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塊”指的是“被語言學習者和使用者作為一個整體辨識、使用、表達意義和實現句法或交際功能的詞匯語法結合體”。學習者語言水平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會反映在其掌握的語塊數量和語塊結構復雜程度上。對高級階段英語學習者的語塊使用偏誤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幫助學習者分析中介語形成軌跡,找出學習缺陷,同時有針對性地分析語言發展中的化石化現象,從而進一步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
一、高級階段英語學習者語塊偏誤類型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研究選取了英語專業四年級AB班各32名學生。兩班在語言水平、性別比例、年齡結構方面無顯著差異。選取一篇主題為學校生活的漢語篇章,包含敘述和對話。A班學生需將其筆譯成對應的英文,上交書面翻譯材料;B班同學需將材料當場口譯,同期錄音,后期由研究者進行轉寫。從而對AB班級翻譯結果進行對比研究。
(二)語法層面上的語塊偏誤分析
筆譯中,翻譯“與其……不如……”(more...than...)時,4人譯為“rather…than…”,3人譯為“prefer to say…than…”;翻譯“認為……如何”時,1人將“think of”中“of”遺漏;翻譯“不僅……而且……”時,6人在使用“not only…but also…”倒裝形式時,出現將“but they can also”誤譯為“but also they can”的偏誤;翻譯分裂句“It is…that…”時,2人遺漏了“that”。
口譯中,翻譯“What/How do you think of”時,2人譯為“What/How do you consider”;翻譯“more…than…”時,4人譯為 “rather…than…”,1人譯為“better being…than being…”,2人譯為“would rather say…than say…”;翻譯“not only …but also…”時,7人在沒有使用倒裝句式的情況下,“but also…”之間使用了主語;翻譯“it is…that…”時,使用分裂句的4人遺漏了“that”。
對比語法層面偏誤,可以看出高級階段學習者雖然較為牢固地掌握了語法語塊,但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尤其在口語中,偏誤率依然很高。筆譯中,只有8位學習者完全翻譯出這4個語塊,口譯中只有1位,其余學習者或出現偏誤或不同程度忽略翻譯其中的一些語塊。這說明,即使在掌握的語塊,在使用中也不能及時有效地提取,口語中更明顯。
(三)語義層面上的語塊偏誤分析
筆譯中,在翻譯“惹人心煩”(get on one’s nerves)時,4位用錯動詞、介詞或名詞;翻譯“到時候”(in due course)時,6位誤譯為in due time(及時);翻譯“零碎的東西”(odds and ends)時,3位遺漏了復數形式;翻譯“從不同的視角看”(from a different perspective)時,2位將“from”譯為“in”,3位將“perspective”拼錯,6位將“perspective”替換為“angle”或“point”;翻譯 “認為……理所當然”(take… for granted)時,1位將“granted”誤拼成“granded”;翻譯“振作起來”(pull…together)時,3位將介詞誤譯為“up”或“through”;翻譯“格格不入”時,只有5位學習者使用了較為地道的“fish out of water”,大部分學習者使用了“feel uncomfortable”、“feel isolated”等進行解釋性翻譯;翻譯“小事一樁”(piece of cake)時,2位學習者誤譯為“cup of tea”(最喜歡的事情)。
口譯中,4位正確翻譯“惹人心煩”;1位正確翻譯“到時候”,其余使用when、at the time等替代;6位正確“翻譯零碎的東西”;12位正確翻譯“從不同的視角看”,其余使用“in another way”等替換;22位正確翻譯“認為……理所當然”;5位正確翻譯“振作起來”,其余使用“get up”等替換;1位正確翻譯“格格不入”,其余使用“not belong”等;6位正確翻譯“小事一樁”。
