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瑋瑋 徐亞金 施仲芬
外來器械主要是指醫院不作為常規配備,由廠家帶到醫院手術室臨時使用的器械,包括特殊器械、動力工具和植入物。隨著醫療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器械逐漸呈專業化、復雜化以及精細化的趨勢發展,尤其對于骨科常使用的各種器械發展尤為迅速,且價格較為昂貴,對于普通性醫院由于經費等各種原因,一般不做常規配備,因此,外租租賃就常常成為經常采用的使用方式之一[1-2]。由于外來器械在各醫院傳遞較為經常,消毒、保存等問題難以得到較好地保證,稍有不慎極易引起患者不良情況的發生,成為醫療糾紛發生的潛在原因之一[3]。我院傳統接受骨科外來器械管理模式中,由科室護理人員根據手術需要進行領取,然后再進行消毒處理,效果不甚理想,極易延誤患者手術治療時間。為了提高骨科外來器械的消毒率以及利用率,提高醫護人員使用滿意度,我院2013嘗試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對骨科外來器械質量管理,已取得理想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骨科共有醫師8名,其中男6名,女2名。護理人員有20名,均為女性。護士長1名,護士19名。護士年齡22~39歲,平均(31.51±3.74)歲。工作年限3~18年,平均(8.32±4.11)年。學歷:中專2 名,大專15 名,本科3名。職稱:護士10名,護師9名,主管護師1名。2012年1月~12月(對照組)接收外來器械5886件,2013年1~12月(試驗組)接收外來器械8653件。兩組器械大小、包裝方法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對骨科外來器械采取常規管理模式,即每次手術前,由護理人員根據手術需要對相關器械進行領取,然后再送至消毒室進行消毒,手術結束后,進行歸還;試驗組,由消毒中心統一對外來器械進行全程管理,具體過程如下:
1.2.1 明確崗位制度,規范接收 所有外來醫療器械均應手術前1 d送至消毒供應中心,由供應中心清洗、包裝、滅菌,供應中心由專人負責,在此期間,消毒供應中心應確保外來器械的滅菌質量,不允許器械商參與手術器械的清洗、打包、消毒、滅菌等操作;其次,建立明確的職責體系,消毒供應中心負責對外來器械的清洗、包裝、滅菌、監測工作,至于外來器械在臨床使用的規格、類別等工作均由器械商和使用科室確認。
1.2.2 建立器械交接制度,規范使用 建立外來器械使用簽以此登記供應的醫療器械名稱,在檔案中詳細記錄器械名稱、手術名稱、病人姓名、床號、滅菌時間、鍋號批次號、失效時間、檢查打包人姓名編號、發放時間、是否急診、生物監測結果、第5類化學指示物監測結果、領取人簽字、發放人簽字。
1.2.3 滅菌合格后,方能發放 按照外來器械的類型進行歸類,初步分為特殊器械、動力工具和植入物3類,每類由專人負責清洗保存,滅菌方式采用壓力蒸汽滅菌和低溫滅菌并行的方式,首選壓力蒸汽滅菌,不能高溫的可選用低溫滅菌方式,當滅菌結束后,檢查每包器械包外化學指示膠帶,確認合格后,給予發放。植入物需每包做生物監測,待生物監測結果陰性后才能發放。如為急診手術,可根據生物監測包的5類測試卡變色情況提前放行,待快速生物監測結果陰性后通知手術醫師。如監測結果為陽性立即通知醫師密切觀察病人情況。
1.3 觀察指標 在消毒效果方面,在器械使用前,以光源放大鏡對每一件外來器械進行檢查,若發現器械干凈、無污跡、無異物則視為合格;統計實驗期間器械出現丟失、損壞的狀況,并詳細記錄,統計器械出現污染、丟失、損壞的比例[4-5];自制外來器械使用滿意程度調查表,在兩個實驗段結束后,分別對骨科醫師和護理人員進行外來器械滿意程度調查,初步分為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3個維度,以此作為衡量兩種管理模式下骨科醫護人員對外來器械的使用效果。2012年1~12月發放問卷102份,收回102份,2013年1~12月發放104份,收回104份,收回率均為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表1 兩組外來器械使用情況比較(件)

表2 兩組醫護人員滿意程度比較(份)
外來器械作為一般性普通醫院常見的配備器械,大量使用于醫院對患者的常規治療中,尤其對于骨科的患者,由于骨科相關器械價格較為昂貴,且精密度較高、更新快,因此外來器械在骨科中的應用更為常見。但由于外來器械流動性較大,消毒、保存不能得到較好的保證,因此如何對外來器械進行統一管理,提高器械的安全使用率,減少丟失率和損壞率越來越成為普通醫院面臨的較為棘手的問題之一[6-7]。我院嘗試由消毒供應中心統一對外來器械進行管理,其過程從商家接受開始,到醫院器械的供應,再到回收之后的消毒保存,形成了一個循環的、全程的供應管理體系,其臨床使用效果明顯提升[8]。表1顯示,2013年1~12月,我院開始嘗試由統一管理模式對外來器械進行管理,共接受外來器械8653件,在此期間僅出現污染狀況5件、損壞1件、丟失1件,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表2顯示,統一對外來器械進行管理模式較常規模式管理,醫護人員滿意率明顯提高,也保證了對患者的治療效果與質量。
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每次手術前,護理人員根據手術需要對相關器械進行領取,然后再送至消毒室進行消毒,手術結束后進行歸還,甚至有時為了節約時間,由骨科護理人員直接對外來器械進行接收,沒有一個明確標準的管理使用模式,在此過程中出現丟失、損壞的狀況較為常見,而在新模式下,明確了消毒供應中心的相關職責,專門負責外來器械的接收以及對醫院的供應、保存,整個過程責任明確到人,統一對外來器械進行供應,并定期進行無菌檢查,較好地保證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由于每個過程都有相關責任人進行簽字,使整個使用過程中的個人責任感大大增強,有效地減少了器械發生損壞和丟失的概率,有效地推進著醫療器械管理的不斷完善,為我院今后的管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9]。
[1] 劉 英.骨科術中外來器械污染監測及冷凝水對其污染影響的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3.
[2] 湯樂斌,王小玲.骨科外來器械及植入物納入消毒供應中心管理的質量控制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1,15(6):6 -7.
[3] 孫 艷.消毒供應室骨科外來器械植入物質量監控實踐探討[J].當代醫學,2011,17(10):30.
[4] 郭玉蘭.外來器械管理流程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6B):1570-1571.
[5] 馮秀蘭.我國醫院消毒供應中心管理與建設新進展[J].護理學報,2011,18(8A):1 -4.
[6] 陳瓊芳,麥惠雪,鐘玉嬋,等.外來骨科醫療器械清洗滅菌全程質量管理的實施[J].護理研究,2012,33(1):76 -78.
[7] 張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骨科外來器械管理中的安全問題及應對[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310 -312.
[8] 付成華,劉玉蘭.消毒供應中心對骨科外來器械及植入物規范化管理的探討[J].山西醫藥雜志,2012,41(8):859 -860.
[9] 張彩紅.消毒供應中心對外來骨科植入型手術器械的管理探析[J].中外醫療,2013,32(32):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