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鶯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430205)
現階段我國財經類院校的計算機類人才的培養模式比較單一,課程設置不具有特色,實踐能力較差,無法將計算機專業的工程特性與財經類院校的優勢和特色相結合,使得財經類院校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與其他工科類院校的畢業生相比不具有競爭優勢。與此同時,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工程管理機制,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已經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然而,大多數IT技術畢業進入不同企事業單位,只懂純粹的技術問題,很難快速適應工作環境,無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自身進一步的發展受到限制。目前國內很多財經類院校也在陸續開設信息管理本科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的很多專業課程都具備明顯的理工科特性,而財經類院校中偏文科的專業居多,培養的學生多缺乏現代技術的應用與實踐能力。
在這種環境下,如何實現培養計算機技術應用能力強,同時能夠用先進的工程管理思想、方法和技術對組織管理、運營管理和技術管理中的問題進行科學的分析、決策和實施的高級IT復合型技術人才;如何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界定學科專業教學的范疇、內容和要求,以使培養的專業人才具有鮮明的財經背景特色和專業技能上的不可替代性,對于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1]
將計算機本科專業與管理相關課程有機結合,順應IT企業發展需求,將計算機類本科專業定位于管理型技術人才。人才培養計劃的總體目標是:人才培養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系統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從事計算機工程應用所需的設計、開發、集成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工程管理能力、專業素質和人際團隊能力,較強的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創新精神,服務經濟建設與工程管理型IT技術人才。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是國際工程教育與人才培養的創新模式?;贑DIO教育理念的工程管理型IT技術人才培養模式是一種以工程項目設計為導向、工程管理能力培養為目標的工程教育模式框架,[2]如圖1所示。

圖1:以設計為導向的工程管理型IT技術人才培養模式
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其特點主要有以下:
1.構建工程理論的CDIO教育。CDIO教育模式根據“大工程”理念來構建工程教育的課程體系,這就要求培養的IT技術人才不僅計算機專業技術,還要具有勝任某一工程組織管理的能力。
2.提倡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當前工程領域,各個環節都體現出團隊合作的精神。CDIO教育模式認為工程教育的畢業生不僅應當具有專業知識技能和創新思維,同時還要具備團隊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終身學習的自我提升能力以及良好的職業道德等社會性技能。
3.畢業生具有將工程技術的原理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能在現代組織管理模式和市場運行機制下從事產品系統開發的工程師。因此,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從宏觀上界定人才的培養目標。
我們構建的課程體系分為三級:一級項目為包含本專業主要核心課程和工程管理實踐能力要求的項目,以提高“工程科學、管理學科知識”;二級項目為包含一組相關核心課程、工程實踐能力要求的項目;三級項目是為單門課程而設的項目,以促進“工程實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整個培養計劃是以一級項目為主線、二級項目為支撐、三級項目與核心課程為基礎,將核心專業課程教育與管理科學知識的整體認識統一起來,并結合項目訓練對學生的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人際和團體交流能力以及對大系統的“構思、設計、實現”+“運作”的工程管理與IT專業技術應用能力進行整體培養。[3-5]
以培養“懂管理的信息技術人才”為基本要求,通識課程以公共基礎課、學科大類基礎課程為主,還加入了“管理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讓學生對管理有初步的認識。具有從事工程開發和設計所需的相關數學,經濟管理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而專業課程主要指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以及實踐課程,圍繞專業開設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課程,這些課程帶有一定的職業或行業傾向。需要指出的是,在專業課程教育過程中“高校的許多專業教育課程含有豐富的通識教育成分,因此我們應該關注通過專業教育課程來達成通識教育的目標。
建立了選專業與選課制度例如學校的選專業制度,學生在學完一年級基礎課后,可以在全校范圍內重新選擇專業,從而為個性化發展和成才提供了機會。
在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方面,要突出“培養具有工程管理能力的IT人才”的特點,要求教師更新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觀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需特別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更多的采用現場教學、案例教學等現代教學方法,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到企業中去體驗、去實踐。借鑒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率先提出的“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旨在強化工程學科的學生全面的實踐能力和工程素養。使學生“從做中學”,取得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5-6]
改革傳統的筆試考核,即采用“項目考核”與“理論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結合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大學生競賽和科研實踐來綜合設計計算機專業系統方向的實踐體系。
建立校企聯盟長效機制,企業的資深工程師和學校一起,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行業人才需求,雙方共同研討制訂人才培養標準及培養方案,共同制訂校企合作的實施方案、質量保證措施、學生安全保障條例等。[4]
指導學生開展大學生創新項目,企業根據實際需要,提出相關研究課題,由企業和學校共同組成導師團隊,指導大學生以創新訓練課題的方式開展科技攻關。不但可以訓練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可提高教師的實際工程和研發能力,增加教師實際工程經驗,同時更進一步加強、深化和密切校企聯盟。
堅持教師隊伍建設?;贑DIO教育理念的工程管理型IT技術人才培養模式中強調教師應在專業技能和工程管理實踐中加強個人自身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建造工程項目開發與系統設計的能力、同樣提高教師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素養。支持教師和工程師開展多方位的合作,共同參加工程項目或科研合作項目;鼓勵更多企業專家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同時為教師赴企業掛職鍛煉和學習進修提供便利,切實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研究財經類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新思路,人才培養模式主要是從專業人才培養特點與優勢學科相結合、專業特色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與工作實踐相結合等幾個培養方法入手,使計算機專業與工程管理科學緊密結合,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優秀的工程管理型IT復合人。完善工程管理型IT技術人才培養定位、培養目標、師資隊伍建設、課程設置、校企合作機制、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教育教學的評價機制等內容的改革與機制。
(注:本文系湖北經濟學院教研項目,項目編號:2014017)
[1]雷環,湯威頤,等.培養創新型“多層次”專業化的工程科技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4):19-35.
[2]盛鴻宇,魏志光.基于CDIO卓越計劃下的工程應用型研究生培養體系的構建[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1(4):97-101.
[3]王曉茹,高標.淺談CDIO工程教育模式與創新能力培養田.企業導報,2012,(7):232-233.
[4]左遠志,蔣潤花,楊小平.以校企聯合為載體的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研究[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10,17(3):118-122.
[5]毛伊敏,胡健.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3,28(6):55-59.
[6]周倜,李學慶,李立新,等.CDIO教育模式下工程型軟件人才培養的探討(英文)[J].計算機教育,2010,(9):36-40.