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院 江蘇 泰興 225400)
58例肺癌圍手術期的護理
王小霞
(江蘇省泰興市人民醫院江蘇泰興225400)
摘要目的:探討肺癌患者圍手術期正確有效的護理方法。方法:回顧分析58例肺癌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結果:經精心護理,58例患者均通過了術后恢復期,痊愈出院。結論:做好圍手術期的護理工作,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關鍵詞肺癌;圍手術期;護理
肺切除術是治療肺癌的首選方法[1],術后并發癥較多,而做好術前準備,手術后護理,是預防并發癥發生的關鍵。我科自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共行肺癌手術58例,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本組患者手術治療58例,男46例,女12例,年齡61~82歲,男性患者均有吸煙史。肺葉切除53例,肺切除5例。
2. 1術前護理
2. 1. 1心理護理患者一旦確診,尤其是在實施手術前,顧慮情緒高漲,不僅擔憂手術能否順利完成,而且懼怕術后的生存狀況。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及時對其文化程度、性格、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支持度等進行全面的護理評估,有針對性進行心理護理。向病人介紹以往手術成功的典型案例,讓其知道醫生在選擇手術方式前進行了充分的考慮,在手術后病人可以得到較好的效果,從而消除患者的疑慮心態,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2]。
2. 1. 2呼吸道的準備吸煙會刺激支氣管、肺,使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增加呼吸道感染的機會,降低肺功能。因此督促患者在術前2周戒煙。本組男性患者經健康教育后術前已成功戒煙。指導患者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對于肺部術前感染的患者,要及時給予抗生素。痰液粘稠不宜咳出者,術前每日三次給予糜蛋白酶+慶大霉素霧化吸入。
2. 1. 3指導患者術前鍛煉( 1)因患者術后需要臥床數日,指導患者鍛煉床上大小便。( 2)對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是肺切除術后手術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促進余肺復張,預防手術后并發癥的有效方法。指導患者術前1周進行深吸氣-屏氣-深呼氣的深呼吸訓練。患者術后容易因切口疼痛不敢咳嗽或不能進行有效咳嗽導致痰不能咳出,應耐心講解咳痰對控制感染和術后肺膨脹的重要性,教會患者有效的咳嗽方法,每次訓練10min,每天訓練3次,直至病人能夠熟練掌握。本組患者在我們耐心指導下都能做好腹式呼吸和有效咳嗽。
2. 2術后護理
2. 2. 1嚴密觀察病情:患者術后入住CCU病房,給予吸氧和48~72h持續床邊心電監護,密切觀察患者的體溫、呼吸、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等,注重患者的主訴,妥善固定好各個引流管道。全麻未清醒前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待清醒生命體征平穩后床頭抬高30~40度,2~3d胸管拔除后可采取患側臥位。注意觀察患者的神志,切口無菌敷料是否有滲出液體。本組2例患者術后發生房顫、室性心動過速,立即匯報醫生,經對癥處理后癥狀好轉。
2. 2. 2呼吸道的護理講解吸氧意義及注意事項,避免隨意調整吸氧流量。早期持續吸氧4~6L/min,24h后根據血氧飽和度及病情調整吸氧流量2~3 L/min。當患者因疼痛活動受限,不愿坐起時,告知盡早坐立活動可以引流胸腔液體,緩解壓迫引起的疼痛,也可以減少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取得患者的支持和配合。本組患者36例經吸氧血氧飽和度仍<95%,改半臥位后,血氧飽和度迅速>95%。及時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術后每隔1~2h督促患者深呼吸5~10次后用雙手保護好切口有效咳嗽,本組46例患者通過上述方法將痰液咳出。8例患者主動咳嗽無效而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在霧化吸入的基礎上配合背部叩擊以協助排痰,均取得良好效果,痰液順利排出。
2. 2. 3疼痛護理對患者進行疼痛評估,根據疼痛程度及可能原因采取相對應護理措施。( 1)提供安靜的環境,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播放一些其喜歡的音樂。( 2)告知患者做腹式呼吸,減少胸廓運動引起的切口疼痛。( 3)術后不適體位、引流管的刺激都可使疼痛加重,護士協助患者經常更換體位,適當按摩,妥善固定引流管。( 4)疼痛輕者按醫囑用止痛藥,較重者使用自控鎮痛泵經靜脈途徑給予連續的鎮痛。
2. 2. 4胸腔閉式引流管的護理保持胸腔引流管通暢,術后每30 min擠壓胸腔引流管,以免管口被血凝塊堵塞。本組3例術后第二天出現引流管不暢,經協助患者變換體位,擠壓排液管后通暢。密切觀察其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并詳細記錄,引流量顏色鮮紅,平均每小時引流液100mL以上,應注意是否有活動性出血。為了減輕和糾正縱隔移位,護士要高度注意患者胸腔閉式引流管開放的時機與速度。當患側的壓力比健側高時,氣管移向健側位時,要將胸腔引流管開放,放液時速度緩慢。更換引流瓶時,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引流管常規留置72h,也可根據引流量及胸部X線片和B超結果而定。
2. 2. 5營養支持飲食上注意營養搭配,能進食時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少食多餐,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普食,忌辛辣刺激食物。并注意多食粗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3]。
2. 2. 6預防并發癥的護理術后盡早指導患者深呼吸運動,采取正確的臥位,翻身、叩背,刺激氣管咳嗽的同時,及早進行床上活動,增加肺通氣,利于分泌物排出,減少肺部感染、肺不張和胸腔積液的發生。1周左右拔除胸管后鼓勵患者盡快下床活動,注意循序漸進,促進腸蠕動恢復,減少腹脹的發生。嚴格控制輸液量及速度,一般24h總量2000~2500mL,速度30~40滴/min為宜,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腫。指導患者進行早期肢體功能鍛煉,尤其是患側上肢抬舉鍛煉,預防術后肩周疼痛。
58例患者經積極術前準備及良好術和護理,均治愈出院。其中3例肺部感染,3例引流管引流不暢,2例心律失常,經治療后痊愈。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術前充分評估病人、幫助患者克服恐懼心理、做好有效咳嗽訓練,術后做好生命體征的監測、呼吸道的管理、引流管的管理等護理措施,對預防并發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起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海霞.肺癌全切除術102例圍術期護理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13( 9) :76-77.
[2]伏曉燕.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 2) :385-386.
[3]徐梅英.小切口肺癌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1,8( 24) :81-83.
【中圖分類號】R473. 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6019( 2015) 12-0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