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杰強,張福云
摘 要: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信仰,是主觀和客觀都確信的信仰,本質上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馬克思主義信仰離不開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相關的集體生活。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組織,中國共產黨內部的組織生活是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的重要基礎。當前黨內組織生活存在形式單一、內容教條化、制度執行不力、民主氛圍不強等問題,導致一些共產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缺失。增強共產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需要推進黨組織生活的活動形式、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方式、監督激勵機制的創新,并營造發揚民主的氛圍。
關鍵詞:黨組織生活;馬克思主義;信仰
中圖分類號:D261.4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1494(2015)01-0029-04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歷來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前進的力量源泉?!盵2]習近平同志也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3]。這表明共產黨人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如同人的生命元素之“鈣”。人缺少了“鈣”,生命就會受到影響;共產黨人缺失了馬克思主義信仰,精神就會萎靡不振?,F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忽視理論學習,學用脫節,理想信念動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缺乏信心?!盵4]因此,如何增強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是當下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面臨的現實難題。本文擬從加強黨組織生活的視角作如下探討。
一、黨組織生活是黨員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的重要基礎
馬克思主義信仰是指主體對馬克思主義的主觀確信。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因而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科學信仰,是主觀和客觀都確信的信仰。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存在、維持與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集體生活密切相關。有了共同行動,“集體觀念和集體情感才有可能產生,集體行動正是這種意識和情感的象征?!盵5]578并且,“個體根本無法長久地維持他的信仰?!盵5]587“單靠自己的力量,他怎么能夠超越自身呢?能夠振奮我們精神力量的唯一生命之源,就是由我們的同類構成的社會;能夠維持和增加我們自身力量的精神力量,只能是從他人那里獲得?!盵5]587中國共產黨內部的集體生活(簡稱“黨組織生活”)是黨員馬克思主義信仰形成的重要基礎。馬克思主義信仰者(中共黨員)只有參加共產黨內部的集體生活,才能更加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有了集體行動,集體意識和情感才有可能產生。通過黨內集體生活,黨員才能意識到黨的存在,認識到黨的宗旨和目標,從而增強對黨組織理念——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通過黨內集體生活,黨員與黨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思想、交流經驗,增進相互依賴感,迸發出對組織的認同情感。通過黨內集體生活,黨組織才可以將自己的理念傳遞給黨員,讓黨員共同維持這種理念。從本質上說,黨組織生活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共同分享情感的集體生活。如果沒有黨組織生活,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就不能組成一個整體,就會處于分散狀態。分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難以長久存在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也就難以維持。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不是意識決定生活,而是生活決定意識。”[6]525馬克思主義信仰作為一種意識,始終來源于關于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集體生活。
黨組織生活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系是一種辯證關系:黨組織生活(合:意識統一于實踐)——馬克思主義信仰(分:意識從實踐中分離)——黨組織生活(合:意識再次統一于實踐)。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從參加“黨組織生活”開始,生成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又促使馬克思主義信仰者更加積極地參加“黨組織生活”。這樣,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信仰得到了完善和發展。前一個“黨組織生活”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入黨前或入黨后開始參加的集體活動,是自在的活動;此時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還是不完善的,只有投入到信仰集體活動當中,他的信仰才能實現發展。后一個“黨組織活動”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因自身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斷增強后,更加堅定了以后自覺參加的活動,是自在自為的活動。所以,馬克思主義信仰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離不開現實生活,離不開黨組織生活。我們只需要考察一下剛剛入黨的青年,就能夠理解以上“黨組織生活”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系。在入黨前,入黨積極分子可能通過接受教育等各種途徑了解到馬克思主義,于是他相信了馬克思主義。但此時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仍停留在“觀念”層面,他對馬克思主義還談不上有很深的感情,因為沒有與其他馬克主義信仰者在一起,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還不夠堅定。然后他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愿意和其他馬克思主義者一起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努力奮斗。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后,通過黨組織生活感受到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的集體力量和集體情感,這使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得到進一步升華,從而更加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更加堅定的馬克主義信仰又促使他積極主動參加黨組織生活,通過在黨組織生活中表現他的情感,展現他的信仰,體現他的人生意義。
