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瑛 譚行如(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3)
基于模因認知觀的英語水平多元評價體系
汪瑛譚行如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23)
摘要:本文研究的基于模因認知觀的英語水平多元化評價體系,是在英語評價機制當中滲透一種模因認知觀。這種模因認知觀豐富了言語交際理論,給言語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從模因概念的興起進行研究,將此概念結合英語教學中的評價體系研究,是將模因認知觀基礎之上形成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應用于英語教學當中,充分體現英語水平的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從而建立一種科學的評價機制。
關鍵詞:模因論多元化英語評價體系
模因概念的出現,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向更多的人和更廣泛的區域進行傳播和滲透,包括生物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在教育領域,教學者們也將這一新的觀念,即模因認知觀引入一個新的領域——英語語言學習當中。探索模因論和英語學習的結合,期待找到一套基于模因認知觀的英語水平多元化的科學評價體系,從而發揮模因論對大學生或者廣大的英語學習愛好者的實踐指導作用。
模因 (meme)是文化資訊傳承時的單位,這個詞是在1976年,由英國新達爾文主義者Richard Dawkins在其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是基于達爾文進化觀點解釋文化進化規律的一種新理論。Dawkins認為模因是能夠自我繁殖的文化傳播單位,從廣義上說,模因可以被稱作模仿。它將文化傳承的過程,以生物學中的演化規則做類比。國外學者FrancisHeylighen認為任何學到的或記住的都是模因,包括思想、知識、習慣、信仰、技能、意向等。模因論正以其強大的生命力向更多的人和更廣泛的區域進行傳播和滲透,包括生物學、心理學、哲學、社會學及語言科學。
多元化評價體系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評價體系。這個概念用英文表示是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簡稱MI理論,是美國Howard Gardener教授于1983年在 《智力的結構:多元智能理論》一書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是多元評價的理論基礎。Gardener認為人類的思維與認知方式是多元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優勢智能與弱勢智能。
模因論的相關研究在國內起步較晚,但有越來越多的學者已開始關注模因學的研究。我國學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將memes翻譯為“模因”。此后,把這一理論應用于語言教學的研究不斷增加與深入。這些研究成果對于我們更好地認識模因認知觀指導下多元化評價體系,都是非常富于啟發意義的。
然而,國內有關模因的研究大都體現于語言研究,多集中在語言模因及其復制和傳播上,包括詞匯、流行語、廣告語等的流傳和變異等,相關模因的實證性研究數量少。但是結合模因論研究現狀可知,模因論研究具有很大的研究潛質,通過其對英語學習多元化評價體系的跨學科的研究,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啟示。
基于模因認知觀的英語水平多元化評價體系,是在英語評價機制當中滲透一種模因認知觀。語言模因揭示了話語流傳和語言傳播的規律。英語教授者通過重復、反復加深學習者對語言的認識,從而達到溫故知新,重新組合語言創新,靈活運用語言的目的。這種模因認知觀豐富了言語交際理論,給言語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現代言語行為特征有更合理的解釋,人們發現模因的形成、保持、變異和復合都可以在認知領域找到理據。模因復制和傳播的方式有助于解釋模因自我復制和進化的規律,解釋語言現象的產生和消亡。研究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將有助于指導我們開展對英語學習者進行其水平的多元化評價,有助于發現語言發展和進化的規律,有助于指導我們在社會文化的交流和交際中學習英語。將模因認知觀基礎之上形成的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應用于英語教學當中,充分體現英語水平的評價主體、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從而建立一種科學的評價機制。我們的英語教學,尤其是大學英語教學,由于各種原因,學習者和教授者更多地以結果進行考核和判斷,忽視了過程中的多元評價體系。倘若我們能借鑒模因認知觀,就能夠給我們的過程性考核以更多啟發,從語言的模仿開始,到語言的重復和創新,從而達到真正交際的目的。
作為英語的評價者,其首先要充分理解這一概念。需要評述模因論的國內外研究情況,找到現有模因認知觀念與英語評價體系的關系,以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結合英語教學具體的學科或者某方面的技能考核進行有特色分析和制訂方案。例如口語技能的評價,我們更需要在平時的考核中加強比重和注重科學性,制訂比較完善的學習計劃和考核方案。從模因的第一環,即模仿開始,鼓勵學生進行有效重復,在此基礎之上,在一定的專業環境或場合中進行應用練習,并且不斷創新,從而達到知學會用的目的。這就好比母語的學習一樣,利用嬰兒學習語言的方式,達到對語言潛移默化地進行學習。
教學者需要分析多元化評價體系對于學習者英語的學習效果,主要包括比較傳統的英語學習評價體系和多元評價體系下的不同指導效果,探討多元評價體系與模因認知觀的關系。傳統的教學方式,更多地強調學生的記憶,注重記憶效果。我們現在的學習更需要注重效率,尤其是很多成年英語學習者,怎么樣有效率地指導他們進行語言的學習,這就包括要重視英語教學的形成性評價與模因形成的注意觀,建立教學檔案袋與模因保持的基本范疇,實現英語評價方式多元化與模因論的整合觀。這種評價相對于原來的評價機制更加復雜,工作量也更大,但是對于學習者的學習效果確實不可忽視。對基于模因認知觀的英語水平多元評價體系的效果進行總體評價,并結合英語學習實踐效果探討這種多元評價體系,對英語學習具有非常大的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近20多年來,國外有關模因的認識一直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該理論。通過研究國內外對于模因認知觀的探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看待和解釋在英語學習評價領域探討多元化評價機制的新視角,從而啟發我們的新思維。
探討語言的特性和模因認知觀的關系,要想運用模因進行英語水平的多元化評價體系的研究,就必須了解模因不同階段的性質,從而分析語言水平和模因認知觀的關系。模因這一新理論的提出,為英語語言學習和教學研究者提供了新思路,特別是在言語教學中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探討二者關系,有助于幫助我們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系,從而發現模因論的新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
探討英語學習的現狀之下,如何找到一種基于模因認知觀的科學合理的英語水平多元評價體系。結合國內大學當中學習英語的方法和現狀,探索一套更加科學合理的基于模因認知觀的英語水平多元評價體系,從而反過來更好地指導英語教學。這豐富了言語交際理論,給言語教學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現代言語行為特征有更合理的解釋。研究語言模因的復制和傳播有助于指導我們對于英語學習者進行其水平的多元化評價,有助于發現語言發展和進化的規律,有助于我們在社會文化的交流和交際中學習英語。
探討模因認知觀和英語水平多元評價體系二者的關系,能夠幫助我們找到二者的相似之處,從而發現模因論的新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在語言教學方面給予我們更多思考。
參考文獻:
[1]Blackmore Susan.The Meme Machi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2]Brodie R.Viruses of the Mind:The New Science of theMeme[M].Seattle:IntegralPress,1997.
[3]Dawkins Richard.The Selfish Ge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4]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論與社會語用[J].現代外語,2003(2).
[5]侯國金.模因宿主的元語用意識和模因變異[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4).
[6]吳燕瓊.國內近五年來模因論研究述評[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7]郭菁.文化進化的meme理論及其難題[J].哲學動態,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