對比語義層面偏誤,可以看出學習者在進行筆譯時,會更有意識地提取地道的語塊表達語義。而口譯中學習者更傾向于跳過較為復雜的語義語塊,只選擇較為熟悉的語塊進行翻譯。對于日常學習中出現頻率較高的語義語塊,學習者掌握情況好于較為生僻的語塊。書面語語義語塊偏誤主要表現在單詞誤用,意義混淆,語義用反,避開使用生僻語塊等方面;口語語義語塊偏誤主要表現在避開使用地道的語義語塊,換用較為簡單的說法表達。因此,即使對于高級階段的學習者來說,語義語塊的內化與輸出,依然是具有挑戰性的事情。
(四)語用層面上的語塊偏誤分析
筆譯中,翻譯“一起玩”時,6位使用“hang out together”,其余使用“play together”,“play”只運用指孩童玩耍,不適用于成人;翻譯“今天到此結束”時,8位使用“call it a day”,其余使用“stop here”,“finish now”等;翻譯“避風頭”時,7位使用“lay low”,其余使用 “avoid the trend”,“wait for the tide”等;翻譯“餐廳免單”時,2位使用了“on the house”,其余使用“treat of the restaurant”,“free of charge”等。
口譯中,4位正確翻譯“一起玩”;6位正確翻譯“今天到此結束”,其余使用“stop now”,“have finished”等;2位正確翻譯“避風頭”,其余使用“avoid the situation”等;3位正確翻譯“餐廳免單”,其余使用“free of charge”等替換。
對比語用層面偏誤,可以看出,即使對于高級階段學習者,得體地道地使用語塊進行語用層面交際,也非易事。學習者使用的語塊雖然沒有語法錯誤,但并不合乎語用規范,是典型中式思維產出的結果,口語中更加明顯。
二、高級階段英語學習者語塊偏誤成因
(一)母語負遷移
學習者的中文強勢會造成思維上傾向于對語塊進行字面翻譯,學習者的語法、語義、語塊偏誤都帶有明顯的母語負遷移的痕跡。這種傾向口語中更明顯。
(二)預制語塊匱乏
語塊使用的質量和數量和學習者儲備的預制語塊有很大程度的正相關。即使在英語學習的高級階段,學習者預制語塊依然偏少,語塊輸入量不夠,造成語塊無法內化,以及無法及時提取使用。在翻譯課堂學習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習語、慣用語等語塊時,正確率較高;課堂學習過程中較少出現的語塊,正確率較低。
(三)文化沉積薄弱
學習者在語塊翻譯過程中,依然以中式思維為主導,在遇到帶有文化內涵的語塊時,不了解其使用背景和使用場合,因此造成對語塊的表面翻譯。在語義層面上的表現為避開使用固定搭配,傾向于解釋性翻譯;在語用層面上的表現為翻譯的語塊沒有語法錯誤,卻不符合本族語使用者的使用習慣。
三、針對高級階段英語學習者語塊偏誤的教學建議
(一)加大語言輸入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擴大閱讀數量和閱讀范圍,廣泛接觸英語視頻、原版電影,積極與來自英語國家的友人交流等,并在這些過程中留意語塊的使用方法。從而增加在真實英語語境中獲取地道語塊的途徑。
(二)鼓勵學生語言輸出
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輸出的量,更要關注輸出的質。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在教師引導下的語塊使用機會,避免學生的語言輸出在低水平階段重復。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在演講、話劇、辯論等活動中使用到一些給定的語塊,幫助學習者通過有目的的訓練將消極語塊轉化為積極語塊。
(三)克服語言高原期
在語言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之后,高級階段語言學習者語言能力可能出現停滯不前的情況,進入語言學習的高原期,一些固有的語言錯誤也可能成為化石化現象。語塊層面上這種情況會更加明顯。教師可以針對英語學習的平原期,加大對學生語義語塊的輸入,從而增加學生的語言豐富度;介紹富含文化背景的語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而幫助學生更為得體地使用語塊。
四、結語
語塊能力是高級階段英語學習者必須具備的語言能力之一。對學習者書面語和口語語塊偏誤進行分析,可以有效幫助學習者甄別語塊學習中的弱點和不足之處,從而在更加規范語法層面的語塊使用,獲悉更多的語義層面的語塊意義,了解更多的語用層面的語塊用法。同時可以幫助教師針對學生語塊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以進一步促進學習者的語塊能力,突破語言學習的瓶頸。
(注:本文系蚌埠學院科學研究項目《大學階段英語學習者語塊使用偏誤分析》,項目編號:2014SK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