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愛芝

[摘要] 目的 對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應用高級創傷護理的效果進行探討。方法 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該院治療的400例急診嚴重創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使用高級創傷護理,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對比與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8%,對照組為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為(21.20±5.54)min,對照組為(29.25±6.82)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級創傷護理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治療中,具備良好的應用價值,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
[關鍵詞] 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應用;高級創傷護理;搶救成功率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12(b)-0171-03
急診外科治療中最常見急診嚴重創傷[1],不僅病情多樣,而且對患者的危害較大,嚴重時,可造成患者死亡,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我院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治療中實施高級創傷護理,不僅有效挽救了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而且還大大縮短了患者搶救所用時間。研究者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該院治療的400例急診嚴重創傷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實施兩種不同護理方案,對比與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探討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應用高級創傷護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治療的400例急診嚴重創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128例男性,72例女性,患者年齡4~76歲,平均(38.5±9.6)歲;觀察組109例男性,91例女性,患者年齡6~78歲,平均(40.2±10.1)歲,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400例患者創傷原因如下:車禍傷、擊打傷、爆炸傷、高空墜落傷、重物砸傷、電擊傷等,其中345例患者意識障礙,76例患者休克,36例患者出現呼吸驟停,21例患者出現臟器出血。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對患者神志、瞳孔變化等進行詳細觀察并記錄,以及時發現患者存在異常情況,輔助患者進行CT、X線的檢查,以找出原因。及時止血,并根據患者出血情況選擇是否輸血,以保障患者血液循環的正常。對于出現窒息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給予患者氧氣支持,以維持患者正常的生命。護理人員及時疏導患者的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以提高患者配合醫生治療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觀察組患者使用高級創傷護理,護理措施如下。
1.2.1 呼吸道通暢 大多數嚴重創傷患者會存在呼吸道梗阻的情況,特別是胸部損傷與頭面部損傷患者,受到舌后墜[2]、痰液、血液以及嘔吐物等的影響,造成呼吸道阻塞,導致患者呼吸困難,嚴重時,可發生窒息。因此嚴重創傷患者均存在通氣障礙,因此在接診后,護理人員應通過頸托來對患者的頸椎進行固定,降低頸椎的創傷,同時對患者的氣道堵塞進行評估,并對患者的呼吸頻率、幅度以及血氧飽和度等進行觀察,尤其是胸部、顱腦等位置損傷的患者,要預防分泌物或是舌后墜造成患者氣道堵塞的現象,從而避免影響患者的氣道通暢性。因此護理人員要進行口咽通道的放置,防止患者出現舌根后墜,并將患者呼吸道中存在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性,滿足患者維持自身新陳代謝所需的耗氧量,如有需要的話,可進行氣管插管以開展正壓通氣[3]治療。若是患者發生舌根后墜現象的話,需使用創傷椎頜法進行治療,以打開患者的氣道,將患者嘔吐物清除,并放置好口咽通氣道,以維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性;若患者脈氧飽和度低于85%,則需使用面罩吸氧或是鼻塞吸氧,氧流量控制為5-8 L/min,患者缺氧癥無明顯改善,則立即改用經口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輔助患者呼吸,待患者脈氧飽和度超過95%即可。
1.2.2 評估神經系統 護理人員要及時對患者神經系統進行評估,觀察患者的瞳孔與意識狀態,瞳孔變化可反映患者是否在創傷后存在腦疝或是顱內壓增高,意識狀態則可反映患者的腦損傷程度。患者呼吸、氣道以及循環等得到及時處理,即可對患者的瞳孔變化與意識狀態進行評估,若患者存在頭部損傷,且躁動不安,護理人員應考慮患者是否出現繼發性顱內血腫,屬于腦疝先兆[4]。
1.2.3 控制出血 對患者的血壓、創口、出血以及脈搏等進行觀察與評估,并進行記錄。嚴重創傷會造成患者出現活動性出血,導致患者血容量明顯減少,從而出現休克。因此嚴重外傷患者一旦出血,需及時進行加壓包扎[5]以止血,并對患者出血量進行詳細記錄。構建靜脈通路,若患者穿刺難度較高,需進行靜脈切開或是深靜脈置管。若是患者休克的話,則需在患者頸外靜脈或是上肢靜脈等粗大型靜脈中留置型號為20-22G的針,為患者構建靜脈輸液通路,并遵照醫囑對患者進行血常規、生化等檢驗,為患者留置導尿管[6],并保持1次/h的頻率對患者尿液的顏色、尿量以及尿質等進行觀察與記錄,對患者的泌尿系統損傷與有效循環血量等進行詳細了解,保證患者送往住院部或是手術室時的生命體征較為平穩。
