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胡瑩
(寧夏回族自治區青銅峽市第二人民醫院 寧夏 青銅峽 751601)
手術室因其工作程序的復雜、涉及的專業性技術和知識較多、工作量較大,使得其成為眾多科室中最易出現事故與錯誤的科室,同時由于一些新方法以及技術在臨床上進一步的應用,因此也增加了手術室的不安全因素[1]。對于醫院而言,將錯誤減少以及對整個護理水平進行提升的主要環節是對護理管理的加強。本文旨在探討細節護理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特選取我院的300例手術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的300例手術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者150例,男74例,女76例,年齡19 歲-63 歲,平均年齡(42.48 ±8.53)歲,患者的手術類型包括:有38例為泌尿外科手術,45例骨科手術,33例婦科手術,34例普外科手術;對照組患者150例,實施常規護理,對照組中男78例,女72例,年齡18 歲-64 歲,平均年齡(42.43 ±8.57)歲,患者的手術類型包括:有46例為泌尿外科手術,28例骨科手術,44例婦科手術,32例普外科手術。兩組患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 >0.05)。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常規術前準備、輔助檢查、生命體征監測等等;觀察組實施細節護理,主要包括:(1)術前細節護理,護理人員熱情的接待患者,充分利用空閑時間為患者介紹手術方法、優勢、術中注意事項等等,通過熱情的服務和專業的水平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和信任度,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并積極通過調動患者家屬鼓勵和關心患者以及通過成功的案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的信心;(2)術中細節護理,嚴格按照規范核對患者的基本信息,確保患者的用藥、治療沒有差錯,詳細檢查各項手術器械是否準備完善、消毒殺菌是否符合要求,手術操作過程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控制好手術室的溫度,調整患者的體位,根據手術需求為醫師遞送工具,以提高手術效率,縮短手術時間;(3)術后細節護理,術后及時將患者送回病房,告知患者手術順利完成,并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日常注意事項,加強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測,做好手術切口的觀察,了解患者的主觀感受,結合臨床經驗分析術后患者可能發生的并發癥并預先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加強患者的關心和交流,提高患者的依從性,根據患者的體質狀況和病情狀況為患者建立合理的飲食方案和運動方案,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
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評分進行對比分析,護理滿意度采用院內自行設計問卷進行調查,總分100 分,60 分以上為基本滿意;護理質量判定主要從護理人員工作態度、專業水平、護理文書書寫、護理差錯發生情況進行,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
觀察組患者接受細節護理后,護理滿意度(95.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2.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97.4 ±2.6)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護理質量評分(84.2 ±2.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手術侵入性操作會對機體產生較大的創傷,術后容易發生多種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后;同時,由于患者缺乏對手術的了解,容易產生不良心理,影響手術的順利開展。因此,在開展手術過程中加強患者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細節護理則是充分以患者為中心,從各項護理操作及患者的心理狀態入手,綜合從各個方面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差錯,從而提高患者的手術效果及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接受細節護理后,護理滿意度(95.3%)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2.6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可見,將細節護理應用到手術室護理中,具有良好的護理效果,不僅提高了護理質量,也提高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指導意義。
[1] 張寧.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方法措施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 ,(5):1201-1202.
[2] 張建.手術室正性暗示語言及細節護理對患者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