二、當前黨組織生活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中共中央組織部也制定了黨組織生活的六種制度[7]:一是會議制度;二是黨課制度,即“一課”;三是批評制度;四是評議制度;五是思想匯報制度;六是談心制度。旨在通過這些制度的實施,不斷增強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但是,一些地方黨組織在開展組織生活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不足:
首先,黨組織生活形式單一,難以吸引黨員積極參加。一些地方黨組織主要通過“會議”的形式開展。在黨組織生活的會議當中,通常是“領導講話、黨員做聽眾”的灌輸模式,缺乏黨員與黨員之間必要的思想交流。這種枯燥無味的組織生活不僅不能吸引黨員積極參加,而且還可能讓黨員感到是一種負擔。有些黨員要么能不參加就不參加,要么參加了也是迫于無奈。有學者在對杭州五所高?;鶎狱h組織生活的調查中發現,被訪問的1820個黨員中有70.33%的黨員認為他們的組織生活形式呆板乏味、缺乏新意;有59.34%的黨員因組織生活“占用時間,影響學習、工作或生活”而不去參加組織生活[8]。這種單調乏味的黨組織生活可能導致的后果不僅不能增進黨員對黨組織的認同,反而可能會引發黨員對黨組織的排斥心理,從而削弱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endprint
其次,黨組織生活內容教條化,難以引起廣大黨員的思想共鳴。一些地方黨組織負責人很少認真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對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在開展組織生活過程中,講話內容大多數來自文件、報紙,而且很多內容是空話、大話、斷章取義,常常使馬克思主義庸俗化?;蛘呷狈碚撀撓祵嶋H,沒掌握馬克思主義最新理論成果,沒能看到馬克思主義理論解決現實問題的作用。有些學者在調查茂名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過程中發現,一些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內容缺乏針對性、缺乏思想性、缺乏嚴肅性[9]。這樣的黨組織生活明顯沒有讓黨員學習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反而會使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產生誤解,削弱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作用,不能激發黨員對馬克思主義的尊崇和信奉之情。
再次,黨組織生活制度執行不力,導致部分黨員紀律渙散。一些地方黨組織連起碼的“三會一課”都沒能落實,或者開展組織生活時紀律不夠嚴明。例如,有學者通過問卷對廣東農村黨支部在2009年開展組織生活的次數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2322個被訪者中回答參加4次以上的占1.7%,3次以上的占3.4%;回答1次和2次的分別占70.68%和20.68%[7]。在對企事業單位政治學習情況的調查中也發現,在2918名被訪者中,“回答所在單位每周開展一次政治學習的有397人,占13.6%;每月開展2次政治學習的有240人,占8.2%;每月開展一次的有945人,占32.4%;很少開展和從未開展的有1336人,占45.8%?!盵10]這表明,無論是農村還是企事業單位,一些基層黨組織開展的組織生活次數都非常少,導致黨員紀律渙散,讓黨員感覺不到黨組織的存在,意識不到黨組織的集體精神,從而失去馬克思主義信仰。
最后,黨組織生活民主氛圍不強,難以增強黨員凝聚力。有學者對廣東省基層黨組織生活質量的研究中發現:有的黨組織生活沒有思想交鋒,雖然有人提意見,但多是避重就輕,或明貶實褒;有的組織生活只談成績、不談問題,或者大張旗鼓談成績、輕描淡寫談問題,把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偏離了組織生活的本意;對批評與自我批評心存困惑,“批評領導,怕穿小鞋;批評同事,怕失人緣;批評下級,怕失選票;批評自己,怕留辮子。”[7]不敢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黨組織生活,不利于黨組織執政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黨員對黨組織的敬畏與熱愛,最終可能會使黨員失去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三、創新黨組織生活以增強黨員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路徑選擇
黨組織生活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者自由自在交流思想的集體活動,是馬克思主義信仰者發自內心情感而渴望參加的集體活動。馬克思說:“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6]591這里的“存在”實際上就是指人的社會活動。人的社會意識始終建立在社會實踐活動基礎之上,有什么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創新黨組織生活,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首先,創新活動形式。豐富多彩的黨組織生活不僅能生動地展現黨組織生活的豐富內涵,也可以吸引廣大黨員自覺參加,增強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黨組織生活除了開展傳統的“會議”形式外,還可以采用以下形式:一是通過網絡平臺開展組織生活,如通過微博、QQ群、視頻、BBS論壇等網絡形式開展黨組織生活。這種形式使黨組織生活既突破了時空限制,又打破了“領導在場”的權威限制,黨員可以自由交談,發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這種形式尤其能解決流動黨員“聚集難”的問題?!傲鲃釉谕獾那嗄挈h員以前到社區過組織生活,上班時間很難請假,積極性不高,久而久之,組織觀念也就淡了?,F在可以在網上過組織生活,而且都是一群青年黨員相聚,參加組織生活的熱情高了許多。”[11]二是通過“紅色基地”開展組織生活?!凹t色基地”指能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時期的經濟、政治、文化特點和人民群眾精神面貌的革命遺址,其紅色文化遺產是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地方黨組織可以通過參觀“紅色基地”的形式開展組織生活,以教育黨員繼承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精神,珍惜當前來之不易的社會主義建設成果,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三是通過體育、娛樂、公益活動的方式開展組織生活。如可以通過舉辦籃球比賽、紅歌比賽等體育文化競賽和素質拓展活動,也可以通過扶貧濟困、關愛老人、清潔衛生的公益活動開展黨組織生活。從而培育黨員的合作、團結、奉獻的精神,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黨員為人民服務意識。
