式是我國農業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嚴重,成本投入高,產量低。如今,我國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是農業結構、質量和效益發展的不平衡,農業發展在資源、環境、成本上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所以,要想推動農業的高效率發展,必須要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而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當中,基層農村技術推廣起了很大的作用。技術轉變成為生產力,這需要尋找正確的推廣路徑。
1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隨著社會進步,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技術運用到農業發展中,農業推廣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實行。但是在農業推廣實行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1.1 基層政府沒有起到帶頭作用
一些基礎政府不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走過場,沒有真正把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落實清楚。在一些規章制度的制定上,沒有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很多具體的措施沒有能落實到每一個農戶。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人員不夠重視,導致很多人才外流,農業技術推廣的進度得不到保障[1]。農業技術推廣的周期比較長,見效較慢,很多政府部門急功近利,不愿對農業技術推廣加大投資。
1.2 推廣人員的素質低
很多基層專業高素質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缺乏,有些偏遠地方的技術推廣人員都是兼任的,數量少,農民在遇到技術上的問題時,很多時候根本找不到技術人員。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較低,甚至有些技術推廣人員沒有接受國專業的培訓,沒有及時學習新的技術知識,在新的技術的引進上,不夠積極主動。以致農業技術推廣斷斷續續,沒有真正的把技術落實到田間地頭,降低了農業技術推廣的效率。
1.3 技術推廣的對象素質低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很多農村的青壯年都進城務工,留在農村的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農村的種地的大多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農民。那么農業技術推廣的對象就是這些上了年紀的農民。這些農民的文化受傳統的農業種植思想的影響,質疑新技術的可行性[2]。此外,這些農民的文化水平較低,大多只有小學文化水平,學習能力較弱,對于新技術在短時間內很難學會和利用,所以,他們不愿意接受學習新的農業技術,這也是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遇到的比較普遍的問題。
2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性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而農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支持,所以農業技術推廣顯得尤為重要。我國農業正處于面臨這從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時期,這也是推進我國農業發展關鍵一步。雖然現階段,我國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產量也在逐年上升,農民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直處于這種發展狀態,不能跟上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腳步,就必然會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阻礙。
加大對農村技術推廣的力度,能夠將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落到實處,轉化成為真正的生產力,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發展的水平,保護生態環境,增加農民的收入。
3 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具體對策
針對農業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要給予重視,并根據問題出現的根源,采取相關的對策,解決問題,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
3.1 基層政府要重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
基層政府必須提高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首先,完善相關制度,增加對農業技術推廣資金的投入。對科研經費有適當的提高,以保證研究出的農業技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加大推廣資金的投入,確保技術推廣的順利進行。其次,注重推廣的實用效果,有針對性的推廣,解決農民的生產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對農民反饋的意見要及時的作出措施[3]。最后,完善農村基礎建設,投入資金進行道路的建設和水利工程的建設。農民互助政府支持建立農業農村的新型社會化服務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全面、綜合的服務體糸,為農民更好地實現增產增收提供支持和幫助。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開拓農村市場,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建立成本低,方便快捷的農產品銷售網洛,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糸,供銷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等可以把服務向產前和產后延伸,組織農戶興辦經濟實體,開展農產品加工和銷售,成為區域性的產業一體化組織。同時,政府要引導市場通過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等現代流通方式,對農村現有流通設施進行改造和建設,努力促進以縣城為龍頭,以鄉鎮為骨干,以村級站點為基礎的農村市場流通網絡體系的構建。這樣,廣大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買到從城里配送下來的放心商品,為農民營造省時、省錢、省心的購物環境,逐步改變“假冒偽劣產品充實農村市場”的不安全、不實惠、不方便的銷售環境,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3.2 提高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
基層政府重用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聘請一些專業及農業大中專院校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對基層的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改變他們的工作觀念,引導他們重新認識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性,使他們在工作當中更加的認真和細心。政府應該擴招技術推廣人員,增設農業技術培訓班。
單純的從外地引進技術人員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的需要,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先讓一部分的人掌握了先進的農業技術,然后讓他們帶動更多的人學習農業技術,才是農業技術推廣的長久之計。政府可以選擇當地的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中的帶頭人、還有骨干農民,進行重點培訓。之所以會選擇這些對象,是因為他們本身掌握了一定的農業技術,有一定的經驗和成績,接受新的農業技術的速度較快,由他們去進行農業技術的推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訓的內容上,圍繞當地的主導產業進行,從播種到收獲,從生產之前的決策到產品的營銷進行全程培訓,逐漸建立教育培訓,認定管理扶持政策三位一體的制度體系,從而喜迎更多的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投入到現代農業發展當中,推動農業發展。endprint
3.3 為農民服務為出發點
不同地方所需要的農業技術不同,所以在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中,應該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加大相關農業技術的推廣力度。針對一些偏遠地區的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知識能力低的問題,農業推廣人員在進行推廣工作的過程中,要重視實際操作的可行性。推廣工作推薦在田間地頭進行,手把手教農民如何運用新的農業技術進行農業生產。聽取農民的意見和建議,改進農業技術推廣的方式和方法。
在加快農業技術推廣中,重視推廣體系的改革和發展,推廣和完善包村聯戶的工作機制。重視培養科技示范戶,農業專家、農業技術人員針對一些成績突出的農民培養成科技示范戶,帶動周圍農民學習先進的技術。實施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特崗計劃,有利于農業技術人員知識技術培訓的與時俱進,建立和完善從縣、鄉、村的農業科技示范網絡,提高農業科技的推廣效率。
3.4 加大對農業技術科研資金的投入
國家財政應該專門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撥出專項資金,以加大對農業技術的研究力度。有了國家的支持,農業推廣人員在工作時,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為保證農業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提高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
4 結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也逐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換。集約型的農業發展需要有雄厚的技術支持。基層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是推進我國農業發展方式朝集約型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農業科技轉化成實在的生產力的重要措施。我國農業生產分布比較廣,東西南北各有差異,所以在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要做到因地制宜,推廣的技術和途徑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有所調整。政府重視農業技術推廣,投入專項資金支持農業技術的推廣工作。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進行不定時的培訓,提高技術推廣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和素質把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都引入到農業發展中。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加速轉變農村生產方式,提高農業生產發展水平,穩定我國的國民經濟,促進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邵騰偉,呂秀梅.基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路徑選擇[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3(4):942-948.
[2] 王志剛.基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路徑選擇[J].農業與技術,2014(3):221.
[3] 溫美.強化基層農業技術推廣轉變農業發展方式[J].北京農業,2014(15):2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