1.2.4 病史收集 護理人員詳細了解患者病史與受傷原因,以保證傷情評估[7]的準確性,收集病史,例如過敏反應、既往史、進食時間以及受傷環境或是事故等,并進行詳細記錄,護理人員可通過與患者交流或是患者家屬的溝通來了解,以保證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
1.2.5 全身檢查 等到患者生命體征穩定以后,護理人員可將患者衣物脫下,保證患者全身的暴露度,利用被褥、床單等進行保暖或是保護隱私,快速對患者全身進行檢查,以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其他部位的創傷,從而保證患者創傷得到及時治療。特別是患者背部的檢查過程中,護理人員一定要利用頸托[8],以保證患者頭頸部的固定度,通過軸線進行翻身,從而避免對患者頸髓造成損傷。endprint
1.2.6 資料記錄全面 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對患者的病情、治療、輔助檢查以及護理措施等進行詳細的記錄[9],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資料支持,保證患者病理的全面與完善。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有效搶救時間等進行詳細觀察。
1.4 統計方法
使用SPSS13.0軟件分析數據資料,計量資料通過(x±s)形式表示,檢驗使用t檢驗,計數資料利用%表示,檢驗使用χ2檢驗,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該院治療的400例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8%(196/200),對照組為85%(170/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75;P<0.05)。觀察組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比較(x±s)
3 討論
在臨床護理過程中,急救護理與其他護理存在很大差異,急救時間非常有限,因此急救時間作為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搶救中非常重要的指標。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急救的黃金時間[10]是受傷后10 min,若患者的傷情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控制住患者出血,就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失血、窒息與再損傷發生率,有效降低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死亡率。因此我國有的文獻資料[11]指出黃金10 min的概念,為患者的后續治療贏得寶貴的時間。因此,急診嚴重創傷患者需要在受傷后10 min內得到及時有效治療,并在受傷后1 h得到準確診斷,并進行手術治療。高級創傷護理也只是針對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一種急救護理方式,不僅重視導致患者死亡因素的處理,而且需根據患者病史對患者病情進行準確評估,以制定有效的搶救措施。黃金時間內,準確的評估患者病情,并及時處理,能夠有效解除威脅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維持患者生命體征的平穩,為患者的后續治療提供完善的資料。
在高級創傷護理實施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從接診開始,就對患者傷情進行評估,例如心率、血壓、呼吸、意識狀況等,待患者呼吸、神經功能、氣道、循環穩定后,就需進行第二次檢查與處理。脫掉患者身上的衣物,開始全身檢查,特別是背部檢查中,護理人員要提高注意力,以防遺漏患者的受傷部位。等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患者就需送去手術室或是進行住院治療,護理人員對患者病情的詳細的記錄,可反映患者治療的整個過程。對照組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嚴格按照醫囑執行,處于被動接受地位,缺乏對急診搶救流程的認識,造成急診嚴重創傷患者在搶救過程中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且誤診、漏診率[12]較高,沒有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搶救過程中的作用,導致患者搶救成功率較低。
高級創傷護理主要是全過程、全方位、無縫隙的對患者進行護理,護理人員全程參與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救治,有效減少了護理人員的交接頻率,避免對患者病情治療的延誤,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實施醫護同步排班[13],提高醫生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度,形成優勢互補的局面,提高護理人員對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病情評估的準確性,并根據與醫生日常護理的配合經驗,預見性的護理。急救小組在搶救流程中尤為重要,不僅關系到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搶救的配合度,而且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優化配置度,促使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流程更加的正規化發展,有利于患者的搶救治療。醫護之間的工作配合,促使日常護理工作的系統化發展,改變了傳統護理中護理人員工作的被動性,積極開展多種搶救工作,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預見性護理。
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全身檢查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除了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分析外,還需準備好患者的搶救工作,例如靜脈留置針、呼吸道、氣管插管等,并輔助患者進行各項檢查,聯絡患者后續治療所需的手術或是病房,縮短患者的輔助檢查時間,從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患者生命支持的操作過程中,護理人員要改變原有的逐項操作,使用組合操作,從而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及時進行確定性手術。
