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梅(新疆農六師芳草湖總場醫(yī)院兒科 新疆 呼圖壁 831208)
?
小兒腸炎臨床診斷及治療分析
陰梅
(新疆農六師芳草湖總場醫(yī)院兒科新疆呼圖壁831208)
摘要目的:分析小兒腸炎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法、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小兒腸炎54例,分析臨床診斷方法,并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組。對照組27例,接受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實驗組應用葡萄糖酸鋅,共27例。觀察比較兩組療效。結果:兩組相比,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 P<0. 05),差異顯著。結論:葡萄糖酸鋅治療小兒腸炎效果顯著,臨床可推廣。
關鍵詞小兒腸炎;診斷;葡萄糖酸鋅;療效
小兒腸炎為兒科常見病,多由病毒或細菌引起,病菌種類較多,以腺病毒、輪狀病毒、柯薩奇病毒較為常見,病毒性腸炎癥狀較輕微,細菌性腸炎癥狀較重,常見細菌為痢疾桿菌、空腸彎曲菌、致病性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1]。早診斷、早治療是緩解病情、促進患兒早期康復的關鍵?,F(xiàn)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小兒腸炎54例,總結性分析小兒腸炎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方法、效果,并將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搜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小兒腸炎54例,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分組。對照組中重度5例,中度9例,輕度13例,共27例,年齡均為( 6. 54±1. 21)歲,年齡范圍是2-10歲,女患兒12例,男患兒15例,病程均為( 3. 24±0. 69) d,病程范圍是1-6d。實驗組中重度4例,中度9例,輕度14例,年齡均為( 6. 59±1. 07)歲,年齡范圍是2-10. 5歲,女患兒13例,男患兒14例,病程均為( 3. 30±0. 54) d,病程范圍是1-6. 5d。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臨床一般資料相比( P>0. 05),無顯著差異。
1.2方法:分析臨床診斷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在此基礎上對實驗組應用葡萄糖酸鋅
1.2.1診斷( 1)細菌性腸炎:患兒起病較急,主要有腹痛、發(fā)熱、腹瀉癥狀,大便鏡檢可見紅細胞、白細胞、膿細胞,細菌培養(yǎng)顯陽性( 2)病毒性腸炎:患兒大便為稀水狀或蛋白花湯狀,經ELISA檢測病毒及大便分離均顯陽性( 3)血PCT測定:陰性PCT<0. 5ug/L,輕度升高PCT0. 5ug/L-2. 0ug/L,中度升高PCT2. 0ug/L-10. 0ug/L,高度升高PCT≥10. 0ug/L。
1.2.2治療常規(guī)治療為糾正電解質平衡、及時補液、應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思密達等,酪酸梭菌活菌散每日2-3次,每次1袋,思密達每日3次,每日1-2袋。葡萄糖酸鋅每日2次,每日20mg。治療共7d。
觀察兩組療效,并對比分析。
1.3療效標準無效:患兒經相應治療,癥狀與治療前相比無改善,或加重;好轉:患兒經相應治療,癥狀與治療前相比明顯改善;有效:患兒經相應治療,癥狀消失。以好轉、有效作為治療有效率。
1.4統(tǒng)計學分析對本文所得實驗數據均采用SPSS 13. 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檢驗,所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所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 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治療無效5例,12例好轉,10例有效,治療有效率81. 48%。實驗組治療無效1例,11例好轉,15例有效,治療有效率96. 30%。兩組相比,實驗組治療有效率高( P<0. 05),差異顯著。
腹瀉為小兒腸炎的主要癥狀,并伴有嘔吐頻繁、口唇干燥、持續(xù)高熱等全身癥狀與小便減少、口唇干燥等脫水癥狀,危害嚴重,若得不到早期有效治療,則可導致胃酸、腹痛、胃痛、胃脹、消化道穿孔和出血等,誘發(fā)結腸癌、胃癌等,因此,臨床必須加強對小兒腸胃不適的重視程度,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將疾病不良影響降至最低,避免嚴重后果[2]。研究指出,不同病原體造成的腸炎癥狀有一定相似性,早期鑒別診斷較難,大便常規(guī)檢驗較難準確鑒別,若無法明確病原體,則可造成抗生素濫用、延誤治療等,故必須尋找一種快捷、方便、有效的檢測方法,早期確診疾病,指導臨床合理用藥[3]。病毒性腸炎及細菌性腸炎臨床鑒別時,除了進行大便分離病毒、培養(yǎng)細菌外,還可通過測定血CRP( C反應蛋白)、PCT(血清降鈣素原)進行快速診斷。該病治療原則為對癥治療和病因治療,包括糾正電解質平衡、及時補液、應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思密達等。報道表明,鋅對保護小腸功能及結構有較大作用,可影響酶生物合成,促進器官發(fā)育及生長,并對創(chuàng)傷組織進行修復[4]。患兒患病后,體內活性物質大量流失,機體屏障障礙,降低T細胞功能,增加感染病毒幾率,因此,治療時需對患兒補充鋅元素,刺激B細胞活性,增強免疫力,促進康復[5]。葡萄糖酸鋅含有大量鋅,配合常規(guī)治療可顯著提高療效,縮短止瀉時間,縮短住院天數。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同時應用葡萄糖酸鋅,對照組僅接受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治療有效率( 96. 30%)高于對照組( 81. 48%),表明葡萄糖酸鋅治療有效、可靠。
綜上分析,小兒腸炎嚴重威脅患兒健康,臨床需加強早期診斷及治療,給予患兒葡萄糖酸鋅,療效顯著,可推廣。
參考文獻
[1]陳小劍,陳益平,李芳,等.降鈣素原測定在小兒腸炎鑒別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實驗診斷學,2004,8( 05) :469-471.
[2]黃劼.頭孢克肟與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腸炎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 15) :91-92.
[3]傅碧云.葡萄糖酸鋅聯(lián)合醒脾養(yǎng)兒顆粒治療小兒腸炎的療效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 07) :130-131.
[4]王翠霞,龐偉君,陳廣斌.血PCT、CRP的檢測對診斷不同病原體腸炎患兒的臨床意義[J].河北醫(yī)學,2006,12( 05) :388-390.
[5]陳妞妞,李嬙.頭孢克肟治療小兒急性細菌性腸炎30例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5,36( 05) :873.
【中圖分類號】R725. 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07-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