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
【摘要】完善人格是教育的宗旨,也是現代教育的終極目標。語文教學在學生德育、美育教學中具有一定優勢,因此,利用語文教學對高中生進行人格培養,也成為高中語文教學關注的重點。文章結合高中人格教育的意義與現狀,就高中語文教學人格培養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以期能對高中語文人格教育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格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如今,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人格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高中教學中,語文因其在學生人格培養方面的優勢而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人格,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受應試教育和功利教育思想影響,高中語文教學在學生人格培養方面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在此,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探討了對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格培養的認識。
一、高中語文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人格是教育的一個根本問題,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決定了個體只有具備高尚的人格才能為社會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高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高中語文教育在學生人格培養中的獨特功能:培養學生語文審美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學生個性發展和人格成長奠定基礎,使學生成長為個性獨立、人格健全的人。那么,為什么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人格呢?筆者是這樣認為的:(1)從學科理念來講,語文教學中所包含的責任、進取、自律教育有助于學生成長為具有高度群體情感、民族自豪感、正確審美追求的人,有利于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審美思想提高,能啟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潛能。因此,可以說,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格教育,是學生健康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人才培養的要求。反過來看,高中語文教育的獨特性質,決定了它的全面發展需要人格教育來補充、來體現。(2)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高中語文教學必須要突出人格教育。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給高中生帶來了強烈沖擊,部分學生的心理問題和人格問題越來越嚴重,如自控能力差,思想極端,缺乏團隊意識和集體意識。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人格教育,可以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培養學生正確的人格取向,抵制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思想對學生的侵蝕和影響??傊咧姓Z文人格教育可以對學生人格進行正確引導,優化學生人格認知結構。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以高中語文為載體,開展人格教育,是學生人格培養的必然要求,也是高中教育發展完善的必經之路。
二、高中語文人格培養現狀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口號的提出,高中語文教材和語文教學大綱都對人格教育給予了說明和補充,高中語文教師也在知識傳授和語文能力培養過程中加大了人格教育的力度,促進了高中語文人格教育方法不斷完善。但是,從整體來看,高中語文教學在學生人格培養上仍存在許多問題,高中語文人格培養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就目前來說,高中語文人格教育問題有:(1)人格教育定位過于模糊。許多語文教師不明白人格教育的具體目標,在日常教學中仍以書本知識教學為重點,忽視學生能力和人格培養。有些教師則認識不到人格培養在學生長遠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語文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偏差,忽略學生興趣、意志和精神培養,導致語文教學難以發揮學生德性養成、人格影響作用。(2)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欠缺。許多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喜歡按部就班地以自我為中心開展灌輸式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習慣照本宣科,用現成的課件或老套的教案來教學,教學方法老套、教學手段落后,在相關問題討論上也會將學生朝著答案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極其被動,學習熱情不高,個別甚至對語文教學產生了抵觸情緒。(3)課外引導不力,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能力不同,其心理水平、人格發展程度也不盡相同。要想提高語文教學人格教育的有效性,教師要重視學生個體差異,結合學生興趣、特長、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格教育。但是,在高中語文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卻未能做到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導致學生人格培養、能力發展不受重視,語文人格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
三、高中語文人格培養策略
(一)提高教師素養,塑造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是教學的執行者和主導者,語文教師的個人素養和業務能力可給高中語文人格教學帶來直接影響。語文教師要想通過語文教育塑造學生人格,不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高度的人格魅力,能給學生人格養成帶來積極影響。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說,提高教師的文化修養和教學能力,是提高語文人格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高中語文教師首先樹立忠于語文教育事業的理想,以教書育人、無私奉獻為樂,與時俱進,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能力,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人格全面發展。其次,語文教學的特殊性要求高中語文教師通過組織學習、自主學習提高自身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要求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為人師表,愛崗敬業,以誠摯之心和工作熱情贏得學生尊重與愛戴,進而給學生人格塑造帶來積極影響。
(二)創新人格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徹底轉變陳舊的“以講為核心”的教學理念,促進語文人格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斷優化,為學生健康發展、全面發展提供有利條件。課堂教學是語文人格教學的主陣地,因此,教師要重視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積極利用合作教學、探究學習、情境教學等方式,促進學生主動思考,努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協作能力。其次,教師要將先進理念、經驗和教學方法運用到人格教學中去,加大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增加語文人格教學的趣味性、針對性。如在高三課文《阿Q正傳》教學中,教師可先運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話劇版《阿Q正傳》片段,讓學生對人物形象有一個大致了解。然后在課堂講解結束后,組織學生進行故事演繹,讓學生通過人物形象分析、角色扮演審視阿Q的性格特征。最后,教師可引導就人物形象、性格、代表性、作者情感進行討論,論述阿Q精神的影響,鼓勵學生正視現實與失敗,自尊自愛,拒絕逃避與自我陶醉。此外,在課堂教學之際,教師還要加強課外引導,關注課堂延伸,積極通過語文教學實踐、課外閱讀、課外活動拓展人格教育空間,提高學生人格修養。
(三)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在學生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不同的情況下,高中語文教師要正視學生差異,結合學生發展需求開展分層教學,以提高語文人格教學質量。具體來說,教師要根據學生語文基礎和學習能力制定分層教學目標,科學制定高、中、低層次教學目標實施計劃,明確各個層次的教學要求,然后圍繞教學目標開展分層教學,同時在提問、作業布置和教學評價上也要堅持分層原則,通過分層教學提高學生對人格教育的認識,加深學生人格教育感悟。如在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分層教學進行指導,設置高、中、低層次教學目標:解讀作品的構思藝術,了解和學習“歌以詠志”的創作手法(高),感受作品意境和情感,陶冶個體思想情操(中),背誦默寫這首詞(低)。其次,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問題,實施分層教學,開展分層訓練,并就學生學習效果進行分層評價,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和勤學奮進的精神。如此一來,不但滿足了優秀學生的求知欲,還培養了中低層次學生的自信心,這對學生學習和語文教學來說,都是極其有利的。
綜上所述,學生人格培養具有一定的艱巨性,新課改給語文人格教育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挑戰。語文教師肩負學生人格塑造的重大責任,應積極利用語文課堂教學開展形式多樣、教育意義豐富的人格教育,提高語文教學的思想性、藝術性,以促進學生人格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敏燕.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格教育[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2]肖璇.初中語文人教版教材中人格培養因素探析[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2.
[3]鮑麗芳.高中語文人格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探究[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2.
(編輯:劉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