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海俊++李帥
摘 要:在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育人工作應努力適應時代發展需求,構建以微信、微博等自媒體為依托的平臺,構建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結合的校園文化新形態,探索自媒體在育人中作用,努力建設符合師生發展需求、體現高校特色、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校園文化,以不斷提高高校育人文化建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努力掌握自媒體的規律和使用技能,真正科學地發揮自媒體的育人優勢,培養有理想信念、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公民和未來開拓者。
關鍵詞:高校 自媒體 育人 作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1(b)-0140-01
以微信、微博為代表的自媒體已經得到充分發展,自媒體時代學生得到了“深度參與權”和“話語權”,自媒體作為新媒體的主要代表已經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流,也成為高校育人文化的重要載體。立足于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育人文化建設也被賦予了時代特色,高校應該充分利用自媒體這一重要平臺,積極探索自媒體育人作用,豐富育人文化內涵。
1 自媒體主要特征
以自媒體為主要代表的新媒體構建了一個虛擬的生態環境,自媒體由于自身特有的一些屬性被賦予了以下一些正負面特征。
1.1 內容多元化
自媒體較之以往的傳播方式,大改善了人們的輿論生活體驗,從傳統媒體單一的信息接受與體驗形式,到實現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多種手段的融合;這種多元化的交流方式能夠有效地增強其吸引力,導致其受眾數量不斷增加。此外,信息以其多元化形式呈現,可以滿足受眾多元化需求,有助于提升受眾的關注指數,擴大其傳播效果,增強用戶的黏性。
1.2 時效性強
自媒體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在突發新聞上有著很強的時效性和病毒式傳播性。因為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源,在重大和熱點事件傳播中,具有傳統媒體不具備的現場感和即時性。
1.3 平等和互動性
傳統媒體發布的信息往往經過加工并帶有目的性和主觀色彩,自媒體的出現有效消除了信息過濾過程,打破了少數人對信息的壟斷,使人們能夠平等的享有互聯網范圍內的所有信息[1]。更重要的是,傳統意義下的“受眾”,憑借自媒體獲得了話語權,實現了輿論信息生產和傳播方式的深刻變革。所以不再局限被動閱讀模式,而是已經逐漸升級到主動“分享”的層面,實現了充分的互動。
2 自媒體在育人中的作用
2.1 自媒體可以讓校園育人文化更加深入學生內心
高校育人文化已經進入到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的時代,傳統媒體形式為校報、校園廣播、學校官方網站等形式,這些普遍存在傳播方式單一和缺乏互動等不足。學生普遍對這些媒體缺乏興趣,根據抽樣調查,除了OA系統或教務系統,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沒有關注校園媒體的習慣。而自媒體可以同時實現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等多種方式傳播,可以使校園新聞圖文并茂、聲情并茂,可以使關注者第一時間看到新聞更新,特別是在推送一些校園學術活動,科技活動方面具有很好的覆蓋面。現在有些高校不僅是學校層面,而且各個部門、學院、社團乃至年級都開始建立自己的自媒體發布平臺,一方面能對熱點事件及時推送權威信息,一方面能及時收獲學生對事件的反應,這就有利于實現大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平等溝通、交流,從而實現正確輿論主導、正能量的強效傳播和自媒體的育人功能。
2.2 自媒體讓師生溝通零距離
在傳統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實踐中,學生一般不愿意與輔導員、班主任等有深入交流。輔導員開展思政教育往往依賴于自己對學生的判斷,缺乏針對性。而有了自媒體這一平臺,一方面學生對輔導員和其他教育管理者的認可度大大提升,覺得可親可信,愿意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另一方面教育管理人員也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動態,有些思想輔導可以在拇指間就完成了。
2.3 自媒體能夠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每位大學生都有獲得尊重和交往的需要。首先,自媒體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大學生可以在自媒體上發布自己的照片、作品,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還可以分享一些有價值的信息和鏈接。其關注者對內容和鏈接進行評論、轉載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生獲得尊重與肯定,增強自信心的過程。其次,通過自媒體可以發現彼此興趣愛好相投的人,自發建立群組,對一些科學知識進行深入探討以及實現某項科技創新,有的通過搭建自媒體平臺對一些傳統文化和學校歷史、特色挖掘形成一個專業性自媒體平臺,獲得良好的社會反饋和個人成長鍛煉。
3 利用自媒體開展育人途徑探索
3.1 整合媒體資源,豐富自媒體內容
自媒體時代是內容為王的時代,能夠獲得關注的重點是有著豐富吸引人的信息內容,對于目前高校來說,重點是要盡快整合媒體資源,建立新聞發布和共享機制,針對一些突發新聞,快速傳播,形成輿論集中導向;對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問題的專家觀點、勵志故事經過專業編輯加工,提煉成符合青年人口味的文風,提高這些信息閱讀率;還可就一些熱點話題與關注者展開討論,聽取各方面意見,以便于做出一些涉及學生利益的決策時能夠得到學生的理解和擁護。
3.2 組建專職自媒體工作隊伍和平臺,提升公信力
高校在自媒體時代要想站穩腳跟,守住網絡育人陣線,就必須辦好官辦自媒體平臺,及時地揭露一些別有用心的謠言,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啟發他們的道德思維,自主構筑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此外傳統媒體的方式已經不適用,就需要建立一支懂新媒體、懂網絡傳播的專職隊伍,建設專職隊伍一方面可以有足夠精力制作精美的自媒體內容;另一方面是可以粉碎網絡謠言及時推送正確信息,提升自媒體平臺的公信力。
3.3 強化全員育人理念,提高教學管理人員自媒體使用水平
面對自媒體新型的傳播方式給高校育人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每個教育管理者都將會成為育人的一份子,這就要求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順時適勢,努力掌握自媒體的規律和使用技能,真正科學地發揮自媒體的育人優勢,培養有理想信念、有正義感、有責任心、有胸懷、有眼界、有追求、有學識、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公民和未來開拓者。高校應當組織對教育管理者進行業務技能的培訓,提高他們熟練使用自媒體的能力,規范自媒體推送信息的價值標準。
參考文獻
[1] 余濤,戴菲.網絡文化的內涵及育人特點研究[J].湖南農機,2012,39(5).
[2] 周巍蔚,郭玉丹,傅凌霄.新媒體視閾下高校黨建文化育人路徑研究[J].現代物業.現代經濟,2013,12(12).
[3] 李瑞.淺談網絡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探討.讀寫算.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