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未來的學習將以學習者為中心”這個話題,首先要回答兩個問題:未來的學習有什么特點?未來的學習者是誰?
未來的學習是復雜學習
套用工業4.0的概念,18世紀末是以蒸汽機為核心的機械化時代,20世紀初是以電力驅動的流水線批量生產的時代,20世紀70年代開始是以電子信息為核心的自動化時代,到21世紀則是以智能網絡為核心的智能制造時代。前兩個時代的學習是把人當成機器,進行標準化學習和訓練,是典型的簡單學習;后兩個時代的學習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整合性和創造性學習,是典型的復雜學習。
未來的學習者是90/00后
無論是過去我們談的80/90后,還是未來的人才主力軍90/00后,他們都是在互聯時代成長起來的,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不盲從、不迷信,需要更多的自主性;更多的是因當下的任務需要而進行的及時學習,而不是預備性學習;他們需要學習更加有趣味性和參與感;他們還擅于使用各種高科技工具。
針對未來學習和學習者的特點,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學習項目設計和課程開發,需要注意如下幾點。
1. 需求來源:讓學習者掌握主導權,既要兼顧當下任務需要和未來發展需要,又要兼顧個人需要和組織需要。
2. 學習驅動:從學以致用到用以致學。未來的學習模式應該是任務驅動,先定義學習者的角色/任務/情境/挑戰,把課程內容作為知識資源,再整合自己原有知識體系,最終解決問題。
3. 內容組織:從碎片到整體。例如傳統班組長培訓會提供自我管理(包括角色定位、時間管理等)、生產管理(生產計劃、作業標準化、5S管理、生產改善等)和員工與團隊管理(員工指導、班會、員工激勵等),這些碎片式的內容都學習了,班組長可能還是沒有整體感,依然不知道如何管理一個班組以達成績效。但是如果按照接班(新上任如何穩定局面)、優化(穩定后提升績效)、創新(通過創新創造卓越績效)來組織上述內容,可以產生很好的整體感。
4. 學習過程:從以教為主到以學為主。掌握主導權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是:明確學習需求和差距、學習必要知識、整合練習提高熟練度、實際應用解決問題,由此對應的學習組織過程是:激發學習動機、輸入新知識、提供整合練習機會、提供應用輔導。
5. 課程開發:從標準課程開發到學習資源開發。隨著移動互聯時代的深入,未來課程開發應該是覆蓋動機激發、知識輸入、整合練習和應用輔導全流程的學習資源。
6. 交付形式:從純文本到多媒介和混合式。未來學習會整合各種IT技術并利用移動互聯網,采用多種組合方式進行混合式學習。
總體來看,未來的學習是要在快速變化的移動互聯時代,幫助新人類提升解決整體性問題的能力,幫助新人類建立自我學習能力,滿足個人發展和組織發展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