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廣平
【關鍵詞】 幼兒;文明禮貌;習慣;培養;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3—0039—01
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得好:“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做人是立身之本,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社會風氣的現實反映,也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標志。因此,禮貌教育應該從小抓起,教師應將文明禮貌行為的教育滲透到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節當中,這對幼兒養成良好的個性品質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引導幼兒學習禮貌用語,滲透文明禮貌的思想內涵
在日常學習、生活和交往過程中,教師應十分注重引導幼兒使用“請”、“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禮貌用語,并要求做到“三會”,即會使用尊稱,對長輩不直呼其名,不給他人起外號;會使用謙讓語,如“對不起”、“沒關系”、“麻煩您”等;會在一定場合使用問候語,如“早上好”、“晚安”、“再見”等,幫助幼兒學習基本的禮貌用語,將文明禮貌的思想深入到幼兒生活、學習、交往的各個環節中,引導幼兒做一個懂事、禮貌的好孩子。
二、創設良好環境,營造文明禮貌的氛圍
1. 利用環境創設,讓幼兒感知文明禮貌教育。幼兒園要圍繞“開展文明禮貌教育”這一主題來創設園內環境,在樓梯、過道、活動室外墻等醒目處張貼文明禮貌宣傳語,如“請”、“你好”、“早上好”、“再見”、“對不起”、“沒關系”、“謝謝您”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讓幼兒每天念一念并落實到行動中;布置文明禮貌主題墻,有效地促進幼兒文明習慣的形成。
2. 利用榜樣的作用,讓幼兒主動使用禮貌用語。幼兒的特點是愛模仿,尤其喜歡模仿他尊敬的人。他們常常會觀察老師和家人,并不自覺地模仿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因此,教師要注重言傳身教,利用各種教育手段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要做到。此外,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是第一生活場所,家長的行為習慣對幼兒的成長也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中,就需要家長的配合,共同為幼兒打造一個文明禮貌的環境。
三、以教學、游戲活動為載體,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禮貌習慣
1. 通過故事、兒歌等形式,激發幼兒講文明、有禮貌的意識。故事、兒歌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文學形式,容易使他們理解和接受。如,在平時講故事時,我會有意識地挑選那些教育幼兒有禮貌的故事,富有表情地講給他們聽,并引導幼兒說出故事中的禮貌用語,還會讓幼兒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學會用禮貌用語對話。在講故事的同時,我也教幼兒朗誦兒歌,如《有禮貌的好寶寶》《老師早》等,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培養幼兒文明禮貌的思想意識。
2. 通過游戲,讓幼兒學會使用文明禮貌用語。幼兒喜歡玩游戲,很容易融入游戲的角色當中。為此,我還將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寓于游戲之中,盡量創造條件開展角色游戲。例如,幼兒在玩“娃娃家”時,他們會主動劃分出不同的角色,有的扮演“爸爸”,有的扮演“媽媽”,有的扮演“寶寶”。我會在游戲前提示幼兒,在娃娃家里做“爸爸、媽媽”時要愛護“孩子”,“孩子”要對“爸爸、媽媽”有禮貌等。幼兒在不斷地交換角色重復進行游戲,禮貌行為得到了良好的練習。
四、積極倡導家園共育,將文明禮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發揮著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幼兒園和家庭應該攜起手來,內外結合,共同參與到幼兒的文明禮貌教育中。幼兒園要要求家庭與幼兒園的教育保持一致性、持續性。教師要把對幼兒文明禮貌教育的內容及具體要求通過一定方式告知家長,要求家長以身作則,言行一致,盡量給孩子提供一個文明禮貌的生活環境;還要求家長要在平時的社交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熱情大方、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從而進一步引導孩子的思想,規范孩子的行為,促進孩子個性品質的良好發展。
幼兒期是幼兒良好個性、品德形成的關鍵時期,是人生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幼兒文明禮貌行為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教師抱著滴水穿石的態度,從一點一滴的細節抓起,運用多種辦法、多種形式對幼兒進行文明禮貌教育和行為訓練,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們一定會在成功的喜悅中享受甘甜。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