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龍 蘧瑩
摘 要:當前中國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制度已經在全國大面積展開,這將為農村土地流轉的實施提供良好制度基礎,有利于維護和保障農民基本的土地財產權及相關財產,有利于規范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為城鎮化打下堅實基礎。然而,如何結合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基本土地理論對當前中國土地流轉大勢進行再思考,亦值得探究。
關鍵詞:土地流轉;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6-0037-02
一、國內研究現狀
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的探討國內學術界也有過很多的討論。目前中國學術界關于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研究,主要包括土地流轉的形式、特點及效果,土地流轉的動因,土地流轉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以及在分析土地流轉制約因素的基礎上,提出促進土地流轉的基本思路、原則和政策建議等。
1.農村土地流轉的成因。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在缺陷是土地資本化流轉內在動因。土地流轉彌補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內在缺陷;在實踐效果上看土地流轉也有著積極的現實意義,為產權主體所接受。宏觀經濟發展促使農村勞動力轉入二、三產業,使農村土地閑置、撂荒浪費嚴重時促進土地流轉的外資動力。農村經濟發展非農產業比重日益增大客觀上要求更加有效率的經營土地。工業、農業之間的比較利益時農村土地加速流轉深層次經濟動因。
2.農村土地流轉的作用。多數文獻對于農村土地資本化流轉都給予了積極評價。劉啟明認為“農村土地流轉為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加速農業集約化、規?;洜I有著重要作用;為農業產業發發展提供空間?!?[1]胡亦琴認為:“農村土地產權的有償流轉為工商業資本進入農業領域創造了有利條件。”[2]農地產權的有償流轉打破了原來土地產權村內流轉的局面,使分散的土地資源實現了優化配置。在現實農地產權流轉中也出現了一些違背農民意愿、不考慮本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強行收回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產權資本化,截留土地收益等現象。這些問題是土地產權資本化帶來負面效應,容易激化社會矛盾,引發群體性事件。
3.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問題研究。農民有著濃厚的土地情節,除非在極端情況下,否則在調整土地關系和經營關系時,農民不會輕易放棄土地經營權?!芭两鹚沟热搜芯拷夥胖暗霓r村土地商品化租佃時發現中國農民對于土地產權的執著。黃宗智的研究同樣證明這樣的一種結果?!?[3]有學者認為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阻礙了農村土地產權資本化流轉。土地承載的社會福利保障功能,農民更愿意把土地作為退出城市的一條退路。
4.土地資本化流轉激勵問題研究。有學者認為“現行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產權不明晰,缺乏安全性、排他性、可轉讓性;而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責、權、利不對稱,使土地產權轉讓受到限制。產權殘缺使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價格下降,使承包經營的收益下降,土地供給減少”。目前尚無專門針對農村土地財產權的專門立法,某些農地產權的轉讓得不到法律上的依據,阻礙農村土地產權資本化流轉的發展。在中國大多數地區,農業生產時缺乏效率的,沒有統一的高效的經營模式,流轉價格低。在中國取消農業稅實施糧食種子補貼后,農民不但不用上繳稅費,還行從政府處獲得額外補貼,農民即使不經營土地也不愿意將土地流轉。
5.土地供求問題研究。在中國農村缺乏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受到信息、文化水平和非農就業機會的制約,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的范圍狹小,流轉期限短,流轉規模小。在農村土地流轉市場中,土地的供給明顯小于土地的需求。
二、筆者對國內研究現狀評述
近幾年來相關學者對當前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問題的發現日趨增多,從承包主體(承辦人)到地租,以及租期的約定等方面和環節,相關研究逐漸深化、細致。從研究內容到研究形式等方面各有側重點和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實證研究等方法在農村基層問題研究中的作用得到明顯地體現。
在相關對策及風險防范方面,相關學者和研究也提出了比較具體的建議和方案。但是在具體的村社各種情況差異還是很大,很多對策或方案需要實地考察和試驗,在這方面不能僅僅根據理論或者個人思維常識進行方案或路徑設計,而需要謹慎、縝密的實地考察或實驗,多與村社基層干部交流,努力尋找科學而又合理的對策。
但是,國內目前相關研究文獻雖然已經豐富,但是具體農村流轉風險問題環節的觀察上和預防措施等方面仍值得進一步探討和充實;特別是國內相關研究中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土地理論思想與中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等結合起來的研究文獻不多,可謂鳳毛麟角。故這正是本文研究的必要所在。
三、筆者試對該問題的展望
