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玨+++++++程明月++++++陸遠
[摘要] 目的 分析、評價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在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給予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對照組單純給予阿司匹林治療。對比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有23例顯效,11例有效,總有效率為89.5%,對照組有1例有效,10例無效,總有效率為52.6%。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治療效果要好很多,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的聯合用藥方法,療效非常明顯,值得深入的研究并在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冠心病心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聯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b)-0153-02
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心臟疾病之一,該類疾病發病率高、死亡率高、預后較差。臨床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1]。藥物治療冠心病安全、有效,也是開展其他治療方法的基礎,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抗血小板是藥物治療的重要方面之一,抗血小板黏附和聚集的藥物,可防止血栓形成,能有效的減輕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預防和減少心肌梗死的發生[2]。阿司匹林作為抗血小板藥的代表,其療效已得到普遍認可[3]。為尋求治療上的突破,選取該院2011年3月—2013年4月收治冠心病心絞痛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以研究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配伍使用較之單用阿司匹林的療效差異,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來該院診治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76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4]:(1)入院治療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持續發作時間一般<0.5 h);(2)經心電圖診斷,至少有2個相鄰肢體導聯的ST段出現壓低(幅度>0.5 mm)或抬高(幅度>1 mm);(3)檢測患者的血清,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或肌鈣蛋白濃度減小;(4)患者及家屬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存在意識障礙,配合欠佳或患有精神疾病;(2)具有出血性疾病病史或有出血傾向;(3)合并其他類嚴重的內科疾病。共76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30例;年齡范圍為49~67歲,平均年齡為(58.7±5.1)歲。按照數字隨機法平均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的例數和男女比例相等,年齡和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因此,兩組患者在使用不同藥物治療后的療效結果具有可比性。
表1 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4021217)100 mg,1次/d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先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在此基礎上再服用氯吡格雷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30083)75 mg,1次/d進行治療。7 d為1個療程,所有患者均連續服藥治療4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價。治療過程中,若患者出現特殊情況,可以加用血管緊張素酶抑制劑或者硝酸酯類藥物,情況不同所用的藥物類型和藥物劑量也不同。
1.3 評價標準
評價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療效,《心腦血管類藥物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明確規定了該疾病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7]:(1)顯效,同等勞動強度下,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同時使用硝酸酯類藥物的量要減少80%以上,可伴有輕微心絞痛癥狀;(2)有效,同等勞動強度下,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80%,同時使用硝酸酯類藥物的量要減少50%~80%,可伴有心絞痛癥狀,心絞痛的程度較治療前減輕;(3)其余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人數+有效人數)/本組例數×100%。
1.4 統計方法
該研究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用t檢驗方法檢驗計量資料;用χ2檢驗方法檢驗計數資料。若α=0.05,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顯效23例,有效11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9.5%;對照組患者顯效10例,有效10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52.6%。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好很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如表2。
表2 比較療效
3 討論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即“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心絞痛是由于冠狀動脈供血缺乏造成心肌暫時的或急劇的缺氧、缺血,由此導致各種疾病表現的臨床綜合征。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為其特點,可伴有其他癥狀。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向心前區與左上肢放射,常發生于勞動或情緒激動時,持續數分鐘,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劑后緩解。臨床治療這類疾病的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藥物治療安全、有效,也是開展其他治療方法的基礎。抗血小板是藥物治療的重要方面之一。抗血小板藥物的代表藥阿司匹林,主要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的生成,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被廣泛應用于心血管疾病[8]。氯吡格雷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作用:(1)選擇性地抑制二磷酸腺苷與它的血小板受體的結合;(2)抑制ADP介導的糖蛋白GPⅡb/Ⅲa復合物的活化;(3)阻斷其它激動劑通過釋放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配伍使用,可增加阿司匹林對膠原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效果,理論上,可提高治療的效果。為尋求治療上的突破筆者選取該院收治冠心病心絞痛患者76例作為對象,從臨床上研究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配伍使用較之單用阿司匹林的療效差異。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顯效23例,有效11例,無效4例,治療后總有效率為89.5%;對照組患者顯效10例,有效10例,無效18例,治療后總有效率為52.6%。觀察組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有患者18例(47.4%),治療期間只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患者療效沒有得到改善,提示對冠心病心絞痛疾病的治療阿司匹林傳統療法還有較大的改善空間。而氯吡咯雷與阿司匹林配伍使用后,可顯著提高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這與徐進等研究結果一致[9]。該研究尚存在一些問題:(1)與林志堅,郭淮蓮,孫凱等的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差異[10]。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的數量仍然相對較少,此外冠心病的發展受多因素的影響,本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可能對結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2)該研究跟蹤隨訪的時間較短,無法排除雙聯抗血小板治療出血的風險高于單獨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配伍使用后,兩種藥物劑量的調整,仍存有爭議。因此,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還需更深入的臨床研究。endprint
需要補充的是,臨床心絞痛的分類有很多種,治療也有很多方法,抗血小板藥物只是其中之一,臨床還需根據病人具體情況綜合用藥,不可一概而論。對于勞累性的心絞痛患者,硝酸酯類藥物治療的同時輔以β-受體阻滯劑應是其選擇的主要治療方式。此外如果要加鈣離子拮抗劑,應該詢問患者及其家屬的意見。要密切監視初發勞累性心絞痛患者,防止患者病情在短時間內惡化。對于惡化型勞累性心絞痛,應當住院觀察治療,嚴密監視,防止發生心肌梗死。可以打硝酸甘油點滴,并且配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進行抗凝治療,等到患者病情穩定后,選擇合適的時機做冠狀動脈造影。由造影結果判斷患者是否適合做手術,冠脈旁路手術和冠狀動脈管腔內成形術(PTCA)是治療此類疾病的兩種手術方式。
綜上所述,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法最為有效,可明顯改善患者病情,有望帶來治療上的突破,值得深入的研究進而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蓮.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預防中的作用和安全[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0,9(13):1031-1032.
[2]楊國君.阿司匹林抗栓外的心血管保護作用機制[J].中華內科雜志,2012,51(6):420-421.
[3] 袁文金,王祥貴,許祖芳,等.不同劑量氯吡格雷在不穩定性心絞痛患者中的臨床觀察[J].江西醫藥,2011,46(9):155-156.
[4] 李磊,褚俊.不同劑量氯吡格雷對冠脈綜合征患者的氯吡格雷抵抗及超敏C放映蛋白、P選擇素水平的影響[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12,47(5):558-561.
[5] 劉明輝.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3,6(5):12-13.
[6] 陳海堅,梁金春,熊子武,等.負荷量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治療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脈綜合征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2,9(5):324-326.
[7] 沈俊福,肖懷金,關贊聯,等.單硝酸異山梨酯靜脈滴注治療冠心病心絞痛臨床觀察[J].實用醫學雜志,2009,25(16):2752-2753.
[8] 張建偉,賈三慶,曹書軍,等.不同負荷量的氯吡格雷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氯吡格雷抵抗發生率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1):3359-3360.
[9] 徐進.阿司匹林聯合氯毗格雷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評估[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3):403-404.
[10] 林志堅,郭淮蓮,孫凱,等.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對小鼠血小板P-選擇素抑制作用的比較[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3):170-173.
(收稿日期:2014-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