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川琴
【關鍵詞】 幼兒園;區角活動;游戲資源;廢舊材料;開發;利用;
環保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03—0078—01
目前,幼兒園區角材料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購買,一種是自制。因為所用材料的量比較大,購買材料耗資較多,而且有的材料價格昂貴,購買來也不能大量投入使用,所以,幼兒園區角的材料大部分還是來自生活中廢舊材料的收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熟悉的廢舊物品,幼兒玩的興致也高。下面筆者就結合實踐談談看法。
一、收集廢舊材料,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有很多,幾乎都可以拿來制作成玩具。當然,幼兒園區角材料的收集工作主要是由教師來完成。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行動感染幼兒,讓幼兒能夠自發地從身邊找到可以利用的廢舊材料,從而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而不是將其當作業一樣布置給幼兒,讓家長去準備。另外,區角材料的投放還要根據不同的主題有所分別。如,在趣味數學區,可以在酸奶瓶子上標上數字讓幼兒排序;在音樂區,可以讓幼兒在不同的塑料瓶中裝上不同的材料進行聽音;在生活區,教師可以帶著幼兒播種一些容易發芽的種子,當幼兒看到自己種下的種子破土長芽,都會特別興奮,對這些綠綠的小苗會倍加呵護。這不僅僅培養的是幼兒的環保意識,而且還有幼兒對自然和植物的保護和熱愛。還有其他的區域內,都可以配上相應的材料,當然對這些廢舊材料可以進行“大變身”,讓這些廢舊材料可以在不同的區域中擔任不同的“角色”,就看教師如何引導幼兒利用它們。
二、準備游戲材料,提高幼兒的想象能力
廢舊材料用在幼兒園的區角活動中,必須經過清洗、消毒,然后送到材料室以備使用,這個過程可以讓大班的幼兒參與其中。教師在準備游戲材料的時候要和幼兒一起討論:“這些材料我們怎么玩?”“看看這塊漂亮的糖果紙,可以用作什么呢?”啟發幼兒思考。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在利用材料的時候可以創造出很多玩法。因此,教師可以不必按照教材內容進行教學,可以靈活運用,在準備材料的時候可直接采納幼兒的意見,這樣還可以激發幼兒思考的積極性。當然,教師也可以提示一個主題,引導幼兒制訂“活動方案”。如,在“水果寶寶”一課中,我先給幼兒準備好包裝盒和包裝紙,還有很多水果圖片,引導幼兒制做水果。幼兒興致勃勃地做出了很多的水果,還根據自己的喜好歸好類裝成“禮盒”。其中一個幼兒還提議:“我們開水果店吧!”我直接給予肯定:“主意不錯!”就這樣,全班幼兒把“水果”集合起來分好類,開起了水果店。幼兒也自發地分成兩大組,一組是水果店的“售貨員”,一組是來買水果的“顧客”。這時候他們發現還沒有“錢”,于是又找來紙片,模仿錢幣的樣子,做了很多的“錢”。為了避免誤導,我及時給他們出示了錢幣的面值,這個是不能根據想象亂做的。做好錢幣以后,幼兒開始模仿隨家長購物的情形去“買水果”。在這個“變廢為寶”的過程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三、利用環保材料,激發幼兒的創新能力
幼兒對身邊的廢舊材料比較熟悉。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自己制作玩具,具有親切感和同樂性,而且還可以讓幼兒根據廢舊材料本來的形狀進行想象創作,相比購買的高檔玩具更具有創新性。此外,“創新”能力在各級教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有調查顯示,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漸下降。所以,在幼兒教育中一定要給予幼兒充分的創新空間,在區角活動中一定要放手讓幼兒自己去活動。比如,在“創意空間”一課中,教師帶領幼兒進行區角活動,在分配好材料以后,就可以放手讓幼兒進行創意活動了。材料自己準備,制作自己完成,玩法自己去訂,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的表現足以給老師帶來驚喜:他們都喜歡模仿做飯的游戲,做出的“飯菜”也特別“香”。有的幼兒用雪糕棒串起泡沫塊,做成“羊肉串”;有的幼兒把泡沫削減成雞腿模樣,還用顏料涂成金黃色,放在兩片樹葉中間當“漢堡”;還有的幼兒把泡沫掰碎做米飯;把裝蘋果的白色網套撕開當面條,等等。
廢舊材料的再利用本身就是一種環保行為,作為“材料”投放在幼兒園的區角中,還可以節約大量的教育經費,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能力,可謂一舉多得。幼兒園本來就應該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材料,以保證幼兒綜合能力的發展,所以廢舊材料的收集及使用也成為教師在幼兒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感染幼兒,讓幼兒從小就具有環保意識,具有節約美德。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