對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愈來愈發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今天,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土地理論的視角下重新審視當前中國農村土地流轉中存在或隱含的普遍問題,特別是馬克思對該問題相關的重要論述,結合中國農村地區當前土地流轉中存在的爭議與實際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土地產權屬于一種所有權范疇,在人類文明發展歷程的各個階段都備受重視。學術界普遍認為所有權不僅是土地制度的核心,也是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體系的基礎,因此科學把握馬克思主義土地所有權理論至關重要。同時,根據馬克思相關理論著作不難看出,馬克思認為土地所有權主要是指由“所有權”、“占有權”、“支配權”、“使用權”構成的“四權”理論。這對于中國農村所有權的爭論與改革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按照經典馬克思主義可將土地所有制按照歷史順序分為原始土地所有制、奴隸主土地所有制、資本主義土地所有制。而根據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著作,從根本性質上還可分為土地私有制、小土地所有制和土地公有制。
第二,地租理論。在關于絕對地租方面,馬克思認為:“一切地租都是剩余價值,是剩余勞動的產物”,那么農產品的價值與生產價格之間就出現一個差額,這個差額就可以看成是絕對地租的來源;而馬克思的絕對地租理論來源于土地私人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形態。“絕對地租理論是馬克思對土地特殊性質的剖析的結果。它結束了土地私人壟斷最根本的部分,那就是私有制和商品化在土地問題上必然產生憑借土地所有權剝削他人勞動成果的社會集團?!盵4]因而,這對于中國當前農村土地政策或理論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而在關于級差地租方面,馬克思認為在小塊土地所有制下,級差地租必然是存在的。馬克思在前人的基礎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級差地租理論。馬克思認為由于土地所處的自然條件不同、肥力不同,造成土地各有優劣,加上資本投入不同等因素,導致不同地區的地租產生了差異,這種差異被稱為級差地租,也就是:“優等地的產品價格中超過生產費用的余額就構成地租”[5]。
第三,馬克思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雖然是泛指東方(亞洲)社會的理論,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具有比較特別的意義。因為中國不僅是距離歐洲最遠的亞洲大國,而且中國的土地制度以及中國與歐洲發展道路不同的經濟模式等,這些都是東方社會模式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馬克思總結了東方社會形態與歐洲西方社會不同的幾大主要特征,即“土地公有”、“社會‘細胞自給自足,閉關自守的農村公社”、“高度集權的中央專制政府”,這些理論值得我們借鑒與深思。
第四,那么我們應如何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土地理論思想,結合中國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實際,再次思考相關爭議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根據上述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的基本觀點,結合中國當前農村農地實際,筆者認為,討論中國農村土地的相關問題,如果單純地籠統地不分具體農民、具體農村的不同類型情況則會陷入邏輯悖論:忽略了至關重要的常識性問題而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小范圍的需求擴大化,從而導致該得到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反而被忽視,而且是大多數農民真正想要的、真正需要的問題不經意就被忽視或者被扭曲反映和對待。
第五,在提出對策方面不僅參考理論、結合實際,更重要的是結合基本常識與實證分析。例如,關于如何平衡農地產權虛置與土地確權的問題,作者認為,在當前絕大部分農民還是一般農業型農民的現實背景下,要采取擱置土地所有權到底是私有化還是國有化的爭議、激活農村土地和方便農業生產的措施,即應當賦予村社集體穩定的土地調整權。也就是我們不僅要堅決不走土地全盤私有化或全盤國有化之路,但也要通過賦予村社集體組織土地調整權,包括土地確權在內的積極措施,來推動土地流轉,回歸農民農地問題本質,解決農業生產的實質性問題。
另外,在當前的土地流轉過程中,也有很多實際操作中的細節性問題值得我們去探析,完善相關制度。土地流轉中需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有一個關鍵主體——承包人,一個關鍵租金——地租,一個關鍵時間——租期的約定。其中每一個關鍵點都需要因地制宜地去探析,制定靈活的政策。還有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兩大風險: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也是各地政府在土地流轉中必須嚴肅對待的問題,必須采取穩健的政策措施建立保險支撐,為承包大戶和農民提供強力后盾等。
參考文獻:
[1] 史清華.農戶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浙江十村千戶變遷[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41-42.
[2] 胡亦琴.新土地革命:浙江農村土地流轉方式調查閉[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2,(2),67-71.
[3] 馬興彬.中國農村城鎮化進程中土地流轉問題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5-6.
[4] 石瑩,趙昊魯.馬克思主義土地理論與中國農村土地制度變遷[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7:65.
[5] 張曉山.馬恩列斯論農業、農村、農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82.
[責任編輯 劉嬌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