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秋
摘 要:課堂是物理教學的主陣地,結合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學實踐經驗,提出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運用探索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習方法傳授來建立初中物理有效課堂。
關鍵詞:初中物理;有效課堂;策略
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改的推進中,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師應如何改進課堂教學,建立初中物理有效課堂?作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
看法。
一、注重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建立有效課堂,提高教學效率,首先應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自主參與其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加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初中物理實驗分為三個部分:(1)課堂演示實驗。通過課堂演示實驗能將抽象的物理知識實體化,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更加深刻理解物理概念定理,能很好地引入和驗證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比如,在講授“大氣壓強”時,用教師熟知的覆杯實驗來引入。往往讓第一次接觸大氣壓強知識的學生瞠目結舌,很快將注意力集中到接下來要講的內容上。(2)物理實驗課。僅僅是課堂演示實驗是不夠的,有效開展物理實驗課可以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總結物理規律,同時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科學思維。在分組實驗時,要注重讓學生自己利用初中物理中常用的實驗方法和思維方法來設計實驗,自己寫出實驗步驟,并小組獨立完成實驗,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比如,在進行分組實驗“電流與電壓和電阻的關系”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前面認知的基礎上,自覺地運用控制變量的方法來設計并完成實驗。
(3)課外生活實驗。知識來源于生活,課外生活實驗具有趣味性,能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現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如“小孔成像”和“紙鍋燒開水”等,這能讓學生體會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并對學習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運用探索式教學模式,培養科學素質
新課標提倡我們采用探索性教學模式,并明確提出“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索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探究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學習方式對當前教學內容中的主要知識點進行自主學習、深入探究并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從
而較好地達到課程標準中關于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要求的一種教學模式。
初中物理的探索性教學的開展步驟可以分為:(1)學生分組。課堂教學學生人數多,學生之間差異大,不易開展探索性教學,首先將學生按“同組異質,異組同質”原則分為幾個小組。(2)設立情境。教師利用多媒體和演示實驗引入教學情境。(3)發現問題。教師通過啟發引導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并做出假設。(4)自主探索。讓學生帶著疑問,自己查找教材和參考書等資料。(5)交流合作。教師組織小組內和小組間進行交流討論,發現自己的錯誤和不足。(6)總結提高。教師對探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集中講述,并總結歸納知識點。
三、傳授物理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傳授給學生學習物理的方法比傳授物理知識本身更重要。物理是初中階段才開始接觸的基礎學科,其概念公式多,知識點比較抽象,前后知識聯系緊密,很多學生沒有抓住物理學科的特點,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導致陷入學習成績差、厭惡學習的惡性循環。教師在學生物理學習模式還未成形的階段,授之以漁,讓他們掌握好的物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為以后物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在實際教學中著重培養以下學習方法:(1)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在預習中發現不理解的地方標出來,帶著疑問聽課,提高學生在課堂的注意力和學習效率。(2)注重前后聯系,梳理知識網絡。在學完一個章節模塊和整個初中物理后,應及時進行知識網絡梳理,讓學生能自己畫出網絡圖,在網絡圖中注重各個知識點的相互聯系。(3)建立錯題集,舉一反三。物理題目對學生的觀察、知識點、計算和思維都有考查,教師應鼓勵學生建立錯題集,明確標出自己的錯誤原因、知識點和正確解題方法步驟,對于審題不慎和計算造成的失誤,要改正習慣,對于知識點和解題方法的失誤,要進行舉一反三,做到真正的掌握。
參考文獻:
任志平.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企業家天地:下旬刊,20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