急診護理涉及的學科較多,因而專業知識較為復雜,醫院要做好急診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培訓,在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的同時,重視操作技能。護理人員要熟練掌握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搶救的技巧,充分發揮護理人員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搶救過程中的作用,簡化患者病情的評估過程與程序,培養護理人員處理多發傷患者的能力,日常多組織護理人員進行急診嚴重創傷護理的演習,以鍛煉醫護之間配合的默契度,從而有效縮短患者的搶救時間。
急診嚴重創傷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損害,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從而對患者的搶救與診斷造成干擾。護理人員要重視患者的情緒,改善醫患之間緊張的護患關系,構建信任、和諧的護患關系,從而保證患者一入急診科就能夠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從而緩解患者的緊張、恐懼情緒。在患者搶救、診斷以及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交流與溝通,以建立信任的關系,減少醫患糾紛的發生,有效掌握患者的病史,從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獲取有用的信息資料,從而根據患者的文化、年齡等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保證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搶救的順利開展。
在該次探究過程中,研究者選取該院治療的400例急診嚴重創傷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使用高級創傷護理。觀察組患者的搶救成功率為98%,對照組為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有效搶救時間為(21.20±5.54)min,對照組為(29.25±6.82)min,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湯新顏[14]等的參考資料指出,患者的搶救總有效率為91.4%,救治時間是(67±23)min,搶救有效率與研究者探究結果保持一致,但救治時間與研究者探究結果相差較大,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實際傷情,醫護之間配合度等因素決定的。endprint
綜上所述,高級創傷護理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治療中的應用,不僅有效縮短了患者的搶救時間,為患者的后續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搶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降低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值得在急診搶救中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雪華,郭劍虹,吳妙桓,等.集束化護理在急性嚴重創傷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醫學工程,2012,13(6):1000-1001.
[2] 馮曉薇,吳仙蓉,吳鮮花.嚴重創傷急診患者的搶救及其護理措施分析[J].中外醫療,2012,28(24):144-146.
[3] 陳佳山,黃繼義,林金蓮.急診創傷患者就醫流程質控表在急診科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2,34(29):99-101.
[4] 王巖,王琴,孫青霞.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及護理措施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2,22(30):28-28.
[5] 杜佩紅,魏薇萍,王飛燕,等.鏈式流程護理管理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中的實用性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26(8):32-34.
[6] 張莉.整體護理在嚴重創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價值[J].吉林醫學,2014,16(21):4816-4816.
[7] 譚翠紅.急診中實施整體護理對提高創傷患者搶救成功率的價值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8(1):348-349.
[8] 王鵬,祝茂盛,馬偉.嚴重創傷患者在基層醫院的一體化救治模式[J].醫學綜述,2013,38(19):3540-3542.
[9] 劉文霞,董旭,張冉.急診嚴重創傷患者的搶救與護理[J].基層醫學論壇,2013,42(27):3596-3597.
[10] 王盛標,李云峰,蔡業平,等.長途轉診161例ICU嚴重創傷患者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2011,15(3):83-85.
[11] 黃勤,楊雪英.預案流程在嚴重創傷患者救護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32(7):114-115.
[12] 楊月梅,閆麗莉,李娟.430例嚴重創傷患者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保健營養,2012,36(8):1022-1023.
[13] 師占紅.急診搶救嚴重創傷患者64例臨床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3,20(7):1618-1618.
[14] 湯新顏.一體化急救護理新模式在嚴重創傷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探討[J].中外醫療,2013,32(7):22-23.
(收稿日期:2014-0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