其次,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方式。馬克思主義是黨組織的靈魂,是黨員的精神動力。開展組織生活始終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其中的關鍵是要能準確理解、科學地解讀。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盵6]11如果不能解釋馬克思主義為什么是科學,何來抓住事物的根本?又怎能說服人?要準確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必須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方式。一是開展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研讀。黨組織在組織黨員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時,要以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為藍本,從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理解馬克思主義,而不是從“二手資料”中學習馬克思主義?;氐今R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學習馬克思主義,這不是教條主義,而是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必要條件。二是開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活動。要增強黨員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仰,必須讓黨員掌握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黨員通過掌握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明白社會主義思想已有500年歷史、社會主義是人類的理想追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中的一個階段、一個環節。黨員通過掌握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就有可能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三是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專題講座活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專題講座活動能夠幫助黨員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某方面的重要內容。如可以結合現實社會問題舉行馬克思主義發展觀、馬克思主義國家觀、馬克思主義自由觀、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等專題講座活動。
再次,創新監督機制及激勵機制。一是建立和完善上級黨組織監督下級黨組織生活的機制。上級黨組織可以要求下級黨組織定期報告組織生活會開展情況,也可以不定期派人指導下級黨組織生活,以確?!叭龝徽n”正常開展。二是建立和完善黨組織對黨員的紀律約束機制。各級黨組織開展組織生活時,應嚴格考勤紀律,針對少數黨員不參加或不認真參加組織生活的情況,應及時給予教育、批評或警告處分,嚴重的甚至給予開除黨籍處分。三是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物質保障機制,以激勵黨員參加組織生活。如給予參加黨組織生活的黨員物質獎勵,而給予不參加黨組織生活的黨員物質懲罰。理由在于:人的行為動力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物質動力,另一種是信仰動力。物質動力通常外在于人,是人行為發展的外在動力;而信仰動力內在于人,是人行為發展的內在動力。物質動力與信仰動力不存在孰優孰劣的問題,兩者共同構成人類行為發展的力量。沒有物質,人的客觀世界就得不到保障;而沒有信仰,人的主觀世界又得不到滿足。我們需要將物質動力與信仰動力統一于一體,共同促進人的行為發展。并且“信仰是適應一定經濟基礎產生的意識形態,信仰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綜合反映,它是一個經過長期歷練、長期培育而表現出來的價值認知與價值認同”[12],信仰動力始終離不開物質動力的支持。以住那種“黨員只講奉獻,不講回報”的做法在市場經濟體制下難以普遍推廣。須知,黨員也是一個獨立的理性個體,他首先也得滿足自身的物質生活需要,才能有更高的信仰追求。馬克思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盵6]286endprint
最后,營造發揚民主的氛圍。民主是黨組織生活充滿活力的手段,也是增強黨員認同黨組織的主要方式。離開民主,黨組織的凝聚力就無從談起。通過民主組織起來的黨必須在組織生活中再現民主,否則將會使黨組織的權威受到損害。如果黨組織的權威受到損害,最終會使黨員的信仰沒有歸宿,削弱黨員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因此,黨組織生活的開展要充分發揚民主。一方面,黨員需要樹立民主意識。民主是黨組織賦予每一個黨員的權利,每一個黨員都應該享受這項權利,在參加組織生活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敢于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積極參與黨的各項決策。另一方面,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發揚民主。黨員領導干部在參加組織生活時應帶頭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努力為黨組織生活營造民主氛圍;同時,黨員領導干部應將自己視為“普通黨員”,不以權威、身份、地位對普通黨員施加壓力,以讓普通黨員敢于暢所欲言。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
[2]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176.
[3]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4]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9-09-28(001).
[5]涂爾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1.
[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余維法.基層黨組織生活質量的現狀與建議——基于對廣東省的實證分析[J].政治學研究,2011(5):48-57.
[8]馬 瓊.在杭高校基層黨組織生活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在杭五所高校為中心所做的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2):62-63.
[9]談 毅,林培堯.堅持改革創新,努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生活質量——基于茂名基層黨組織建設調研視角[J].南方論刊,2010(11):28-31.
[10]劉少杰.新形勢下意識形態傳播方式的變遷[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9):68.
[11]宛 越.網絡豐富黨組織生活[N].人民日報,2007-07-17(010).
[12]譚培文.當代大學生信仰與信仰教育研究——以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為例[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4):30-35.
責任編輯 張忠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