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英
(福建省廈門市第五醫院 福建 廈門 361101)
斷指受損在高危作業或意外傷害中較為普遍,患者在接受斷肢再植術后,若患指功能日漸恢復即表明手術成功。康復護理是促進斷指恢復的關鍵一環,也是鞏固斷肢再植手術療效的必要補充。本文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間收治的斷指再植手術患者20例,斷指30指,對患者術后開展看系統的康復護理,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間收治的斷指再植手術患者20例,斷指30指,男性14例21指,女性6例9指,年齡18-64歲,平均年齡(37.4±2.3)歲。致傷原因:電鋸傷10例,切割傷3例,擠壓傷5例,絞傷2例。離斷平面:手指近節10例,中節6例,末節3例,遠端指間節1例。
1.2 康復護理方法
1.2.1 早期護理:在術后0-2周以內,重點抗血凝、防炎癥、防痙攣,鞏固近期手術效果,確保新植指的存活,通常不介入康復護理;在術后3-4周內,康復護理正式開始,旨在配合手術療效防范患處及機體的感染,加速患者血液循環,加強血管順暢和傷口組織的修復性愈合,要運用VSD治療儀,堅持20min/次,2次/d,加強滲出液體的吸收,確保創面干爽,同時,提醒患者加強自我防護,特別留意新植指的保暖,以避免受涼所致的血管萎縮,忌煙和辛辣食物,防范新植指的血液供應受阻,導致組織壞死,針對未制動的一些關節,要讓患者做輕度屈伸功能性訓練,對于肘、肩關節可做主動適應性訓練[3],防止由于長時間制動而縮小其余關節運動的范圍,教育患者注意保持穩定開朗的情緒,每日定期排便,防范血管發生痙攣,還要將患處適度抬高,使之微超過心臟平面,緩解水腫。
1.2.2 松動期護理:本階段在術后5-8周內,旨在防范患者可能出現的關節僵化、肌腱粘連和水腫。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遵醫囑,給予中藥熏蒸洗,緩解患肢腫脹,加速血液循環進程,降低患者疼痛感。在這期間,要避免患者燙傷,將水溫調控在38℃ -46℃內,16-20min/次。
1.2.3 強化期護理:本階段從術后第9周開始,到患者無需康復護理終止,重點在于手功能的再恢復。對于新植指要開展被動性牽伸運動,手法要盡量柔和,若關節感到輕微酸脹感或緊張感則為最宜,切不可用力過猛而引發新的創傷;同時,還要加強各類功能性運動的鍛煉,例如,換筷子、扣紐扣、拿筆及繪畫等;必要時可給予紅外線照射、中藥熏蒸洗或短波理療的方法[3]。后期護理,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自主鍛煉,事先系統介紹鍛煉的技巧,告知患者復診及檢測的時間,使患者能有節律地從事恢復性鍛煉。
1.3 斷指再植功能判定標準:依照中華醫學手外科學會對斷肢再植功能的判定標準[3],對全部患者進行術后康復護理評分,其中,滿分100分,優秀:80-100分;良好:60-79分;中等40-59分;較差:<40分。
術后6個月開展隨訪并完成斷肢再植功能的評分,優秀者12例,占60.0%,表現為指端的疼痛感溫度完全恢復正常,關節運動自如,完全恢復生活自理能力;良好者4例,占20.0%,其中,3例患者指端的疼痛感溫度已恢復,1例關節運動自如,生活均能自理;中等者3例,占15.0%,指端疼痛感溫度恢復不良,關節運動不方便,伴有傷口疼痛,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復;較差者1例,占5.0%,表現為指端疼痛的感覺較遲鈍,關節無法正常運動,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總優良率為80.0%。
本研究顯示,對斷肢再植術后患者的康復護理,極大地提高了斷肢再植的功能,改善了關節的運動度,斷肢再植的功能優良率達80.0%,表明康復護理對斷指再植術后恢復有著顯著的療效,值得推廣。
[1]李曉.斷指再植術后的康復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0,13(07):201-202.
[2]胡斯聰,梁春,劉梅珍等.微波治療在斷指再植術后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 中外醫療,2010,10(12):45-46.
[3]張愛玲.斷指再植術后功能康復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9(32):206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