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美
【摘要】創新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學生的創造力主要包括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又可稱創新精神,主要指學生的好奇心、探究興趣、求新求異的欲望等。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造思維能力和創造想象能力。對于中學生來說,激發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塑造創新性人格,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培養的重要內容。根據本人在教學中的實踐,談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
一、首先教師要有創新精神
無論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還是教師地位,教師都要有創新精神。創造性教學關注的是人的發展,尤其是人格、心理品質、思維習慣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學生未來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對學生不僅是“受之以魚”,更重要的是要“授之以漁”。教師關注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的挖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它對學生一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益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所處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要與學生一道建立平等、民主、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把握好知情交融的契機以完善教學目標,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有的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上對學生的作業、考試成績、課堂表現進行直接評價,對成績差的學生數落、批評、諷刺、挖苦,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這樣不但不能調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而且嚴重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傷害了學生的人格。
二、挖掘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因素
學校的教育任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課堂是學生創新能力成長的主要園地。所以要花大力氣來研究怎樣才能調動課堂氣氛,使課堂充滿活力,怎樣才能在充滿活力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一)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求異思維是一種開拓思維,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多方面的思考問題,探求解決問題的多種可能性的思維方式。求異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它對創新能力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應注意開發學生的求異思維,培養學生的新穎性、獨特性、多項性,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很多課文都可以用來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教師精心地為學生鋪設求異路徑,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地觀察、分析和討論問題,就能提高他們創造性思維的質量,培養他們創新性的能力。
(二)鼓勵質疑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要從基本問題做起,就是從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開始。要鼓勵學生發問質疑,同時還要保持學生始終有一種比較強的問題意識。要使學生能夠不斷地提出問題,教師應該有正確的應對發問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冷靜地等待和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學生發表的意見。特別是那些跟教科書和老師設定的不一致的意見和看法,教師更應該特別重視,特別慎重地給予解答,在答案不明確的情況下,最好延遲做出判斷。而不像一些在平時所形成的習慣,教師馬上給一個反饋,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是習慣性的、條件反射式的給予否定。這樣,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在老師的不經意間就可能受到傷害。
三、努力拓展教學空間,積極開展創新性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具有實踐性、趣味性、靈活性等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在各種活動中培養和鍛煉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一)語文學習應溝通課堂內外
語文學習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文實踐的機會。不應將學生的視野和情感束縛于課堂內。要激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走進生活,將課堂上孕育的豐富情感,轉化為健康有益的行動,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學習,主動探索,進行語文系列實踐活動。它不僅豐富和發展了教材,而且使學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更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加強。
(二)全面開展課外活動設施
課外活動要為學生施展創新能力提供舞臺,使學生的活動有資料、有設施、有場地。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多媒體等為學生提供服務,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得到印證和拓寬,在課堂上培養的創新能力得到鞏固和提高。
(三)開展創辦學生自己的報刊、學習園地、電視臺、廣播站、學生劇團等活動
創新是人人具有的一種潛在的心理能力,創新需要靠教育和實踐來挖掘,放手讓學生創辦自己的報刊、電視臺、廣播站、學生劇團,主動充當編輯小記者、節目主持人、演員的角色,使他們獨立運用學到的知識,為自己的小社會服務,發揮主人翁精神,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濃厚的興趣、主動的參與和獲得成功后的成就感,為不斷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尊重差異,面向全體
教師在教學中要分類、分層,因人施教。面向全體學生,用多種方法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特長。尤其是對后進生,更要給予特別的關心和照顧,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到“我能行”,從而樹立自尊心、自信心,形成自強的人格。同時,語文老師要協調好其他各科老師的關系,相互配合,不能各吹各的調,不能以分看人。否則,面向全體學生就是一句空話,不同層次的學生也不可能得到發展,也就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了。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中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素質,探索和積累教學經驗。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創新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意識,這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的需要,社會發展和民族進步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周遠清.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提高中等教育質量[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6.
[2]吉爾福特.創造性才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